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萧红与端木蕻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萧红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的感情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萧红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的感情
1.萧红(原名张乃莹)与汪恩甲
两人并非真心相爱,甚至说一点爱情都没有。汪家是商人,张家为了攀附权贵订下了与汪家的亲事,虽然萧红极反对,并外出求学,但总有山穷水尽时,最后没了盘缠只好回家结婚。婚后汪
对她并不好,竟然引诱她吸食毒品,强迫她有了身孕,最后竟然把她丢在一家旅馆,自己跑了,欠下许多债。汪简直猪狗侮辱。
2,萧军于萧红的感情也不是爱情,而是近似爱情的父女之情
主要原因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合
萧军从小一个人没有父爱,只有祖父的关爱,所以独立性很强。年青参加了军队,锻炼出来的,身板很硬朗,而且性子很刚烈。按他的话说“对于任何外来的、敢于侵害我的尊严的人或事常常是寸步不让,要以死相拼;但对弱者,我是容忍的”。注意,这里说的对于弱者是容忍,而不是同情,关爱,萧红也恰恰就是那弱者,如果处理不当的话,矛盾随时就会爆发。
萧红她性子里有很多纯真,幻想,更重要的是很有才能,但后来汪恩甲的无情与伤害,造成了她的抑郁与孤独,而且对外界更加敏感,稍微有不如意的就会悲伤寂寞,也就成为了萧军眼中的弱者。萧军自己也说过她不是自己的妻子,更像是自己的孩子。
3萧红和端木的感情是盲目的,近似朋友或者说是友谊
端木对萧红的感情是一种同情,但过多的同情似乎会引来厌恶,就是这样。
没有人能真正的包容她,走进她的心灵世界,因为她太脆弱了,没有生活的意识,只有才能,笔墨挥张的才能。
端木蕻良与当时的萧红、萧军等人一起被称为什么
端木蕻良,(1912.9.25?/FONT>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从事进步学生运动。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从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鴜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位置。1938年5月,端木与萧红在武汉结婚。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后,端木旅居桂林,后又辗转于重庆、上海和香港等地,积极投身于新品有长新品有长篇小说《大江》、《大时代》、《上海潮》、《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新都花絮》、《风陵渡》、《红灯》、《红夜》、《雕鹗堡》等篇都是有影响的佳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农村、工厂和部队深入生活,并创作了《墨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等大量讴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十年浩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怀念老舍》第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江南风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而尤以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内外颇多赞誉。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又添重笔。1996年10月5日,这位跨越现当代文坛的辽宁籍著名作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萧红和端木蕻良
萧红离开萧军后,嫁给了端木蕻(hong)良。
端木蕻良本名曹汉文,毕业于清华大学,端木蕻良是曹汉文发表文学作品时用的笔名。
