2021雍和宫腊八节施粥活动取消了吗
北京雍和宫每年的腊八节都会开启施粥活动,每个人内心都期待可以前往此处排队获得一份腊八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和福运,但是2021年的冬季防疫阶段,雍和宫的这一传统活动被迫取消了。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确保游客心中和僧职人员健康安全,本场所研究决定,从12月30日期,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疫情防控:
2020年12月30日起,关闭戒台楼、班禅楼、法轮殿、万福阁开门不进人、法轮殿暂停举办法会,取消腊八舍粥活动。
雍和宫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总机:84191919
办公室
010-84015354分机807、808
业务部
010-84028329分机902、903
佛事接待办公室
010-64036577
游客中心(救助、投诉、咨询服务)
010-84191906
保卫部
010-64044363
北京雍和宫取消腊八舍粥活动,往年都是如何进行的
“腊八”系旧时在腊月里,人们祭祀司啬神、昆虫神等八种天地神灵、祖先的日子。汉代逐渐固定为腊月初八日祭祀,称“腊祭”,因为这时农作物已贮藏起来,处于农闲,人们在野外猎取禽兽,用以祭礼,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佛教传人中国后,“腊八”日与牧女献乳糜,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纪念日统一起来,称为“腊八节”。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经六年苦心修行,云游四方,终日辛劳,致使昏倒在尼连河畔,后被一牧女发现,急忙以各种米豆、野果、奶水熬粥给释迦牟尼吃,使之体力得到恢复,并于当年腊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这天,大地震动,天乐鸣扬,天雨妙华,众天神云集,齐声赞颂释迦牟尼成就佛道。
这天,在寺院要举行法会,以各种谷物干果煮粥供佛。民间百姓也竞相用香茗、谷物熬粥。相沿此习,清代宫廷上下盛食腊八粥,每年还要在雍和宫举行隆重的腊八盛典。
当时,清宫廷对此盛典特别重视,每至农历十二月初一日,总管内务府就派许多司员率领杂役将腊八粥所用的小米、红枣及各种杂粮豆米干果,还有盆碗家什和干柴在府库备齐。初二日晨起,用马车一车车运至雍和宫,至初五运齐。从这天起,雍和宫大部分僧人都要投入到熬腊八粥的准备工作中。
自初六日开始,清帝派蒙古王公一人,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二人,率内务府三品以上司员及厨师、杂役等到雍和宫监督称粮搬柴。所有用料均排列在厨房内外。
初七日晨,清帝派蒙古王公一人,会同内务府司员下令升火。由素有经验的僧人掌握熬粥火候,并依次将奶油、小米、江米、红枣、核桃、桂圆、瓜子、葡萄干等放人大锅内。宫廷派去的专人则要检视。清《燕京岁时记》载:“雍和宫喇嘛于初八日夜内熬粥供佛,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这里“初八日夜内”实指初八日凌晨。至晨两点粥已熬熟,即派员将粥盛在碗内,以托盘送到雍和宫各殿佛像前供奉,每尊佛像前供一碗、三碗、五碗不等。天明后,蒙古王公进宫复命。
雍和宫全体僧人自熬好第一锅粥始,即在法轮殿诵经,此时,殿内酥油灯数百盏于供桌之上,香烟袅袅,鼓乐齐鸣。到初八日清晨,清帝又派两个或四个蒙古王公到雍和宫听经,到初九日晨,听经大臣进宫复命。
在清代咸丰朝以前,每年腊八节雍和宫共熬粥五大锅,分配方法为:首锅供于佛前,二锅献于朝廷,三锅给王公士庶和大喇嘛,四锅送文武官员和封寄各省的地方官吏,五锅给本寺僧众。在这五锅粥中,用料也不同,前三锅有奶油和全份干果料,四锅、五锅较之前三锅简单些,第五锅为红枣粮米等。最后,三至五锅粥余下的要混在一起,于初八日早晨施舍给平民百姓,京城百姓持大小瓷碗前来喝粥,盛况空前,此盛典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
当时,熬腊八粥的场所设在雍和宫东阿斯门内,故东阿斯门院得名:“铜锅院”。其粥锅是由八吨铜铸成,直径两米,深一米五,是乾隆九年(1744)皇宫养心殿造办处制造。后此大锅移至天王殿院内的鼓楼脚下,供游人观赏。
如今,每年腊月初八日,雍和宫僧人都要晨起在殿上诵《十六罗汉》等经,以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日,同时,全体僧人还要在食堂熬腊八粥喝,并将第一碗粥供于佛前。这日,又有信众专为庙内捐款舍粥,待开门之后,但见雍和宫僧人将一桶桶熬好的腊八粥抬至天王殿院内,不分中外,不分老幼,每人一碗。当游客们端着这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品着这久远的食文化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21北京雍和宫取消腊八舍粥活动腊八节是什么节日
考虑到目前全国疫情的现况,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进行,北京许多的大型跨年活动都将取消,日前北京雍和宫也发出通知,取消腊八舍粥活动,并且限流人数下调至50%,以确保人员流动的安全性,具体措施如下:
北京雍和宫取消腊八舍粥活动雍和宫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确保游客信众和僧职人员健康安全,雍和宫经研究决定,从12月30日起,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将目前进入雍和宫限额人数再下降50%,取消腊八舍粥活动。
北京雍和宫雍和宫是北京市内少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皇家寺院,历史上这里曾是清皇四子胤_(雍正皇帝)的府邸,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后来改为黄教寺院,香火极旺,寺内还有很多珍贵的古建和文物,值得参观。
汉藏结合
雍和宫作为寺院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是佛教汉传和藏传两大流派的融合体,游玩雍和宫时,你可以在天王殿中看到汉传佛教的大肚子弥勒佛,又能在法轮殿中看到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铜质鎏金像。此外,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和雍和宫大殿中“三世佛”的排列位置也和汉传寺庙中有所不同。
珍贵文物
雍和宫还藏有清代西藏地方政府进献给皇室和本庙的珍品(在班禅楼、戒台楼两个文物展厅内可观赏到部分藏品)。寺内各殿堂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雕龙的大佛龛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是雍和宫木雕工艺的三绝,三绝以万福阁内的弥勒大佛极负盛名,距离地面18米,埋入地下8米,是一棵完整的白檀木所雕。此树原产地为尼泊尔,后献给乾隆皇帝。
腊八节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