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39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篇一: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P86~87的内容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四、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五、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数,例如: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产生了1、2、3、4,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这些都是自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生活中的负数。当然有关负数的很多知识留待我们以后慢慢学,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温度。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负数: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2、学生汇报收集的温度情况。(可以从看天气预报,看报纸,上网查询,发现各城市的气温有高有低)

3、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那么零下12℃还可以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4、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5、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

6、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学习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试一试: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五)练一练:

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本题答案如下:(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

(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

(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

(4)5℃2℃8℃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

(六)小调查:

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篇二:新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运算律、方向与位置、除法、生活中的负数和可能性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主要学习三步以内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各个运算律,让学生历经探索的过程并发现和掌握这些运算律,知道运算律在数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对一些计算进行简便计算。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不确定性;

(2)摸球游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3.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加法和乘法中的运算规律,了解这些规律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5.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6.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8.学生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及生活经验,知道事物的不确定性,通过摸球的游戏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7课时;

第二单元“线与角”:9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9课时;

第四单元“运算律”:6课时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3课时

第六单元“除法”:13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3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内容: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该怎么上

第一单元:师生

1、《师恩难忘》刘绍棠

2、《孔子和学生》

第二单元:明月

1、古诗二首:《鸟鸣涧》(唐)王维、《暮江吟》(唐)白居易

2、《走月亮》吴然

3、《飞向月球》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1、《爱我中华》乔羽

2、《草原》老舍

3、《中国结》

第四单元:收获

1、《落花生》许地山

2、《拾穗》

第五单元:桥

1、《飞夺泸定桥》

2、《桥之思》樊发稼

第六单元:方寸世界

1、《美丽的集邮册》高帆

2、《罗斯福集邮》王庸生

第七单元:地名

第八单元:规则

1、《钓鱼的启示》[美]詹姆斯·勒菲斯特

2、《谁说没有规则》

第九单元:音乐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2、《月光曲》

3、《林中乐队》[苏]维塔利·比安基

第十单元:金钱

1、《一枚金币》

2、《散落的钞票》

3、《毽子里的铜钱》琦君

第十一单元:大与小

1、《“扫一室”与“扫天下”》

2、《井底之蛙》

3、《“三颗纽扣”的房子》

第十二单元:雪

1、《瑞雪图》俊青

2、《下雪的早晨》艾青

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四年级数学考试前的复习是很重要的,只有复习得够全面和仔细,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惊慌,成绩才会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一

一、“对号入座”我会填:

1、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2、三角形具有()性。平行的四边形具有()性。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4、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5、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大于()厘米小于()厘米。

6、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9、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10、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11、右图中有()个角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小强画了一个三个角分别是50°70°50°的等腰三角形()

4、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把一个三角形中一个20°的锐角截去,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60°。()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钝角B、锐角C、直角

2、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A、30°和60°B、45°和45°C、60°和60°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

A、1B、2C、3

4、把一个10°的角先扩大6倍后,再用6倍的放大镜来看,看到的角是()

A、10°B、60°C、120°D、360°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直角。

A、1B、2C、3

6、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0厘米、5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只能选()

A、80厘米B、90厘米C、110厘米

7、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三角形。

A、等边B、等腰C、等腰直角

8、下面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9cmB、2cm、3cm、4cmC、5cm、6cm、7cm

9、三角形任意一条边的长()另外两条边的和。

A、大于B、小于C、等于

四、“动手操作”我会画。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

•••••••••••••••••

•••••••••••••••••

•••••••••••••••••

五、“神机妙算”我会算。

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新课标第一网

(1)一个锐角是12º,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2)如果两个锐角相等,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

2、求三角形中∠1的度数。

∠1=()∠1=()∠1=()

六、“解决问题”我会解。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3厘米,周长为37厘米。它的一条腰是多少?

2、三角形ABC中,∠A=70º,∠B=30º,∠C=?它是什么三角形?

3、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

4、在下面梯形中画两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5、把一根18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再用这三段吸管围成一个三角形,可以怎么剪?

方法:(1)

(2)

(3)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二

一、用心填一填。

1、0.28×0.06的积有()位小数,5.5×9.4的积有()位小数。

2、0.75扩大100倍是(),0.052扩大()倍是52。

3、估算:0.99×3.04≈()。

4、两个因数的积为2.85,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那么所得的积是()。

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8.6,移动后缩小到原来的。

6、如果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运用乘法分配律填空:4.8×(10+0.1)=4.8×()+4.8×()

8、运用乘法结合律填空:(0.365×2.5)×4=0.365×(×)

9、在○里填上“>”“<”或“=”。

2.75×1.022.750.98×0.980.98

1.81.8×0.80.26×10.26

1.4×1.11.42千米56米2.56千米

10、整数部分是0的最小一位小数与整数部分是的0最大一位小数的积是()。

11、一个纽扣0.5元,一件上衣有5个纽扣,两个袖子各有2个纽扣,一件上衣的扣子共需()元钱。

12、0.8×5表示()个()。

二、细心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数就扩大10倍。()

2、15乘一个小数,积一定比15小。()

3、0.75扩大10倍等于750缩小100倍。()

4、两个小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比其中一个数大。()

5、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三、精心选一选

1、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4.5×0.9>4.5B、0.45×9.5>0.45C、0.45+0.9<4.5

2、与4.2×1.01相等的算式是()

A、(100+1)×4.2B、(1+0.01)×4.2C、4.2×10+4.2×0.1

3、把38.63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的左边,原数就()。

A、扩大10倍B、扩大100倍C、缩小到原来的D、缩小到原来的

4、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直角三角形B、直角梯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

5、一个不为零的数乘1.05,所得的积比这个数()

A、大B、小C、相等

四、考一考你的计算能力。

1、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70×0.001=2.515×10=1.1×0.4=10-0.3=0.7×0.2-0.2×0.7=

0.326×100=0.1×0.01=0.87-0.6=1.1-1=0.81+0.09=

2、用竖式计算

1.24×1.5=3.2×1.8=0.32×0.9=4.2×1.01=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125×9.3×808.8×0.6+0.32

4.8×3.6-3.8×3.67.09×99+7.09

4、列式计算。

(1)4与0.4的和的25倍是多少?

(2)8个0.5的和减去1.5的1.2倍,差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我能行。

1、学校宣传栏上有一块长2.4米,宽1.2米的玻璃碎了,需要更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2、每千克橘子4.25元,妈妈买了14千克苹果,付出了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3、超级女生小春在唱歌比赛中,有3个评委给她9.18分,有4个评委给她9.25分,她的总分是多少分?

4、梅花鹿高1.34米,长颈鹿的身高是梅花鹿身高的2.5倍还多0.82米,长颈鹿的身高是多少米?

5、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6棵树,回收4500千克废纸可以保护多少棵树?

6、缴水电费。

下面是笑笑家7月份水和电的用量情况。(水1.65元/吨,电0.59元/千瓦)

上月读数本月读数实际用量

水(单位:吨)465488()

电(单位:千瓦时)634722()

笑笑7月份共用去水电费多少钱?

7、一筐橘子,连筐共重47千克,先拿一半分给幼儿园小班小朋友,再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中班小朋友,剩下的橘子连筐重14千克。这筐橘子重多少千克?

猜你喜欢:

1.四年级上学期数学考试测试题

2.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3.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4.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5.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6.2015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