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好多有名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叶公好龙、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塞翁失马等等。
我今天重点和大家讲中国东汉末年神童、曹操之子,曹冲的故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我今天就说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吧!
当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就询问他的部下,:“你们谁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大家认为除非把大象杀了,然后在称肉。不能拿出其他的办法来。曹冲走到曹操面前说:“我有一个办法,把象牵到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把石头装载在船上,也刚好装在刻下记号处。然后再称石头的重量。这个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操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就造他的这个办法去做,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个故事,大家在小学语文课本学习过。体现了曹冲聪明无比。下面这个故事,又是说曹冲是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这个故事叫智救库吏。当时军队国家事情很繁忙,如果有谁出差错了。那施用的刑罚可严重了。说不好,脑袋就搬家了。有一次,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官理仓库的吏役,非常害怕,曹操一定会杀了他。彻底难眠,思前想后,就想来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让人反绑双手去自首。但又怕曹操还是不原谅他,还是会杀了他。
曹冲知道了对库吏说:“你不要担心,等过了三天,然后你主动去自首”。曹冲用刀把自已身上穿的单衣,用刀戳的象老鼠咬的样子,然后,不开心的走到曹操身边,并且唉声叹气地样子。
曹操问他,:“冲儿,你怎么啦?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不是说老鼠咬了谁的衣服,谁就会运气不好?现在我的单衣被老鼠咬了,我是不是就要走霉运了,所以我很难过。”曹操安慰曹冲说:“那都是别人乱瞎说,你的衣服破了,给你做件新衣服,用不着不开心了。”
三天以后,库吏提心吊胆地把老鼠咬破马鞍的事情,去向曹操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都被老鼠咬破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由于曹冲心地善良,聪明机智地救了库吏,让他免于被杀。
曹冲年少有为,可惜天妒英才。曹冲十三岁时,就生重病过逝了。曹操非常的伤心。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1、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的故事讲述了晋代将军祖逖和刘琨都希望为国家出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二人便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一饭千金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年轻时生活非常困难,经常没米下锅。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在护城河边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钓上几条,解决生活问题,可惜这样的好运太少了,他常常要饿着肚子。
在他钓鱼的河边,有许多清洗棉絮的女人在忙碌,其中一位老婆婆,看到韩信快要饿死了,非常可怜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了一点给他吃。后来又不断地帮助他。
韩信非常感激她,就对她说:“等我将来成功后,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婆婆听了,十分生气:“堂堂男子汉,不知道勤奋努力,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还说什么回报!我这么做,也不是为了你的回报!
韩信听了很惭愧,不再像过去那样混日子。后来,韩信加入刘邦的起义军队,立下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
等他坐在自己的宫殿里,享受锦衣美食时,不由得想起以前老婆婆的恩惠,就命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3、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4、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周世宗手下的都点检,周世宗死后,周恭帝即位,赵匡胤掌握兵权。960年,北汉和契丹侵略中原,赵匡胤率军还击,驻军陈桥时,将士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宋朝。
5、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
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古代经典小故事
1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2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ZUO)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3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4南辕北辙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