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话剧剧本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一部什么样的戏剧作品
《霓虹灯下的哨兵》是沈西蒙话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当代话剧创作的重要剧作之一。《霓虹灯下的哨兵》由沈西蒙、漠雁、吕兴臣集体创作,沈西蒙执笔。1960年5月,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带领机关干部南下海岛,工作队返回时经过上海,应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王必成邀请,许司令员带领机关干部一起赴宴。宴会上王司令突然提议要求沈西蒙给上海的好八连写部戏,沈西蒙受命到好八连体验生活,历时40天。1962年该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前线话剧团首演。1963年11月29日晚剧目在北京怀仁堂为毛泽东主席作专场演出。1964年《霓虹灯下的哨兵》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是我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霓虹灯下的哨兵》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一个英雄连队在刚刚结束解放上海的英勇战斗后奉命在繁华的南京路上站岗放哨与潜伏的敌人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的故事,揭示了解放初期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剧中展示了解放初期上海滩的一场尖锐的斗争:上海解放了,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却悄悄地潜伏下来,暗中猖獗于“十里洋场”之中,希望用糖衣炮弹“让共产党红的进来,不出三个月,趴在南京路上发霉,变黑,烂掉”。人民军队面对的不再是拿枪的敌人,而是伪装的特务、流氓和红灯绿酒、光怪陆离的环境,是资产阶级“香风毒雾”——资产阶级思想。人民军队内部出现了暂时的波动和复杂的冲突,但是最终依靠自身的力量和群众的帮助克服困难,取得这场特殊战斗的胜利。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简介
《霓虹灯下的哨兵》描绘中国解放军一个连队50时代前期入驻繁华的上海南京路后,在新的形势下、新环境中维持改革原色的故事。
著作表达了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精神,描绘了一个新的英雄,体现了那时候上海市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人际关系。
《南京路上好八连》:中国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旅第八连置身繁荣都市,持续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优良作风的先进集体事迹。
前身为1947年8月建立于山东莱阳的华东军区特工区粮草连,1949年6月入驻上海南京路实行警卫任务。解放初,八连战士职业坚决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以及生活习惯的腐蚀。
拒浸蚀绝不沾,出色完成警卫任务,有“霓虹灯下的岗哨”的称赞。1963年4月25日,被国防部长授于“南京路上好八连”头衔。
《南京路上好八连》用灵活多样的漫画和简单明了的文字讲的是八连为上海人民电器做出来的很多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