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安大雁塔塔身结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雁塔建筑结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陕西大雁塔小雁塔的构造是怎样的
大雁塔坐落在古城西安雁郊路南端的慈恩寺内,原名慈恩寺塔。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扩建,故名“慈恩寺”。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大雁塔建于永徽三年(652),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经籍而专门建造的。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该塔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道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唐代以来,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内有传统的庙会,俗称“雁塔庙会”,极为繁华兴盛,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举子及第后均登塔题名,“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塔的前边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的陕西举人题名刻石。此外,文人还常登塔题咏。
小雁塔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1公里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小雁塔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15层,因塔顶残缺,现残高43.94米。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有砖砌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1980年寺内出土明正统十四年寺塔全图刻石。根据刻石可知,塔顶原由圆形刹座、两层相轮和宝珠形刹顶组成。塔的平面为正方形,底层边长11.38米。坐落在底边长23.8米、高3.2米的方形砖台之上。塔的底层较高,2层以上高度逐层递减,每层迭涩出檐,檐下各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塔底层南北有券门,其上各层南北均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以青石做成门楣、门框,其上布满唐代蔓草图案线刻,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塔内为空筒,设有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卷刹曲线,造型挺拔、优美。初建时,整个塔身全部用垩土涂抹,呈银白色,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宝象庄严。
1300多年漫长岁月的风雨剥蚀、70多次四级以上地震的严峻考验,小雁塔仍屹立不倒!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
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就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其后1556、1563年和1691、1721年又分别发生这样的离、合现象。1965年对小雁塔进行修复时,专家发现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就如同一口“大锅”,小雁塔就坐落在“锅”中央,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像“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
大雁塔、小雁塔已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看着雁塔,听着晨钟,让人沉浸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引起无限遐想……
大雁塔建筑结构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的建筑构造有什么特点
大雁塔是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西安大雁塔塔身结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雁塔建筑结构、西安大雁塔塔身结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