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123(日本航空123航班事件是什么原因而坠落)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320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日本航空123和日本航空123航班事件是什么原因而坠落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日本航空123以及日本航空123航班事件是什么原因而坠落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航空公司123号班机事件是怎么回事

日本航空123(日本航空123航班事件是什么原因而坠落)

日本官方的航空与铁道事故调查委员会,经过调查后,在1987年6月1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中做出三点结论:

1978年6月2日,该飞机执飞JAL115航班在伊丹机场降落时曾损伤到机尾。

机尾受损后,波音公司没有妥善修补损伤区块。在替换损伤的压力壁面板时,应当使用一整块接合板连接两块需要连接的面板,并在上面使用三排铆钉固定,但维修人员使用了两块不连续的接合板,一块上面有一排铆钉,另一块上面有两排。这使得接合点附近金属蒙皮所承受的应力明显增加,对金属疲劳的抵抗力下降了至少70%。在维修后几年的飞航过程中,因客舱内部的多次加压和减压,导致此处的金属疲劳不断累积。依照事后调查人员的计算,这次修补只能承受10,000次左右的飞行,而班机失事时已经是维修后的第12,319次飞行。

飞机爬升至7,000米左右高空时,压力壁面板累积的金属疲劳达到了极限,无法再承受气压差而破裂。机舱内因此发生爆炸减压,高压空气冲进机尾,直接将垂直尾翼吹落,连带扯断了主要的液压管线,导致机师无法正常操控飞机。

日本航空123航班事件是什么原因而坠落

关于这个空难,《空中浩劫》纪录片系列专门有一集反映过这个事件的全程以及调查结果。

大概原因就是,波音公司的工程师在对飞机做维护时,对机尾的压力隔板,按规定应该打两排铆钉,但是只打了一排,导致飞机起飞升空客舱增压时,压力隔板局部受力过大而破裂,客舱失压,进一步导致尾部结构瞬间损坏,管路破裂,垂尾几乎丢失,液压等飞行控制需要的系统全部失灵,最后飞机失控而坠毁。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的事故经过

出事的JAL123航班为这架飞机当天预定飞航的第五个航班,到达大阪后折返的JAL130班机为是当天最后的一班大阪往羽田班次,因此当时自羽田起飞的JA8119机上共搭载了能够飞行3小时15分钟,足够直接返航而不需在大阪进行补给的燃料。

JAL123航班的飞行计划为:18时00分自羽田国际机场起飞,起飞后爬升至24,000_后向西南方向直飞,到达伊豆大岛后转向朝西方直线飞行,直至和歌山县串本町上空后以顺时针方向绕行约135度之后朝东北方进场,预计18时56分到达伊丹机场。

扩展资料

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日语:日本航空123便坠落事故)为世界上涉及单一飞机的空难中死伤人数最多者,也是全球第二大严重空难。失事客机的机型为波音747SR-46,生产线编号20783,机身编号JA8119,使用四具普惠JT9D-7AW引擎;

于1974年1月28日首飞,同年2月19日交付给日本航空。事发前,该机机龄11年7个月,飞行时间合计25,030小时,起降次数为18,835次;涉事飞机为日本航空史上唯一一架因空难而注销编号的波音747客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

关于日本航空123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