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国电影《老男孩》
这是部好电影。
从杀人回忆开始对韩国电影产生兴趣,与韩国电视剧不同的是,韩国电影的主题往往十分沉重,因为它喜欢讲人性。
荀子道,人之初性本恶,这与我们从小就会背的三字经背道而驰,可细想之下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与生俱来,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想哭就哭,想吃就说吃,小孩子在愤怒时往往不能控制脾气,孩提时的表现是最本我的反应。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我们才能慢慢分辨是非与善恶,明白什么是不对的,或者更准确些,明白什么是违背主流价值观的,所以当出离愤怒时某些邪恶快意的想法涌上心头时,我们会倾向于自我控制。
就像少年派告诉我们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孟加拉虎。我们与本性始终共生,当自身生存受到威胁时,虎就会占上风,我们也就不得不听从于它。诚然,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电影充斥着血腥镜头,以复仇和不伦恋为背景贯穿始末,也正是在这样夸张的剧情设定下,人性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李与姐姐的不伦恋因大秀多嘴而曝光,姐姐死于谣言,李复仇的核心就是让大秀与自己的女儿相爱,让吴大秀(作为主流价值观群体代表)体会不伦的痛苦,并让他做出选择。最后大秀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选择催眠忘记,mido的出现,她不知道大秀的身份,仍然深爱他,可我们可以从大秀最后短暂欣喜后继而痛苦的眼神中知道,就算忘掉一切悲伤残忍的过去,他也无法心安理得的跟自己女儿在一起。
这样的结局安排,充分体现了编剧对以李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尊重(类似于对同性恋者的尊重),同时始终捍卫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ps:不是说只要是主流价值观就是对的,人类对社会的认识过程是曲折的,以后的观念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也很难预料,但是不伦的确与homosexual不同,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就这样。
如何评价电影《老男孩》讲了怎样的故事
《老男孩》是一部不虚张声势,不堆砌华丽场面,而是关注平凡生活的剧作,讲述了桀骜不驯的老男孩吴争,人至不惑之年经历爱与成长的故事。
该剧通过吴争、萧晗这对半路父子,传达了中国人对“家”的概念和自我认同感、归属感,其间氤氲着人情和幸福感,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寄予与期盼,还反映出都市社会中的一些典型,感性关怀和理性思考兼具。
该剧中,吴争从小在缺失父爱的家庭里长大,所以一开始面对自己的儿子是躲避,但后来在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治愈了。这样的故事走向,反映的正是爱的力量。除了主角的性格设定,该剧的台词还有女权意识。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吴争,民航机长,拥有令人艳羡的职业和外型,飞行中他技术过硬,承载无数乘客的责任。生活中他天性不羁爱自由,恣意挥洒,不管他人眼光。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个彻头彻尾的老男孩。直到有一天,一个16岁的儿子从天而降,一个正义的女老师林小欧紧随其后,两人前后脚的到来,彻底颠覆了吴争既有的生活。
林小欧,无忧无虑的乐天派,时髦得有点用力,正义得有点莽撞,她是学生们亲切的姐姐、爽朗的朋友和没架子的好老师。当得知得意门生萧晗突遭家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费劲心力要与孩子生父沟通,当她见到了孩子生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自己不久前海外旅行时的噩梦——处处和她作对、极不靠谱的吴争。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老男孩》(Oldeuboi)
很不错,值得一看。
作为“复仇三部曲”的第二部,《老男孩》依然延续了前一部为挚爱的人而复仇的主题,但是在影像的处理上导演却作了一个极大的变动。
情节的曲折和冲突的刺激,加上大量的摄影机运动段落以及人物动作,配之以高亢激昂的交响乐,较之上一部作品《我要复仇》增添了更多的娱乐元素。这部影片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然而通过真实影像表现出来的影片,不仅从视觉上更从道德上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极限。
幕后花絮
影片曾上榜美国烂番茄网站评出的“复仇电影TOP15”。吴大修在寿司店生吃五只活章鱼这段戏,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虽然在韩国生吃章鱼是习以为常的事情,通常是将其切成片再吃。电影在戛纳获得戛纳大奖之后,导演与全体演职人员一起分享了章鱼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