端木蕻良才华横溢,21岁就发表了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端木和萧红萧军是东北同乡,萧红比端木蕻良大一岁。
端木蕻良是在左翼作家一次聚会上,结识了萧红,这时的萧红,在文坛上已是声名鹊起。初次相见,端木对萧红的印象很好:“她身个不很高,可是穿上旗袍和高跟鞋,就显得很修长,体态气质颇有苏州女子的韵致。”
因同为东北作家,端木和萧红萧军开始交往,并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上海沦陷后,左翼作家们流落到了武汉,胡风拟复刊左翼作家刊物《七月》,萧军邀请端木加入,不久后端木来到武汉萧军住处,寄居在二萧家里。
与粗放狂野的萧军不同,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的端木蕻良谦恭儒雅,语气柔和,心态细腻,更对萧红性格。端木蕻良和萧红,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看法,对于萧红作品,端木蕻良不会如萧军那样贬低,反倒赞不绝口,端木认为萧红作品超过萧军。每次二萧发生分歧或者争吵,端木蕻良都会以朋友的名义支持萧红。
萧红在萧军多年软硬暴力下,早已对和萧军失望和疲惫,端木的到来,萧红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她开始对端木蕻良产生好感。这最终给了萧红对萧军提出分手的勇气。
1938年萧红和萧军在将要去往的目的地上,再次发生争执,萧红对萧军提出分手。萧军没有太在意,自顾自去了西安,萧军熟悉萧红依赖自己的秉性,他认为即使二人分开,萧红也不会有什么转变。但萧军很快发现,曾经百依百顺,打骂不走的萧红,这一次没有跟随他的步伐。
萧军离开后,萧红黯然神伤,端木蕻良陪伴她度过了这一时期。一个月后萧军返回武汉,发现萧红和端木蕻良异常亲近,他大为恼火,声称要和端木蕻良决斗。萧军拎了个棍子,整日跟在萧红和端木身后,萧红倔强脾气上来,对萧军不留情面下了逐客令。
萧军见无可挽回,带着不甘心去了兰州,萧红和端木蕻良感情迅速升温,开始同居。
端木蕻良以朋友的身份插足,使端木和萧红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大多数人不看好这段婚姻,为了平息人们的猜测,端木决定给萧红一个正式的婚礼仪式。几个月后,端木蕻良和正怀着萧军孩子的萧红,在武汉举办了婚礼。
在婚礼上,被问及二人的婚姻,萧红说:
此时的萧红,已经没有了当初反叛封建家族,抵制包办婚姻的锐利。她只是需要一个寻常老百姓式的家庭,做一个平凡具有烟火气妻子。萧红对婚姻要求仅为“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即可。
婚后萧红生产一子,不知何故夭折,这成了萧红历史一个未解之谜。萧红和端木结婚一个月后,萧军亦登报结婚,娶了认识一个月多月年仅19岁的妻子,据说萧红看到消息后心痛难忍。
萧红和端木蕻良婚后,因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二人再次产生矛盾。端木蕻良虽然生性温和,但优渥的家庭成长环境,使端木蕻良不太会关心人。端木蕻良和萧红婚姻期间,最为被人诟病的是在危难之际,两次“抛弃”萧红。
二人婚后不久,日军迫近武汉,萧红端木决定离开武汉去往重庆,萧红萧托左联罗烽买票,罗烽只买到了两张船票,只能给他们一张。端木拿着二人唯一的一张船票,跑去重庆,留下大肚子的萧红独自留在武汉,萧红为了去重庆寻找端木,晕倒在码头上。
端木蕻良对萧红的第二次“抛弃”,是二人避居香港,战火纷飞中,萧红因肺结核住进医院,在萧红生命最后时光里,身为丈夫的端木蕻良,无声无息失踪了十八天。
端木蕻良这两次“逃兵”行为,被后人屡屡诟病,端木在以后的岁月里,也很少为自己辩解,这在其他人看来,是端木心虚和内疚的表现。萧红对端木言行,更是把端木钉上耻辱柱。在重庆期间,因船票一事,萧红对端木心生怨恨,人前不再维护二人和谐关系和端木形象,她把端木当做隐形人,表示自己独来独往。萧红在香港养病期间,把和端木在一起,表述成“是一种无法说出的痛苦。”
萧红离世后,萧军和陪伴萧红生命最后一程的骆宾基,不约而同把攻击矛头,对准端木蕻良,他们认为端木对萧红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骆宾基在《萧红小传》里,认为萧红是端木蕻良气死的。骆宾基对端木极端仇视,在这本书中因不愿提到端木的名字,甚至以T君替代端木的名字。骆宾基甚至否认萧红和端木蕻良的婚姻关系,认为二人仅是同居。
