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王小波 诺贝尔和王小波哪年得的诺贝尔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王小波哪年得的诺贝尔奖
没有获得。
1、王小波,男,1952年生,1997年去世,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作品。
2、天妒英才,许多人认为,老天如果再给他几年,或许他就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个获奖者。
怎么评价王小波
小波的文字涉猎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但以小说居多,也以小说见长。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挚的,感人的。(作家季纯评)
对于王小波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极端。一部分人对他推崇备至,将他推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觉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学,有点儿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统的人们所不喜欢。(作家哲夫评)
主要介绍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男,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王小波评价
1、(作家扶小风评)
小波在创作中,始终以一个“观察家”的姿态关注社会普通民众面临的问题。这与他的生活有关,也与他朴素的价值观有关。因此,在他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琐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饱含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小波小说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没有矫揉造作,这种所谓的“技法”是难能可贵的。当然我认识的小波,在这一年收获颇多,不仅在小说创作上,也在诗歌和散文上,他的勤奋和努力换取了大众的认可。
2、(作家季纯评)
小波的文字涉猎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但以小说居多,也以小说见长。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挚的,感人的。
3、(作家哲夫评)
对于王小波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极端。一部分人对他推崇备至,将他推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觉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学,有点儿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统的人们所不喜欢。
扩展资料
家庭背景
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云南兵团工人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在云南兵团当兵,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母亲宋华在延安当工人,原籍山东省牟平县。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小波
关于王小波 诺贝尔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