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尼布楚条约》到底是否是不平等条约之争。
历来国人各有看法。楼主认可不平等,就是它了。不认可就是《瑷珲条约》了。
认为《尼布楚条约》平等的人认为,该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它遏止了俄国向东方的侵略扩张,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同时,平等条约的要义还在于要约的签约双方是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的谈判,且最终达成了一个互惠的结果。就此来看尼布楚条约是平等的。
认为《尼布楚条约》不平等的人认为,尼布楚会‖议上,清朝代‖表曾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的第一方案,继而让步提出第二方案,即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深处的诺斯海岬(即楚科奇半岛)为界。但最后因为谈判的清朝代‖表的能力问题以及要平叛准噶尔的叛乱等原因希望与俄国‖保持和平而再次让步放弃了第二方案和这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连以贝加尔湖为界的第三方案也放弃了。最后以额尔古纳河至外兴安岭至乌第河为界,西伯利亚那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亲民‖族从此成为了俄国的土地和子民。中‖国在该条约中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该条约实际上不利于中‖国。
怎样评点到底平等不平等呢?国人认为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俄国也有很多人认为不平等啊,国人认为不平等的瑷珲条约,俄国人认为这才是平等的啊。是否就没有标准了呢,还是有的:
首先,缔约双方是否平等地享有经济主‖权,即主‖权国‖家有权完全独‖立自主的选择本国的经济制‖度,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有权完全独‖立自主的控‖制和处置本国境内的一切自然资源,有权完全独‖立自主地管理和监‖督本国境内的一切经济活动,有权完全独‖立自主地以平等主体的法‖律地位参与世界性经济事务的决策。康熙时期,虽然和沙俄为边界打过仗,但在经济主‖权各自都未受到影响。
其次,条约内容是否贯穿公平互利原则。缔约双方应兼顾双方互利,即坚持公平互利原则,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这样条约的平等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实现。尼布楚条约中‖国收回了被沙俄侵占的一部分领土,制止了沙俄对黑龙江地区的进一步侵略,并打破了沙俄同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噶尔丹之间的联‖盟,这为后来清政‖府得以集中‖国量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创造了条件,而沙俄不仅因此得以牢固占有西伯利亚,而且获得了同中‖国通商的权‖利,其全权代‖表戈洛文因此得到了沙皇的嘉奖。可以说是一个互利的条约,双方找到了利益的平衡点。
所以总体上来说,《尼布楚条约》是平等的。谈判方案中的很多地方甚至是中‖国人从没到达过的地方,只是做一个条件来谈谈吧,总之谈判的结果是没跃过康熙底线的。《瑷珲条约》则不然,此时的中‖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清政‖府经济上已不能完全自主,签订的条约也只对列‖强有利。
其实《瑷珲条约》也并不是中俄间的第一个不平等约,之前,中俄间还签订了一个《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在实质上获得了伊塔租界的特‖权,只不过没涉及割让领土而被人们忽视,所以通常将《瑷珲条约》认为是中俄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名称
自然是《尼布楚条约》
中俄两国缔结的第一个条约。正式名称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殖民者先后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长达数十年之久,入侵范围遍及黑龙江的上、中、下游。侵略者在黑龙江两岸强筑城寨村屯,抢劫村庄,勒索毛皮,捕捉人质,奸淫妇女,虐杀居民,策动当地头人归顺俄国。清政府多次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停止对中国东北边疆的侵略并引渡逃人,沙俄不予置理。
为了保境安民,康熙帝于平定“三藩之乱”(见三藩)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国东北边防的措施。二十三年,沙俄侵略军又屡次下窜黑龙江中下游进行强扰。鉴于雅克萨已经成为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前哨阵地,康熙帝遂于二十四年正月谕令都统公彭春、副都统郎谈、班达尔沙、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兵由水陆两路进取雅克萨(见雅克萨之战)。经两次战斗,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十一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二十八年七月初八,中国使臣索额图和俄国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开始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俄方先后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和“以雅克萨为界”等三个侵略性方案,均为中方严辞拒绝。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正式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签字后即行互换。
中俄《尼布楚条约》其分六款,其中有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规定是: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唯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行存放待议(第一款)。条约还规定:“俄人在亚(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第二款)。条约还就两国互不收纳逋逃、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贸易互市等事宜作了具体规定。
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俄国事实上承认侵略中国黑龙江地区为非法,并将其侵占的一部分领土交还中国。与此同时,俄国通过条约将中国让予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举纳入它的版图,将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划为待议地区,并获得重大的通商利益。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是双方经过平等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条约的订立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
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定的
尼布楚条约中文名称:尼布楚条约发生时间:1689年所属年代:清代发生地点:尼布楚事件介绍《尼布楚条约》中俄两国缔结的第一个条约。正式名称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沙俄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于尼布(今苏联涅尔琴斯克)。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殖民者先后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长达数十年之久,入侵范围遍及黑龙江的上﹑中﹑下游。侵略者在黑龙江两岸强筑城寨村屯,抢劫村庄,勒索毛皮,捕捉人质,奸淫妇女,虐杀居民,策动当地头人归顺俄国。清政府多次向俄国提出抗议,要求停止对中国东北边疆的侵略并引渡逃人,沙俄不予置理。为了保境安民,康熙帝于平定“三藩之乱”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国东北边防的措施。二十三年,沙俄侵略军又屡次下窜黑龙江中下游进行强扰。鉴于雅克萨已经成为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前哨阵地,康熙帝遂于二十四年正月谕令都统公彭春﹑副都统郎谈﹑班达尔沙﹑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兵由水陆两路进取雅克萨。经两次战斗,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十一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二十八年七月初八,中国使臣索额图和俄国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开始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俄方先后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和“以雅克萨为界”等三个侵略性方案,均为中方严辞拒绝。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正式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签字后即行互换。中俄《尼布楚条约》共分六款,其中有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规定是: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唯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暂行存放待议(第一款)。条约还规定:“俄人在亚(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第二款)。条约还就两国互不收纳逋逃﹑居民不得擅自越界﹑贸易互市等事宜作了具体规定。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俄国事实上承认侵略中国黑龙江地区为非法,并将其侵占的一部分领土交还中国。与此同时,俄国通过条约将中国让予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举纳入它的版图,将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划为待议地区,并获得重大的通商利益。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是双方经过平等谈判﹑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结果。条约的订立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9.7)此为拉丁文之汉译本,《尼布楚条约》的正式文本是拉丁文本,在会议上经过宣读核对,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互换文本,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内大臣一等公都统舅舅佟国纲,都统朗谈,都统班达尔善,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萨布素,护军统领玛喇,理藩院侍郎温达;俄罗斯国统治大俄、小俄、白俄暨东、西、北各方疆土世袭独裁天佑君主约翰·阿列克歇耶维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维赤钦差勃良斯克总督御前大臣费岳多·鄂斯塔斐耶维赤·乌拉索夫,总主教谢门·克尔尼次克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国使臣会于尼布楚城附近,为约束两国猎者越境纵猎、互杀、劫夺,滋生事端,并明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起见,特协定条款如左:一、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凡在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二、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若有一、二下贱之人,或因捕猎,或因盗窃,擅自越界者,立即械系,遣送各该国境内官司吏,审知案情,当即依法处罚。若十数人越境相聚,或持械捕猎,或杀人劫略,并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既不以少数人民犯禁而备战,更不以是而至流血。三、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四、现在俄民之在中国或华民之在俄国者,悉听如旧。五、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六、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两国钦使各将缮定约文签押盖章,并各存正副二本。此约将以华、俄、拉丁诸文刊之于石,而置于两国边界,以作永久界碑。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