至于萧军,更是以端木为终身痛恨对象,一生对端木攻击不断。萧红生前,其本人对端木的评价也多有不好,萧红对聂绀弩说,“端木是胆小鬼、势力鬼、马屁鬼,一天到晚都在那里装腔作势。”骆宾基在《萧红小传》提到萧红曾说:“她和T君是不承认有同居的关系……”
对于众人的责难,端木蕻良极少辩解,这种沉默无形中坐实了众人的攻击,但萧红的研究者章海宁却说:
“端木是个了不起的男人,负责任的男人。我们不太了解这些事实。”
亲自去医院探望过萧红的柳亚子,被端木细心照顾萧红情形感动,“感其挚爱之情,不能弥忘”,写下“文坛驰骋联双璧,病榻殷勤伺一茶”相赠。更有后世研究者研究说,端木曾因为萧红呼吸困难,用口给萧红吸痰。
关于萧红和端木蕻良、骆宾基三个人之间恩怨纠葛,错终复杂的关系,迷雾重重,疑点纷出,各说各理,似已成为历史上难以解开的疑案。
1939年日机对重庆狂轰乱炸,为了萧红的身体和写作,也为了自身安全,二人决定离开重庆,端木蕻良辞去了复旦大学正式教授聘书。端木本想去桂林,萧红则要求去香港,端木听从了萧红。
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往香港。在香港前期,萧红与端木蕻良生活相对安定,这是萧红又一个创作高峰期,这一时期,萧红发表人们熟知的小说《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马伯乐》。
到香港后,萧红得了那年代难以治愈的肺结核。
这一年中秋,又一个挖墙脚的隔壁老王骆宾基出现了,这位老王居然还是东北老乡。骆宾基因避难来到香港,他在举目无亲,生活无助情形下,无奈向端木蕻良求助。端木让骆宾基帮忙照顾病中的萧红,此后骆宾基走入了萧红的世界。
在骆宾基照顾萧红期间,给了萧红唯一婚礼仪式的端木,在萧红病重时,消失了十八天。十八天后,端木回来了,告诉萧红是为了她凑钱治病,但是却没有凑到钱,随后端木以筹钱为名,再次离开。
关于这段历史,有不同的解释,骆宾基认为端木蕻良抛弃了萧红,出于自私,端木自己突围逃离。1980年6月25日,美国学者葛洪文当端木面询问这个事情,已是古稀的端木蕻良大哭,最终什么也没说。2009年11月,章海宁面对端木遗孀钟耀群时,再次问及这一事情,钟耀群犹豫了很久说,端木对自己提到过,当年他安置萧红进思豪大酒店休养,却发现了萧红与骆宾基的私情,并因此愤而离去。过了些时间,又因放不下萧红返回。
据说这就是端木蕻良当年离开萧红的真相。但此时萧红已经离世67年了,骆宾基已离世15年了,端木也已离世13年。
1942年1月18日,在病床上一直病恹恹的萧红,忽然有了气力和精神,萧红意识到自己是回光返照,时日无多。她要来纸笔,一笔一划写道:
1942年1月22日,萧红离开了这个爱恨交加的世界。
这一年,萧红31岁。
萧红把《商市街》版税留给弟弟,把《生死场》版税留给伤害过自己的萧军,把《呼兰河传》版税留给刚认识44天的骆宾基。
萧红一生都在追求爱和自由的路上,她说:“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萧红的遗愿:身后要能看到大海。
端木蕻良把盛有萧红一半骨灰的花瓶,埋进香港背山面海的浅水湾,并题写了“萧红之墓”,把盛有另一半骨灰的花瓶,埋在圣士提反女校后面,能看到大海的土崖下,满足了萧红身后看到大海的遗愿。端木自己则留下一缕萧红的头发,这缕头发,五十年后被端木捐献给了萧红的故乡呼兰县,呼兰县以此建立了纪念萧红的墓冢。
1985年,73岁的端木,回到当年与萧红举行婚礼仪式的武汉大同酒家,凭吊那段刻骨铭心而又物是人非的过往时光。
1987年,端木蕻良携妻子钟耀群给逝去45年的萧红扫墓。伤感之下,端木蕻良写下《风入松·为萧红扫墓》一词:
“生死相隔不相忘,落月满屋梁,梅边柳畔,呼兰河也是萧湘,洗去千年旧点,墨镂斑竹新篁。
惜烛不与魅争光,箧剑自生芒,风霜历尽情无限,山和水同一弦章。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
这是一首勘与苏轼悼念亡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比一首词,哀婉、深情,思念无限。
萧红一生都在寻求男人对自己的爱,却忽略了爱着自己的人,正是身边最近的丈夫。
1996年10月5日,端木蕻良去世,按其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洒在了香港圣士提反女校后山下,陪伴着54年前去世的萧红。
关于萧红与端木蕻良和萧红与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的感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