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APP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280

今天给各位分享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APP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APP

一、基础知识(1%)

1.按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仍分)

(1)(cheng2)__清(2)(jiao1)__洁(3)(fei1)__红(4)苍(qiong2)__(5)(kui1)__见(6)面面相(qu4)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黄晕()(2)确凿()(3)酝酿()(4)脑髓()

3.文学常识填空。(5分)

(1)《背影》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__,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另一篇散文是____.

(2)鲁迅的本名是__,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目散文集_____。

(3)《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___。

二、课内阅读(35%)

(-)

(甲段)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有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宇。[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段)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作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一个描下来,像习这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以上两个语段分别选自____(2分)

A.《少年闰土》B.《从百草日到三味书屋》C.《最后一课》D.《背影》

2.给这两个语段选择一个共同性的标题,较合适的应是__(1分)

A.我的老师B.学习苦与乐C.专心与分心D.课堂趣闻

3.这两个语段都用了第__人称的写法。甲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听讲,表达了“我”对___的热爱;乙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_____画。表达了“我”时__的厌恶。甲段中的‘我’是__乙段中的“我”是___。(3.5分)

4.两个语段都写了课堂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甲段用一个“_____”概括,乙段可用一个____概括。甲段中师生的心是相通的;乙段中师生的心是不相通的,其原因甲段为_____,乙为__(2分)

A.教学内容、形式枯燥乏味。B.“我”和同学们都不喜欢老师。

C.“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老师。D.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感相交融。

5.这两个语段加线的句子都具有讽刺意味:甲段是通过从_____产生联想来表现的;乙段是通过对______的叙述来完成的。(2分)

6.从内容上看,两段都是写___的片段,但时代背景不同,国度不同:甲段是写___国___以后上“最后一课”的情景,乙段是写___国____(时期)私塾教育的。(2.5分)

(二)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着。

1.给加点字注音。(2分)酝酿应和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1)酝酿:(2)宛转:(3)应和:(4)烘托:

3.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朝志南和尚写的__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导的作用是__。(3分)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3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5.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2分)

第①句嗅觉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触觉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视觉、听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6.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1分)

A12/3/4B.1/2/34C.1/23/4

7.文中的“_”处应填入的词语是()(1分)

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C.混恼笼静默D.混恼飘静默

8.“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3分)答:

9.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

三、课外阅读(20%)

天山景物记

①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__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③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D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⑤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6)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持过猎获的野味。(7)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①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②山色逐渐变得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③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丽.](4)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⑤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6)在马上作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分)

白皑皑凝脂荡漾绚烂

A.ai2zhi3yang4xuan4Bai2zhi1yang4xuan4C.kai3zhi1yang1xun4Dai2zhi3yang4xun2

2.给文中“_”处选择。确答案()(1分)

A.连绵不断浸流柔嫩柔和B.连绵不绝慢流轻柔柔软C.蜿蜒无尽没流柔嫩柔和D.蜿蜒无尽慢流轻柔柔和

3.文中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其中第①句的作用是__;第③句写出了树林的__;第③④句写出了林中的___,运用的是以__衬__的写法;第⑤句写出了森林的__;第(6)(7)两句写出了这是一片森林。(7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2分)

5.根据文中第2自然段第③-⑤句写出天山野花的特点。(4分)

(1)第③句写出了野花的__。

(2)第④句写出了野花的__。

(3)第⑤句写出了野花的___。

(4)第(6)句写出了野花的____.

6.文中第2自然段第(6)句“在马上你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与本段的哪两句相照应?(2分)答:

7.天山的野花和来自清笔下的野花有何区别?请仔细阅读上文和下面句子回答。(3分)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四、作文(30%)

题目:一位的老师

要求:

1.选择两三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或特点。

2.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3.字数在600以上。

试卷答案:

一、l.(l)澄(2)皎(3)绯(4)穹(5)窥(6)觑2(1)yun4(2)zao2(3)niang4(4)sui3.(l)朱自清《春》(2)周树人《朝花夕拾》(3)都德二、(-)1.CB2.C3.一专心祖国及祖国语言分心封建教育小弗郎士少年鲁迅4.静闹DA5.鸽子的咕咕低叫声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6.小学生课堂生活法普法战争中清末(二)1.niang4ying4he22.(l)原意是造酒,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2)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3)(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4)原指画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是衬托。3.南宋《绝句》引用4.(1)引用、比喻(2)拟人(3)排比、比喻5.①触觉春风轻柔温暖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④触觉嘹亮的短笛声

