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简介(台儿庄战役简介50字左右)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180

台儿庄战役110字简介

台儿庄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简介(台儿庄战役简介50字左右)

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一般认为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中旬开始,至4月初结束,前后进行了将近一个月。日军在台儿庄投入板垣师团和矶谷廉介师团共3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20多个师约12万人。此战中国歼敌11984人,损失19500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千余挺,步枪万余支。

这是一场空前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抗战的信心,沉重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

台儿庄战役简介50字左右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台儿庄战役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1938年3月21日,李宗仁电报蒋介石、何应钦、徐永昌,关于颁发作战命令如下:

(1)临城、峄县、韩庄间之敌约步兵三联队、骑兵一联队、炮兵一联队、坦克车五六十辆,自14日以来在界河、滕县、南沙河及临枣各地与我邓集团(第22集团军)及王军作战。现分部南进,已达韩庄及峄县附近,其主力似尚在临城。

(2)战区以收复鲁中广大地域之目的,以一部在运河之线取攻势防御姿势,以主力由峄县东南方及东北方山地侧击南下之敌,聚歼于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

这是日军濑谷支队占领滕县、临城后进占韩庄和峄县附近时,第五战区所发的作战命令中有关作战目的和计划的主要内容。这里明确决定作战目的是“收复鲁中广大地域;计划采取一部”以“攻势防御”主力“侧击南下之敌”,将敌人消灭在“临枣支路与韩庄运河间地区”。

按照以上作战目的与计划,战区命令汤恩伯第二十军团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东北方山地,击破峄县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一部集结于台儿庄北方地区,准备协助对峄县及其西北地区之主力作战。

命令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以一部在侯新闸以西运河南岸防御,待机渡河北进,主力控制于贾汪附近及荆山、茅村镇间。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在费县集结整顿后,乘虚向滕县南北地区与由南阳镇附近河之第三集团军部队呼应,截击南下或北退之敌,对泗水方面自行警戒。

孙桐萱第三集团军应超越济宁南北地区,再向衮州、邹县间及界河、官桥间与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及临城以南之攻击部队呼应,袭击敌之侧背,并阻止敌增援或截敌归路。命令庞炳勋第三军团迅速扫荡汤头附近之敌,以一部向莒县方面追击,主力集结于汤头附近布防,对沂水、蒙阴方面自行警戒。

求台儿庄战役的简介

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

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峄县台儿庄(今属枣庄市)一带进行的战役。

3月23日,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在泥沟车站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台儿庄战役开始。傍晚,日军追击中国军队第十一师一八五团到南洛。被伏兵所阻。24日,敌军进至刘家湖后继续南犯,突击台儿庄城东北,被守军一八六团全歼200余人。25日,日军进攻南洛。一八五团主动出击,三营营长高鸿立率全营士兵与敌拼杀,誓夺敌炮。敌1000余人配以20余辆坦克向高营猛扑。团长王郁彬率一、二两营赶来增援,血战两昼夜,王郁彬、高鸿立负伤。27日,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与敌在庄内展开拉锯战,双方伤亡甚重。日军不断增加兵力,从峄县调来增援部队4000余人。

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三十一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指挥所部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和王仲廉第八十五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中国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旅团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二十军团。该军团即命第五十二军和刚到的第七十五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