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辅导一年级下册孩子学数学
1、首先是家长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要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据生理发展规律,理解力尚处于低弱阶段,数学的很多需要理解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学校一堂课下来,不一定能够听懂,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做家庭作业时给予适当的辅导。辅导时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辅导孩子做练习题时,帮孩子多读几遍题,在读题时有意识地用语气读出需要理解、分析的重点,不要着急去讲,甚至很快说出答案,要给孩子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一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慎之又慎。
3、要善于运用成长规律中的关键期。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而此时的理解力却很薄弱,所以我们要对孩子的记忆力善加运用。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记忆力适合文科的学习,理科用理解力就可以了,殊不知理科大量的公式、定律、口诀,也是需要背诵记忆的。如果在一年级时让孩子通过背诵或者反复多次的速算训练,能够熟记二十以内加减法表,孩子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都会大大提升,有利于建立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4、会玩会学,寓教于乐。要给孩子一个数学原来这么有趣的第一印象。多与孩子做数学游戏、数字游戏,比如:用拍手歌的方式记加减法口诀;用各类手指操游戏、身体活动游戏练习按规律数数;画、剪、摆各种图形等。
5、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随时随地训练数学思维。上下楼梯数台阶练习对物数数;买东西时、做家务时、走路时,都可以数数、算加减法等。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有锻炼孩子数学思维的机会。孩子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就要让他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把作业中的问题,转换成具体形象的日常生活情景。比如:”咱家窗台上摆了4盆花,地上还有5盆,一共多少盆?““爸爸买了8个苹果,我们3个每人吃了一个,还剩几个?”让孩子直观地理解加法、减法的概念。
6、还有一个态度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尊师重教!我们小时候上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科目成绩高低与对课任老师的喜欢程度成正比。所以,我们在孩子面前,要做好尊师重教的榜样。孩子天生有对老师的敬畏感,我们要保护好这种赤子之心,孩子会一生受用不尽。
7、作为父母要用心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既不拿孩子的短处跟他人的长处对比,也不炫耀孩子的长处。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对他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辅导 知识点有哪些
一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一定要牢记知识点,我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的方法有:顺数、倒数,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3、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百位)。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
认识人民币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图形1、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2、平面图形的拼组
(1)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3、立体图形的拼组
(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以上是我整理的数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辅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如:
(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
=64元10角-3元7角
=61元3角
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注意题型:
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写完记得对照题意检查一遍)
第五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
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3.100以内进位加362+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三、退位减法
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
2.100以内退位减:361-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第六重点:小括号
1.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七重点:找规律
1、重复出现的规律:○□□○□□○?○□□(每组规律要用圆圈圈起来)
2、变化的规律:2581114□□
□181512□
3469□□
3、数列里的规律: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观察、间隔两个数之间是否有规律、三个数之间是否有联系。标出每组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