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解放战争地图,以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四大野战军怎么解放中国他们的进军路线
四大野战军经过了艰苦的斗争,正确的策略最终解放了全中国。
第一野战军的战略任务是大西北,解放延安周边地区开始,出关进攻宁夏后,消灭了宁夏的马家军,之后挥师西进,解放甘肃和青海,彻底消灭了盘踞在西北几十年的二马,下属兵团司令员王震将军率军进驻新疆,平定西北。
第二野战军从拉开战略进攻序幕开始,在中原地区鏖战,配合第三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胜利后,挥师西南,解放四川、重庆等地,下属兵团配合云南起义,解放了云南、贵州等地。50年代下属18军进军西藏。
第三野战军在淮海战役后主力南下,解放浙江、上海、南京、福建、安徽等地。之后主力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准备发起台湾战役。
第四野战军一路南下,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一条直线下来。
扩展资料: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毛泽东、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
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威武雄壮的话剧。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放年代的作战地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那个时候,也是由测绘部门制作的。特别是日本,在抗战爆发之前,就已经绘制了中国各地地图。该地图非常详细,甚至标出了连当地农民都很少知道的小路。
解放战争年代,解放军使用的地图大多是缴获日军和国民党军的军用地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国民党主要指挥官:卫立煌、杜聿明、范汉杰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
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刘峙、黄百韬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国民党主要指挥官:傅作义、卫立煌、郭景云
扩展资料
红色记忆: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支前运动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以后,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
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广大支前群众依靠人力和相当落后的工具,用肩挑、车推、驴驮、船运等方法,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将伤病员送到后方救治。在四平、苏中、鲁南、孟良崮、济南等战役中,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有力保证了人民军队的节节胜利。
特别是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人民战争画卷。
据不完全统计,辽沈战役中,东北各地和热河共动员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大车12.9万余辆,抢修公路2185公里,架设桥梁383座,筹集运送粮食5500万公斤。
在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历时也最长,达56天。前线将士加上随军民工达150多万人,每天需要消耗粮食、马料350万斤到500万斤。
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推着小车运送粮食的民工大军。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当人民解放军在陈官庄地区围困杜聿明集团时,前方战事一度平静,后方运输线上却是一片繁忙景象。
在各解放区通往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战争奇观。后方人民的全力支援,为解放军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强的后盾。
平津战役发起时,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正在进行。东北解放区人民完成了辽沈战役巨大的支前任务,紧接着又投入了平津前线的支前热潮。
而华北解放区人民在支援平津前线同时,还担负着淮海战役和太原战役的支前任务。东北、华北解放区人民,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从人力、物力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
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亘古罕见的支前大军,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依靠人力和落后的工具,翻山越岭,破冰渡河,谱写着一曲人民战争的动人凯歌,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和无数的英雄模范。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来源:新华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红色记忆: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支前运动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解放战争地图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