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上一句是什么
王宗岳修订的《太极拳打手歌》,开宗明义便讲:“掤、(扌履)、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它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中也说:“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李亦畲的《五字诀》有:“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全书》中讲道:“若问其用,则在不用力,而却不畏有力也。倘有大力者来击我,以吾之至柔,自足以制胜者。”这还是讲的“四两拨千斤”。其后众多的太极名家高手更将其奉为圭臬,各种阐发、释解林林总总,俯拾皆是。
四两拨千斤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四两拨千斤”下一句是:千斤力在后!意思是说:要想四两拨千斤,必须先练就千斤之力。
“四两拨千斤”初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打手歌》:“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原文意指太极拳技击术是一种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太极拳功深者,以触处成圆、引进落空、避实就虚等技法,使外力难以作用于自己身上;又以敷盖、封闭等技法使对手无法起动发力,从而体现出太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俗语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胜大力之意。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主要代表作有《阴符枪谱》,《太极拳论》,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
四两拨千斤 千斤力在后
中国人都喜欢这句话:四两拨千斤。很少有人知道这句太极拳的拳谚后面还有那么一句:千斤力在后!意思是说:要想四两拨千斤,必须先练就千斤之力!
无论是中国武术的借力打力也好,物理学意义的杠杆原理也好,都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要想拨动一千斤,最起码要有两千斤的力量,千斤顶原理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道理。
大家都想花小钱,办大事,每天琢磨着事半功倍的讨巧法,很少有人愿意花大把的成本来培养自己真正的实力。中国古语的另一句叫:一力降十会。意思是说: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可以战胜十个会武艺的人,也就是说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计谋都是没用的。
一些老板喜欢这样跟员工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所以公司的员工是越少越好。三个和尚的故事本身讲的是如果企业没有制度的制约,事情是做不好的,但是被这些个老板偷换概念成了员工越少越好,员工少了,业绩就好了,奖金就多了,因为分钱的人少了。然后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道理就讲不通了,给员工施加更多的压力,让他(她)们兼职再兼职,然后人力成本省了,于是老板的压力暂时减轻了,也多了一些笑容,等这些个员工不堪重负辞职时再说吧。
一些老板还喜欢用赵云带5个士兵战胜20万魏兵来励志,不过经本人用心考证,历史上并无此事。
投机取巧或许是人类的本性,不过胡乱的往大海里扔上几块小石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理想可以很丰满,不过现实往往骨感,一切还是要凭实力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