6B7.C5.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9.五种景物:树、草。

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三、1.B2.C3.承上启下绵延与高大幽静动静茂密与幽暗原始4.排比和比喻5.(1)艳丽(2)硕大(3)多(4)高大6.与第③句的“高过马头’,第④句中的“成丈高”“八寸的玛瑙盘”相照应,同写出野花的“高”与“大”。7.天山的野花具有艳丽迷人、铺天盖地、高大健硕的特点;朱自清笔下的野花具有花样繁多,在微风中时隐时现的特点。可以看出,碧野笔下的野花更富丽、更浓烈、更壮美;朱自清笔下江南的野花则更纤秀、更细腻、更有动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30分)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使你终生受益。

(一)本张试卷设卷面分5分,老师将根据你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时时不忘积累。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关山度若飞。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春潮带雨晚来急,。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6、深林人不知,。

7、,思君不见下渝州。

8、此夜曲中闻折柳,。

9、鸟向檐上飞,。

10、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语言的大厦是由词语砌成的,丰富的词汇将使你犹鱼得水。(15分)

1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1)这是荒园,rénjìhǎn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鞠躬尽瘁,sǐérhòuyǐ”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2、在下面空格处填上动物名称,组成成语。(4分)

气冲斗关门打革裹尸守株待

13、你能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二对反义词吗?(2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和和

14、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5分)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

15、王秘书在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根据提示,给信息标出标点。(2分)

(1)李科长生气了

(2)张局长生气了

你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相信你在下一关会更加出色。请你一鼓作气,继续努力吧!

二、阅读探究,展示你的创造能力(40分)

(一)(13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17、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18、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9、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多写加1分。(2分)

例如:拔何首乌、、、

20、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你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2分)

21、有人认为百草园中泥墙根一带景色最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二)天使心(8分)

①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稚气地躺在纸页上。

②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一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墙角的那颗喜悦的心。”

③多么美妙的想法!我无法告诉你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成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往往是和名利连在一起的,而眼前这个小女孩,她的喜悦和悲伤却是以这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接着她又心安理得地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云朵一样的丝,丝又变成妈妈身上华美的旗袍。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翔的快乐,给闭塞的地区送去文明的信息。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她的变化没有一样是用金钱能买到的。用金钱买不到而对我们生活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全在她的变化之中了。她的爱无所不及,因而无论她变成动物还是植物,她都自得其乐。

④在灯下,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22、第三段中加点的“美妙的想法”具体指代的是,“这样不同的方式”指代的是。(4分)

23、第一段中加画线的“躺”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2分)

24、文末说“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那么请你说出小女孩天使般的心灵是怎样的?写在横线上(2分)

(三)(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5、解释文中画线加粗的词(5分)

父异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7、请说说“不使学”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分)

(四)(10分)

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8、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答案写在括号内。(4分)

者()其()之()遂()

2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

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

30、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2分)

31、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2分)

你真棒!已经顺利通过两关,胜利的红旗在向你招手,请你再加油!

三、奇思妙想,展示你的文学才华(30分)

32、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恭喜你顺利闯过三关!可别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老师请你在交卷之前再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漏做,答错。请记住:老师不喜欢马大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老师们,这份试题许多处没有所谓“标准答案”,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个人好恶去评价学生。要饱含爱生之情,细心琢磨学生的答题思路,认真揣摩学生的答题结论,善于发现学生答题思维过程中的亮点,一句话,要求不要太高,要让学生有信心,要让家长满意。

一、(30分)

(一)、书写(满分5分)。

此题根据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楷字、行楷字均可。

一等5分: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

二等3-4分: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基本功好。

三等2分及以下:书写不规范,卷面欠整洁,基本功较差。

(二)(10分)

1、万里赴戎机2、凭君传语报平安3、野渡无人舟自横4、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6、明月来相照7、夜发清溪向三峡8、何人不起故园情9、云从窗里出10、奔流到海不复回

(每句1分,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三)(15分)

11、(2分)(1)人迹罕至(2)死而后已

12、(4分)牛、狗、马、兔

13、(2分)冰冷和燥热恬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

14、(5分)(1)批评小林没礼貌(2分)(2)示例:老大爷,请问到白云湖怎么走?离这儿还有多远?(3分)

15、(2分)(1)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2)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

二、(40分)

(一)(13分)

16、春夏秋三个季节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3分)

17、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2分)

18、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2分)

19、翻断砖、按斑蝥、摘覆盆子(2分)

20、示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肥胖”用得妙,惟妙惟肖写出了黄蜂的形态。(2分)

21、不同意,应该是泥墙根一带景色最差。举个例子来说,不必说你比不过班长,也不必说你比不过学习委员,单是小组长你也比不上。这三人中肯定小组长最差。若答同意,能自圆其说也算对。(2分)

(二)(8分)

