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年终奖个税税率表2022计算器,以及年终奖扣税标准2022年计算器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2022年新个税年薪计算器
法律主观:
6000元工资应交30元的税。按照新个税标准计算,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收入5000元减去5000元正好位于3%的档,则个税缴纳额(6000-5000)×3%-030元。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22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器
2022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31920
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52920
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81920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2022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根据预扣预缴法,个税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2022年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根据最新消息,2022年1月1日开始,也就是明年开始,年终奖只能算在全年累计个税里面,进行扣税。也就是说,我们今年的年终奖,是年内发,还是年后发,这关系到大家,最终到手的钱,是多还是少。
2022个税怎么计算?2022年个人所得税最新标准
在新规之前,年终奖是有以下两种扣税方式,任选其一即可。
1单独计税顾名思义,年终奖不用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只需依法单独计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纳税额=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年终奖单独计税税率表如图一
2合并计税
年终奖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进行累计扣税
年终奖扣税标准2022年计算器
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奋斗了一年的打工人,也开始期待年终奖了。年终奖作为收入的一部分,不仅是大家重点关心的对象,它在个税统计中也十分重要。
根据此前财税部门文件,年终奖个税减税优惠政策实施期限到今年12月31日;从2022年1月1日起,这项减税优惠政策正式结束,年终奖就要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一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了。所以,今年的年终奖是在年内发还是年后发,这将关系到你实际到手的年终奖是多少。
年终奖个税计算方式
2021年12月31日内发的年终奖,纳税人可以在以下两种计税方法中任选其一:
1.单独计税
年终奖不用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依法单独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表如下:
2.合并计税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本就属于工资薪金性质,所以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适用以下税率:
如果今年的年终奖安排到明年发放,年终奖只能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了。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今年的总工资收入除去社保公积金、专项加扣除、免征额等免税项后,应纳税所得额是10万元,一次性年终奖是2万元;
如果选择单独计税,2万元的年终奖应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税600元,到手19400元;
如果选择合并计税,2万元的年终奖应按照10%的税率缴纳个税2000元,年终奖到18000元;
对小明来说,两种计税方式下,到手的年终奖差了1400元。
当然,如果工资收入越高、适用税率越高,相应年终奖优惠政策取消后,年终奖需要缴纳的个税就越多。
一个最极端的情况,如果小明今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万元,如果选择合并计税,将适用最高的45%边际税率,2万元年终奖则需要纳税9000元。
年终奖如何报税更省钱?
那么如何确定哪种计税方式对自己更有利呢,我们总结出了这样的一个规律:
全年收入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收入应纳税所得额在0~36000元之间的,两种方式计税的结果相同;
全年收入应纳税所得额>36000元的时候,年终奖用单独计税更优惠。
所以对于部分中低收入者而言,如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并入当年工资薪金所得,扣除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加扣除等后,可能根本无需缴税或者缴纳很少税款;而如果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采取单独计税方式,反而会产生应纳税款或者增加税负。
同时,单独适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政策,可能在税率换档时出现税负突然增加的“临界点”现象,大家在发放年终奖的时候可以算一下哪种方式对自己更有利。
还有,企业一般不太会考虑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与人事部门沟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纳税方式,把握好最后一次享受减税政策的优惠。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