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 九王夺嫡(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与真实史实的不同之处)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09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雍正皇帝 九王夺嫡,以及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与真实史实的不同之处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九王夺嫡是哪九王

雍正皇帝 九王夺嫡(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与真实史实的不同之处)

康熙四十七年,胤祁首次被废之后,引起了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凯觎。此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这其中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大,有些人野心小而已,还有的一掂量自己的势力和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就觉得自己没戏,早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此,只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个人真正为夺取皇位而费尽心机。至于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哥胤祹而情知皇位轮不到自己,加上他们也无此奢望,于是安安稳稳地当着自己的亲王,跟谁也不搀和。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誐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雍亲王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

皇长子(大阿哥)胤禔1672—1734母惠妃纳喇氏

皇二子(太子)胤礽1674—1725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皇三子(三阿哥)胤祉1677—1732母荣妃马佳氏

皇四子(四阿哥)胤禛1678—1735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子(八阿哥)胤禩1681—1726母良妃卫氏

皇九子(九阿哥)胤禟1683—1726母宜妃郭络罗氏

皇十子(十阿哥)胤(礻我)1683—1741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三子(十三阿哥)胤祥1686—1730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皇十四子(十四阿哥)胤禵1688—1755母德妃乌雅氏

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与真实史实的不同之处

小说不能当做正史来看,书中故事与真实的历史的区别大致是这样:

第一,康熙爷二次废太子之后已经属意让四阿哥胤禛来做皇位,不存在犹豫不决。

第二,雍正其人要比书上刻薄的多,几个亲兄弟除了熙朝被废的太子和老大以外,只重用了老十三允祥和几个对他构不成威胁的兄弟,其他一律清除,尤其是所谓八爷党的那几位,实际死亡时间都比书上要早。

第三,小说当中加入了很多江湖题材情节,这只是为了迎合当时那个时代的需要(90年代早期和中期是武侠小说最流行的时期),史实当然不会如此。

第四,雍正之死到现在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案,但能够确定的一点就是,雍正在统治后期因为太过勤政确实长期服食丹药,还经常赐给亲近大臣,他的实际死亡情况应该和这一点不无关系。

第五,李卫这个人物贯穿始终,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在史实中也确实有李卫其人,但绝不是书中所描写的那样,具体情况你你可参考百度百科。不仅是李卫,还有其他很多书中人物,有虚构,也有真人,但情节已经很小说化了。

第六,在书中多处有对西洋方面的描写,其中一些情节也与事实不符,比如讲到西方修筑铁路和蒸汽机车,那可是雍正死后100多年才有的事物。

暂时能记起来的就这么多了,以后有空再讨论。《雍正皇帝》在网上有两个版本,你要注意区别,一个是原版的,从邬思道开始讲起。另一个版本是二月河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从押送十四爷回京讲起。原版比较好看。

顺便说一句:二月河皇帝三部曲当中《雍正皇帝》写的是最好的,这是公认的。其次是《乾隆皇帝》,最次是《康熙皇帝》。

打了这么久,满意还请采纳!

清朝的九子夺嫡详情是什么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当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觉自己没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助老八争位,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只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关于雍正皇帝 九王夺嫡和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与真实史实的不同之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