22、将自己变成壁虎躺在墙角为人们默默地吃掉蚊子(2分);她的喜怒哀乐并不和名利连在一起(2分)。

23、“躺”字生动地刻画了小女孩幼稚纯真的形象,用得好(2分)。

答成不好能言之成理也可(只答“用得好或不好”不得分)

24、示例:天真、纯洁、无私、乐于奉献(2分)

(三)(9分)

25、感到诧异完成以为……奇渐渐有的人(5分)

26、仲永五岁那年,还未曾认识书写工具,但忽然哭着寻求书工具。(2分)

27、神童最终也会“泯然众人”。(2分)

(四)(10分)

28、的人他的代酒就(4分)

29、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替它添上脚呢?(2分)

30、画蛇添足(2分)

31、告戒人们不要做多余的事。(2分)

三、作文(满分30分)

32、参照中考评分办法,切不可按照中考要求

学校:班别:姓名:

座位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答题卷

一、积累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30分)

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将使你终生受益。

(一)本张试卷设卷面分5分,老师将根据你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判定分数。

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时时不忘积累。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2、

3、4、

5、6、7、

8、9、10、

(三)语言的大厦是由词语砌成的,丰富的词汇将使你犹鱼得水。(15分)

11、(1)(2)

12、

13、

和和

14、(1)

(2)

15、(1)

(2)

你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相信你在下一关会更加出色。请你一鼓作气,继续努力吧!

二、阅读探究,展示你的创造能力(40分)

(一)16、

17、

18、

19、

20、

21、

(二)22、

23、

24、

(三)25、

26、

27、

(四)28、

29、

30、

31、三、奇思妙想,展示你的文学才华(30分)

32、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恭喜你顺利闯过三关!可别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老师请你在交卷之前再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漏做,答错。请记住:老师不喜欢马大哈。

春季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选项填入下表对应空格。)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挚友(zhì)殷红(yān)亘古(gèng)扑朔迷离(shuò)

B.校对(jiào)哺育(bǔ)晌午(shǎng)气冲斗牛(dòu)

C.祈祷(dǎo)霹雳(nì)默契(qì)锲而不舍(qiè)

D.愧怍(zuò)污秽(huì)澎湃(pài)鞠躬尽瘁(c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奠基抱歉鲜为人知深恶痛绝B.卓越诧异熟能生巧言外之意

C.胸膛烦燥家喻户晓心不在焉D.懊悔斑斓群蚁排衙妇孺皆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语言幽默风趣,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变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

C.岳池多风光,绿树葱茏的金城山、碧波荡漾的翠湖……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D.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繁星密布,皓月当空,又是一个不眠夜。

B.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C.专家没有一个不否认,H7N9禽流感病毒能使人或家禽患病。

D.“五一”节前夕,许多商家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B.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我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龙井沟村有12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3人,在排楼乡素有“长寿村”之称。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迁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最后一课》是美国作家都德最为人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歌颂了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比深挚的爱国之情。

C.《木兰诗》是我国东汉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辑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⑤①④②B.③①⑤②④C.①④③②⑤D.①④②③⑤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

岳池农家不仅农味十足,其农家食俗也别具特色。岳池人喜欢坐冷酒馆,一盅老白干,一碟牛皮豆干,一盘煮花生,三五个人群,构成乡村冷酒馆最热闹的元素。冷酒馆内,顾客一坐就是大半天,而要卖的货物都摆在店外,买者自买,卖者自卖,生意与休闲两不误。一处乡场,最多可达100余家冷酒馆,坐在店内,喝着老白干,嚼着花生米,谈着农事,闲适中不经意地享受着家的感觉。

乐,更是岳池农家的核心元素;而曲艺,则是岳池农家人表现乐的典型载体。自唐代设置岳池县以来,勤劳聪慧的岳池人民在生活劳作的同时,自编自乐,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从自娱自乐到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到如今,岳池县尚能创作和演出扬琴、竹琴、盘子、清音、古筝、荷叶、花鼓、车灯、连厢、金钱板、快板、评书、双簧、谐剧、方言、相声、相书(口技)、莲花落、三句半、曲剧等20余种形式的曲艺节目,有民间职业演出团体20余个,常年在外巡回演出,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岳池曲艺品种之繁,艺人之多,影响之广,实属全省罕见,也令众多曲艺专家为之震惊。2007年,中国曲艺家协会特别授予岳池为“中国曲艺之乡”。如此殊荣不仅在四川,在整个西部地区也属唯一。

8.下列不能表现岳池农家人闲适的一项是

A.要卖的货物都摆在店外,买者自买,卖者自卖,生意与休闲两不误。

B.20余个民间职业演出团体,常年在外巡回演出,足迹踏遍全国各地。

C.岳池人喜欢坐冷酒馆,一盅老白干,一碟牛皮豆干,一盘煮花生,三五个人群。

D.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岳池人民在生活劳作的同时,自编自乐,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

