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指的是哪儿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
阳关,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
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
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扩展资料
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篇,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塞时所作,后来还被谱成了乐曲,又称《阳关曲》、《阳关三叠》,成为千古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在哪里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古风滩”上。因位于玉门关南部而得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丁原时期,是河西两关之一。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阳关也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口,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是阳关杜威的治所。魏晋时期,这里设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逐渐被废弃。旧《敦煌县志》年,玉门关、阳关合称“两关遗存”,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阳关:甘肃敦煌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通往西北边疆的要道。老朋友,请再喝一杯酒。如果你去西部,你会发现很难见到老亲戚。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渭城面雨轻尘,客舍碧绿明亮。真心劝朋友干一杯酒,西出杨关,难逢亲人。潍城刚刚下过一场毛毛雨,地面还是湿湿的,柳叶细腻淋漓。老朋友,请再喝一杯酒。如果你去西部,很难见到老亲戚。注:安西:是安西都督府的简称,是唐朝中央政府为治理西域而设立的。
它位于龟兹市(今新疆库车)。潍城曲:标题为《送元二使安西》,或命名为《阳关曲》或《阳关三迭》。渭城:位于陕西省西北,也就是秦时的咸阳古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宾馆:酒店。柳色:柳象征离别。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陲时写的。后来音乐家作曲,被称为“阳关三迭”。元二奉命去安西护国,王维去渭城饯行。他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悲伤、勉强和对朋友的感情。诗人在告别时切断了这一刻,使它成为永恒。
老朋友要远行,要去黄沙遍地的边疆。这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有千言万语可说,却只能说一句话:喝完这告别酒吧!永别了,所有的牵挂和祝福早已融化在这杯酒里。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非常常见的离别。它没有特别的背景,却有着深深的告别感。因此,它适合在大多数其他宴会上演唱,后来被纳入乐府,成为一首流行而持久的歌曲。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什么地方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南湖乡境内,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它是汉武帝时设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关隘,在军事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西出阳关无故人,释义: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扩展资料:
出处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⑤浥:湿润。
⑥客舍:旅店。
⑦更:再。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