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食也.笃是什么意思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690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什么意思

出自庄子的《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食也.笃是什么意思

不能和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谈论大海;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谈论冰雪。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什么意思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成语例句: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食也.笃是什么意思

“笃”,音dǔ。此处作“固”解,引申为限制。

此句应为“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夏天的虫子不能够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

这句话选自《庄子-秋水》篇。原文是北海海神若,教育启发黄河河神河伯的一段话”:“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这三句话意思相近而强调的重点有别,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还排斥最高的真理。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