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哪一朝代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790

其实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科举制度始于哪一朝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哪一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科举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度起源于那个朝代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创立。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据史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概括: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扩展资料:

1、第一个状元: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出现了,朝廷任命吏部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贡举,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南宫)人。

在隋末曾考取秀才,人唐以后担任万年县法曹,是低级小官。前后1300年的科举制为历代王朝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进士。

现在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状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国16人,两宋118人,辽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张献忠大西国1人,太平天国3人。

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虽然那时开科取士不是唯一的入仕之路,但也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通道,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浩浩荡荡的进军京都。

它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官场知识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它是一大进步。

2、科举发展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创立,随着时间的流逝,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后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但是清朝末年的时候被废除了,在科举制度兴盛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的学子,一生都在为其努力。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目的是为了让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让优秀的人才走进仕途,为国家效力。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建立隋朝,虽然国家建立了,要想它能够运行下去,一定是要有所措施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历史上那些任用贤人的领导者,大多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和抱负,而隋文帝也想到了这一点。

隋朝之前通过世袭制选拔人才,这样一来有才有抱负的平民都被忽视了,虽然之后有的君主想要从平民中选拔人才,但是后期受到贵族的阻扰,被贵族垄断的国家是不会有大的成就,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于是隋文帝就决定以全新的制度选拔人才,除了最高指挥官,还需要众多能人贤士,为国出谋划策,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于是科举制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民间不少的贤人,开始参加考试走上仕途,这在当时是光门耀祖的事情。

之后历代朝代都开始完善并使用这种方式选拔人才,但是清朝末年的时候,科举制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改革才是根本,于是清政府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下谕旨,向全天下宣布废除科举制。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一手遮天,收受贿赂,富可敌国。而且就多次利用科举考试的题目为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关于本次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和科举制度始于哪一朝代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