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安全体系建设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安全生产的安全体系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安全体系建设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安全生产的安全体系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
安全生产的体系包括1、安全管理体系;2、安全监督体系;3、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4、安全生产实施管理体系。一般定义安全体系就是你的体系要以谁为首,并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般企业都是“一岗双责”,即生产(管理)岗位职责、岗位安全职责,体系中的责任要与岗位责任对应。
目前开展安全生产“四个体系”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四个体系”,严格落实安全主题责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1、继续完善以第一责任人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岗位、职工的安全责任,立足于加大投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认真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领导干部现场带班责任;
严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2、继续完善以总工程师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强化项目施工规划、技术方法、工作流程、资源组织,指导安全生产,强化技术指导、技术研发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作用。
3、完善以主管生产的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实施体系,强化主管生产领导按法律法规、按企业规章制度、按技术规程规范、施工方案组织生产的生产组织实施责任。
4、完善以主管安全领导(安全总监)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监督体系,强化主管安全领导(安全总监)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方法、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安全检查监督责任。
安全生产标准化内涵: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
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全生产标准化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国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建设,大力推进各类技术应用,构建政府、企业、保险公司、第三方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综合各地区创新模式成果,目前国内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呈现“1+2+2+4+N”模式建设特点,即1个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线上线下2条管理线路;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专家服务机构资源库2大数据资源库;政府、企业、保险公司、第三方管理服务机构4个管理服务主体;以及覆盖安全生产管理事前、事后、事中的N个管理系统应用。
一、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依据国家《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对于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监管”的各项工作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区域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了各项新兴技术与创新管理机制应用,能够从多个维度赋能安全生产管理。
从技术角度层面来看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利用各类安全生产数据,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从机制应用层面来看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实现“保险+信用+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应用的重要平台工具。
1.管理平台能够在技术手段支持下充分挖掘、利用安全生产主体的各类信用信息,发挥安全生产信用监管作用;
2.管理平台引入保险机构主体参与安全生产保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与服务水平。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将加速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全覆盖,是推进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与工具。
二、线上线下管理+企业信用信息与专家服务资源库
在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分为“线上线下”2条管理线路;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生产企业、保险公司与第三方管理服务机构4大主体;涉及“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专家服务机构资源库”的相关数据分析与调用。
线上线下管理
“线上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线下安全生产监管”的有效结合,将对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手段进行有效补充,同时打破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桎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实现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能和政务服务能力。
信用信息与服务资源库
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运用“信用管理机制”是各地区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一大亮点。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则为包括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追踪、信用风险评价、信用联合奖惩等各项信用管理机制应用提供底层系统建设支持。
同时,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传统的安全生产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外,引入了保险机构、第三方管理服务机构两大全新主体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因此,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专家资源库或第三方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机构资源库,也成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N个管理系统应用
针对安全生产领域长期存在的各类风险问题,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各类管理服务问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创新研发各类系统应用,提供覆盖各类安全生产活动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服务。
事前
包括企业分类分级信用评价系统、企业生产风险评估系统、专家服务资源智能调度系统、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系统、现场安全条件核查系统、安全生产培训系统、应急演练指导系统等。
过程
包括风险区域分级可视化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机械设备运行使用系统、人员在岗管理系统、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等。
事后
作业后操作数据复核系统、风险事故数据化追溯系统、安责险报险理赔系统等。
“1+2+2+4+N”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引入保险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既是社会共治的模式创新,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体制创新。
关于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