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主要内容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55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主要内容

怀念母亲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主要内容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住在一座叫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真实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我暂时引用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总之,我不想在国外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在1936年7月11日,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带答案)

这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带答案)》,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沙里淘金,择优录取。

1.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时节轨道鸣蝉稻花略胜一筹

B.残霞缥渺悠闲潇洒融为一体

C.澎湃鼾声纤弱意镜若隐若现

D.亲昵徜徉灯茏茅店诗情画意

2.下面的“川”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川流不息B.高山大川C.一马平川D.百川归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五言诗描写细腻、动人,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又处处充满诗人的喜悦之情。

B.《白桦》是首现代诗,通过描写白桦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采薇》节选于《诗经》,表达了一个老兵回乡时的喜悦心情。

D.《天净沙.秋》是白朴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丽秋景。它虽有秋景的清肃,却无悲凉的情绪。

二、查漏补缺,按要求补充诗句。

1.填上动植物名。

A.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B.枯()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

C.()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2.填上地名。

A.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一日还。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3.填上颜色词。

A.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B.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C.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三、精挑细选,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答案。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

(1)似曾相识燕归来(2)似曾相识鸟归来(3)似曾相识雁归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诗句写的是()。

(1)春色(2)梨花(3)雪景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的是()

(1)李广(2)项羽(3)曹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6.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1)红色(2)花(3)树叶

四、先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20分)

A.独在异乡为异客,。B.谁言寸草心,。

C.横看成岭侧成峰,。D.马上相逢无纸笔,。

E.,润物细无声。F.,老大徒伤悲。

G.,淡月失梅花。H.,两三点雨山前。

1.“,”这两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视角的观察事物,才能全面认识事物,抓住本质特征。

2.老师和爸妈常用“,”这两句诗来劝告我们:趁现在年纪还轻,要努力上进,不要老了白白地悲伤和叹息。

3.无论什么情况下,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开导和教育我们,这正像杜甫笔下的诗句一样:“,”。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自然地吟诵起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

阅读聪明泉

一、阅读儿童诗,回答问题。

友谊

泥泞中干渴时

一只扶持的手一杯清凉的水

岔道口倦怠时

一个引导的箭头一声惊蛰的春雷

挫折时纯洁的友谊

一句温暖的话高山上的白雪

迷惑时生命的蜜和盐

一个肯定的回答森林中的松柏

1.填空。

作者希望友谊像高山的白雪一样(),像生命中的蜜和盐一样(),像森林中的松柏一样()。

2.问答题。

(1)为什么把友谊比作“泥泞中扶持的手”、“岔道口引导的箭头”?

(2)为什么把友谊比作“挫折是温暖的话”、“迷惑时肯定的回答”?

3.小朋友,你觉得真正的友谊像什么呢?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到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

陆游听后,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所以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火热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3分)

专心致志:

身体力行:

2.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1)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填空。(4分)

(1)陆游是我国时期伟大的诗人。

(2)陆游做诗的诀窍,用一句诗概括就是。

4.细读此文,说说主要内容。(3分)

5.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3分)

习作展示

轻叩诗歌的大门,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我们的生活不仅多姿多彩,而且充满诗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诗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参考答案:

基础演练场

一、ACC

三、(2)(1)(3)(1)(3)(2)

四、A.每逢佳节倍思亲B.报得三春晖C.远近高低各不同

D.凭君传语报平安E.随风潜入夜F.少壮不努力G.轻风扶细柳H.两三点雨山前1.C2.F3.E4.B

阅读聪明泉

一、1.洁白甜蜜翠绿

2.(1)因为真正关心你的朋友,会在你陷入泥泞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因为真正的朋友,会在你犹豫不决和失去方向的时候,给你正确的选择与指引你寻回正确的方向。

(2)因为真正关心你的朋友,会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用激励的说话鼓舞着你,因为真正关心你的朋友,会在你感到迷惑的时候,拍拍你肩膀,让你重拾信心。

3.真正的友谊像田园里的鲜花一样美丽,真正的友谊像天空中的一缕阳光一样温暖。

二、1.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2.(1)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2)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3.(1)南宋爱国(2)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4.子聿认为自己的诗做得不好,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因此他要读书破万卷。陆游认为儿子的想法是片面的,读书固然十分必要。如果不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是永远写不出好诗的。最后,陆游告诉了子聿作诗的诀窍: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有哪些课文

《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

1.稻草人........................(2)

2.寓言两则......................(7)

自相矛盾......................(7)

画蛇添足......................(8)

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10)

4*.刺猬汉斯.....................(16)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21)

语文百花园一....................(25)

《第二单元》爱我中华

6.开国大典......................(31)

7*.望大陆.......................(36)

8.明天更辉煌....................(38)

9.山海关........................(41)

10*.太阳与士兵..................(45)

语文百花园二....................(48)

《第三单元》温暖的记忆

11永远的歌声....................(55)

12秋天的怀念....................(59)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63)

14*.花边饺子里的爱..............(67)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70)

语文百花园三....................(75)

《第四单元》民族之魂

16.古诗三首.....................(81)

石灰吟.......................(81)

竹石.........................(81)

夏日绝句.....................(83)

17.詹天佑.......................(84)

18*.文天祥......................(88)

19.怒吼吧,黄河.................(92)

20*.一句话......................(97)

语文百花园四....................(99)

《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

21.奇异的琥珀...................(106)

22*.表里的生物..................(110)

23.自然之道.....................(113)

24.一个这样的老师...............(117)

25*.最佳路径....................(121)

语文百花园五....................(124)

《第六单元》名著之旅

26.将相和.......................(130)

27*.奴隶英雄....................(135)

28.赤壁之战.....................(140)

29.老人与海.....................(144)

30*.鲁滨孙造船..................(150)

语文百花园六....................(154)

生字表(一)....................(159)

生字表(二)....................(161)

注:“*”为阅读课文。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