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幸存者(渣滓洞里有哪些同志幸存)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230

很多朋友对于渣滓洞幸存者和渣滓洞里有哪些同志幸存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渣滓洞幸存者十五人最后结局是什么

渣滓洞幸存者(渣滓洞里有哪些同志幸存)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盛国玉(女)、周仁极、刘德彬、杨纯亮、傅伯雍、肖钟鼎、周洪礼、张泽厚、李泽海、刘翰钦、陈化纯、杨培基、杨同生、孙重、钟林。

1、傅伯雍

在逃出渣滓洞时,傅伯雍在战友的掩护下,才躲过子弹,得以逃脱,在解放后,他垫江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写过一本《狱中斗争纪实》书中记载都是他真实的经历。

2、刘德彬

从事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在1956年,和罗广斌、刘翰钦一起创作了一部《禁锢的世界》。

3、盛国玉(女)

盛国玉是唯一脱险的女同志,她活到2014年7月27日凌晨五点安详去世,享年88岁。

4、张泽厚

张泽厚活到1989年病逝。1949年,国民党特务机构在11月27日做了惨绝人寰的“11·27”大屠杀事件,杨纯亮死在这次大屠杀中。

红岩中,白公馆和渣滓洞共逃出多少人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谭模被提出枪杀,身中三枪未死,他从尸坑中挣扎出来顺利脱险,加上他一共是20人):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

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

扩展资料: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岩》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

2019年9月23日,《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渣滓洞里有哪些同志幸存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1、刘德彬

刘德彬(1922——2001),垫江人,1922年10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3月,在梁山(今梁平)县中学读初中时,17岁的他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国民党当局到处清乡抓人,由于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和副书记冉益智先后被捕叛变,重庆地下组织遭到大破坏。毫不知情的刘德彬,连同江姐,先后被捕。

特务连夜审讯,刘德彬是最后一个受审的,他一口咬定自己叫刘浩然,是失学青年,来万县找工作的,没有参加共产党。

次日凌晨,特务将他们捆绑好押着搭乘民权轮去重庆,关进了郊外歌乐山下的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即俗称的渣滓洞监狱。

11月27日夜,特务把每个牢房用两把锁锁上。随着一声口笛,枪声大作,特务们用卡宾枪和冲锋枪向每间牢房内扫射。

刘德彬先是把身体紧靠墙壁,但又觉得在床上不安全,趁扫射的间隙,他滚下床,躲到了地上。这时又一阵枪弹扫射过来,刘德彬右上臂中了一枪,他伸手一摸,一手的血。一会儿,特务打开牢门逐室补枪。

刘德彬所在的这间楼下五室是最后补枪的,大约特务们见刘德彬满身是血,以为已经死了,就没再往他身上补枪。

后来,刘德彬爬起来,和杨培基、林涛(钟林)、周仁极一起,顺着夜色笼罩的溪沟拼命跑,终于逃出了渣滓洞的警戒范围。

1949年12月初,刘德彬到“脱险同志联络处”报到,在这里与罗广斌重逢了,又认识了杨益言。三人开始在一起进行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

1956年秋,罗、刘、杨三人共同创作了长篇(约四五十万字)《锢禁的世界》(后又名《禁锢的世界》)。

2、傅伯雍

傅伯雍(1919-2014.12.2)四川垫江人(现重庆市垫江),1947年8月入党。1948年11月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

1949年11月27日夜晚,渣滓洞血腥屠杀开始时,他在战友的掩护下,躲过了敌人的子弹。大火燃起后,他砸烂牢门,冲出去躲进水沟里,得以逃生。

解放后傅伯雍在垫江从事教育工作,并根据其亲身经历著有《狱中斗争纪实》一书。

3、张泽厚

张泽厚,1906年生,四川岳池县赛龙乡人,早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西画系。左联的重要诗人,艺术学学者。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因国华中学被查封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回岳池新三中学任教导主任,到1948年8月因支持华蓥山武装起义与其弟、地下党员张泽浩等人一同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国民党的监狱。他在狱中受尽特务的摧残与折磨。1989年8月20日病逝。

4、盛国玉

盛国玉,女,1926年1月出生于垫江县沙河乡,1943年毕业于垫江简师。

1948年10月在垫江桂阳小学被捕,不久转至中美合作所渣滓洞,在1949年“11·27”大屠杀中虎口余生。解放后,曾先后在垫江县群运会、周嘉区、县工商科、土产公司、日杂公司工作,于1982年离休。

2014年7月27日清晨5时许,“11·27”大屠杀中,渣滓洞唯一脱险女志士盛国玉老人安详去世,享年88岁。

5、杨纯亮

杨纯亮又名顺国,别号公达,布依族,1915年10月10日出生于贵州省紫云县一个稍有祖业的布依族家庭。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3月,安紫边区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地下党领导骨干相继被捕。杨纯亮在同志们的掩护下,转移至四川省乐山县牛华溪,通过熟人介绍,潜入税警十三队。

1949年2月17日,特务密探到杨纯亮的行踪,西南行政长官公署即刻命令抓捕杨纯亮。杨纯亮被捕后,当即押送重庆,囚禁于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敌人的魔窟里,杨纯亮受尽非人的折磨,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在艰苦的斗争磨练中显得更加坚强。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机构制造了惨绝人寰的“11∙27”大屠杀事件,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数百名革命烈士倒在血泊之中。杨纯亮就是在渣滓洞大屠杀中15名幸存者之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