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问题,以及和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历史沿革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历史沿革
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创建。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一分为五,在历经中南建筑工程学校、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武昌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等阶段之后,土木建筑科的部分在1960年成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71年,与同属建工部的原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合并成立湖北建筑工业学院。1978年,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1981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和重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97年,建设部与武汉市共建学校。
扩展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
根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华中科技大学下设46个院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103个本科专业。
武汉城建学院是几本
武汉城建学院
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简介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系国家建设部直属高等院校。作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较早培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之一,她已走过47年不平凡的历程。伴随着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学院于1997年获建设部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学院座落于武汉东湖之滨、马鞍山麓,东有“桃园胜地”之称的九峰森林公园,西与华中理工大学毗邻,南接关东科技工业园,北与秀丽的东湖风景名胜区相依。学院占地面积33公顷,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校园内计算机中心、校园网、大学生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建筑错落有致,景色幽雅秀丽,堪称花园学府。学院现有城市规划与建筑系、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环境工程系、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和社会科学系,共有12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建筑经济管理等7个学科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8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全院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业教师4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0余人。图书馆藏书近34万册,建有19个实验室,出版有《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等刊物。学院设有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中心、全国房地产估价师培训中心、湖北省城镇发展工程咨询研究中心。同时设置成人教育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房地产估价事务所、环境治理工程与机械研究所、环境艺术研究所等科研、设计机构,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设计项目。学院对外活动日益频繁,建立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社会交往渠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逐步建立起面向21世纪国家城市建设事业需要和适应现代化建筑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学科体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隶属建设部领导。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年代。她的前身是中南建筑工程学校,由中南地区的郑州高等工程学校、武昌高等工程学校、武汉土木技校、长沙楚怡高等工程学校、长沙市政工程学校、湘乡高等工程学校等六所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师生合并成立。属中南建筑工程部领导。校址设在风光秀丽的江西庐山。1952年12月3日,在庐山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建校开学典礼。1953年学校迁入武昌,校址设在武昌马鞍山,校名改为武昌建筑工程学校,直属中央建筑工程部领导。同年,广州珠江水利学校土木本科师生又并入本校。1958年5月学校升格为大专,定名为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同年年底更名为武汉建筑工业学院。1960年又易名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2000年,武汉城建学院与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立为华中科技大学。
以前的武汉城建学院是几本
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属二本高校,2000年,原武汉城建学院与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立为华中科技大学。
关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