9.下列对“岳池曲艺”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起源:一千多年前,岳池民间开始出现一些自编自乐的节目。

B.发展:岳池曲艺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C.鼎盛:曲艺节目(形式)多,演出团体(艺人)多,巡演范围(影响)广。

D.贡献:2007年,岳池曲艺为岳池乃至西部地区赢得“中国曲艺之乡”的荣誉。

10.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坐在店内,喝着老白干,嚼着花生米,谈着农事”,说明农家人好喝懒做。

B.酒是冷的,心是热的。农家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即使身处酒馆也有在家的感觉。

C.说“岳池曲艺品种之繁”有些夸大其词,因为从文中得知岳池曲艺只有20余种形式。

D.为了岳池曲艺在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传承,中国曲协授予岳池“曲艺之乡”的称号。

得分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21分)

11.古诗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1)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4),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一个句子是“,

”。

(6)我国古代有许多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如“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又如“,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两题。(4分)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在这首诗中,苏轼思考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2)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2分)

13.名著解读。(3分)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作者)的小说《骆驼祥子》。(1分)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2分)

14.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1)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2分)

另类()菜鸟()

(2)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二】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

【材料三】李老师在批改学生周记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3)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理解题(49分)

(一)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完成15~19题。(15分)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5.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6.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3分)

答:

17.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8.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3分)

答:

19.说说第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6分)

为爱挺直(郭华悦)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20.第④段中说“他看到了希望”。他的希望是什么?(3分)

答:

21.第⑤段说母亲想看孙女却遭到他“不断推脱”。为什么他不断推脱?(3分)

答:

22.第⑦段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答:

23.第⑧段写到作者酸楚的心情。你认为接下来他会做什么?(3分)

答:

24.联系全文,说说以“为爱挺直”为题好在哪里?(4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25~29题。(18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尝射于家圃()(2)尔安敢轻吾射()

(3)子乃曰可教射()(4)而不以善息()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28.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

答:

29.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四、作文(50分)

总要求: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②内容具体,适当抒情。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1)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人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请以“晒出我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前将题目补充完整。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30分)

1~10.DCABADBBDB(每小题3分)

二、非选择题(21分)

11.(每空1分,共8分)

(1)明月来相照(2)杨花榆荚无才思(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此夜曲中闻折柳(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应傍战场开夜阑卧听风吹雨

12.(1)琴声是怎样发出的?(2分)

(2)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或: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2分)

13.(1)老舍(舒庆春)(1分)

(2)示例: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2分)

14.(1)特殊(与众不同)新手(各1分)

(2)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②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③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2分,答出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3)示例一:“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

示例二:“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

示例三:“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

三、阅读理解题(49分)

(一)(15分)

15.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每件1分,共3分。)

16.不是。(1分)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2分)

17.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2分)

18.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1分)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2分)

19.作用:总结全文,高度称赞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意近即可,2分。)

仿写:他,是生活的弃儿。他,是命运的改写者。或:他,是眼睛的盲者。他,是音乐的引路人。(2分)

(二)(16分)

20.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近即可,3分)

21.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人看到母亲的驼背形象。(3分)

22.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3分)

23.将母亲接回身边,安享晚年。(3分)

24.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②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4分)

(三)(18分)

25.(1)曾经(2)轻视(3)你(4)休息(或调养气息)(每个1分,共4分)

26.D(3分)

27.(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分)

(2)您为什么不替代我射一射呢?(2分)

28.(1)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2分)

(2)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2分)

29.要点: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每点1分,共3分)

四、作文(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内容语言结构

一等

(46分-50分)立意新颖

选材不俗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用词准确

表达生动结构精巧

层次清晰

二等

(41分-45分)题意符合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挚语言通顺

用词准确

表达明白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三等

(36分-40分)题意基本符合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语言较通顺

语病常出现

表达较清楚结构较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等

(31分-35分)主题不太合适

中心不太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不够真实语言大体通顺

语病出现较多

表达比较含糊段落可以划分

条理不够清楚

五等

(21分-30分)文不对题

词不达意

内容空洞

感情匮乏语句不通

用词不当

表达不清结构混乱

层次不清

六等

(1分-20分)作文不符合写作要求。如:内容透露考生学校、姓名等真实信息,文体超出要求,字数少于300字等等。

七等

(0分)题意违法、违纪;没有文字等等。

注:①对于套写、抄袭的作文,适度降等。

②只拟写题目,无正文得2分;只写正文无题目扣2分。

关于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和初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APP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