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平仄什么是押韵
何谓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详细介绍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910611.html?si=3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Anders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
详细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6450.htm
希望能帮到你,。。。
“平仄押韵”是什么
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共四个声调。平是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元代后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中,而平声逐渐演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近代汉语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中的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声、去声(指标准拼音中的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为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关系一阴一阳。平仄相替产生节奏,由此也就产生了汉语的音韵之美。对联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联、下联也要交替,即上下联相应的位置必须平仄相对。字音的对仗加上字意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会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韵味和谐。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比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什么是平仄押韵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andobliquetones),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