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作文400字
我见过许多桥,有石桥、木桥、天桥等,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故乡的那座桥。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桥作文4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桥作文400字篇1
南昌八一大桥位于东起阳明路,跨越赣江,原叫中正桥,后来改叫为八一大桥。它是1927年8月1日由省委省政府指挥建造的。
新八一大桥既是一项宏伟的现代化交通设施,又是南昌一大景观。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长1040米,南引桥长2017米,北桥长1314米,主孔跨度160米,塔高103米,桥面最大宽度75米,中间行车,两旁走人,大桥外型不但雄伟而且壮观,巍巍高塔与两岸高楼对应。纵横设计采用竖曲线,像长虹卧波,具有曲线美。南引桥三层,全互通立交,喇叭型,四个圆圈像蝴蝶飞舞,圈内矗立着体现江西历史文化的当阳楼、郁孤台、牡丹亭、龙珠阁四个楼台亭阁。大桥南岸桥头石雕黑白双猫,寓意深刻。北岸铸铜双狮,威武雄壮。整座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形成南昌一道新的旅游风景线。
晚上的八一大桥更是“妩媚动人”。两旁的人行道上排着整整齐齐的路灯,把八一大桥照耀得金碧辉煌,塔跟桥面之间斜拉的线会发出闪亮的光芒,远看就像一根根金线十分美观耀眼!
八一大桥就像是艺术家精心创造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成为了南昌市最耀眼的亮点。
关于桥作文400字篇2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海外游子台湾的心声
太平洋,波涛汹涌,留下我,孤苦伶仃。我与祖国母亲仅一海峡之隔,我愿投入她的怀抱,寻求庇护,但只差一架桥,我这个千百年来的海外游子——台湾,希望回归自己的祖国。
正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准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十二道金牌如利箭射穿了他的心,他知道他的梦难圆了,背上的字隐隐作痛,风波亭,轰然倒下。岳飞选择了历史的宿
命,选择了无奈,选择了精忠报国。他死了,尽了自己的忠义两字,至死都没有背叛。
读懂了岳飞,我低下头,脸微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汗青”的文天祥,面对死去的千万百姓,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降,腿不打弯。长叹一声,澘然泪下。于是展纸挥毫:“乱世羁旅,夜沉沉,不尽悠悠愁绪。故国山河,西北望,废池春深入寂,不堪回首,零丁孤梦难续……但取丹心照,青史人寰世”。面对高官厚禄,他眉都没有皱一下,他不愿,亦不想背叛祖国。
读懂了文天祥,我有了悔悟之心。
夏完淳,面对清军,用“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对清军的憎,对祖国的爱。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北不肯休”。是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是爱国……
读懂了他们,我愿回到祖国的怀抱。
给我一架桥,我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最真诚的挚言。
关于桥作文400字篇3
在我们家乡有两座桥,都是架在水沟上的,因为我一岁就到城里来了,到了小学一年级的暑假回老家,才知道在我的家乡里有两座桥,虽然城里人的眼里,这两座桥不怎么样,带示意我们农村人得眼里已经很好了,所以给大家介绍介绍,它们分别是:石桥、木板桥。
在我们的家乡的水沟都不宽,也就十来米吧,架在沟上的桥都很简陋,往往就是下面两个桥墩,上面几块长长的宽石板,而这些石板排列并不紧密,两块石板中间一般会有很大的空隙。但这样的桥还算稳固,虽说没有桥栏,但因为沟都很窄,水又不是很深,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水流并不觉得害怕。
这样的石桥在小时候的家乡已称得上是象样的桥了,都架在家乡通向外面的重要的路上。虽说这石板桥看起来很粗糙,却能历时间的风雨,小村中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桥建于什么时候,关于这些桥的故事也多是一些不小心从桥上失足的传闻。这桥的悠久历史虽然从没有人提起,现在回想起来却可以揣摸,因为那些桥面厚厚的石板都已磨损得厉害,本来该是方形的条石楞角都已消失,成了圆润的了,我想那两块条石间不窄的孔隙就是因为日久天长的雨雪侵蚀吧!
木板桥在一道更窄的水沟上,才不过3米,这时你一定会想,可以用石头搭成一座桥呀!虽然这座水沟很窄,但是它很深,石头一放到水上就沉下去了,所以村里的人造不板桥的时候用四根木棍插到沟的对岸,然后再把木板桥订到上面,就成了一座桥。
这就是我家乡的桥。
关于桥作文400字相关文章:
1.大桥作文400字左右作文
2.大桥作文400字
3.白河大桥作文400字作文大全
4.白河大桥作文400字
5.矮寨大桥作文400字
关于桥的作文400字
六洞桥古踪难觅
从贵阳海关大楼附近到博爱路北口之间,有一条名为六洞桥街的小巷。如果要问街名的由来,老贵阳人都会告诉你:因为这里原有石桥六座(洞),街以桥名,所以叫六洞桥街。可是如果再深入地问:在不足200米的河段上何以要修建6座桥呢?恐怕说得清的人就不多了。
原来,六洞桥位于贯城河下游,经原贵阳市第一中学附近的水关汇入南明河。直到清朝,贯城河还是水流清澈,鱼翔浅底,莺歌柳浪,风光宜人的天然河道。在今都司路的都司桥至六洞桥一线,环境空旷,今邮电大楼和朝阳桥之间,沿南明河岸有10多米高的小山坡,山上树木葱茏,山下水平如镜,是贵阳老城的中心区。都司街、药王街、大马槽巷、双土地巷等都集中在附近,人烟稠密,交通繁忙。不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河道两岸往来,有都司桥和汇灵桥已经足够,有什么必要每隔30米就建一座桥呢?而且,为什么不是4座,也不是5座,而偏偏是6座桥呢?原来,中国民俗和宗教里,“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数字,《易经》中将其称为“老阴”之数。由于谐音的关系,民间对阴爻的“六位”和“禄位”、“六六大顺”、“六丁兴旺”等产生联想,佛教也有“六如”、“六宗”等概念,因此以“六”为单位的事物比比皆是。比如杭州西湖上,有苏东坡主持建造的六座桥,“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说的就是这六座桥。再说,古时人们修造桥梁,并不一定是为了实用,无须通过规划和论证,从“修来世”的目的出发,把修桥铺路作为善举,当时是极普遍的行为。贯城河下游是佛道两教寺庙十分密集的地段,在这里修建桥梁,容易被“神佛”和群众了解,前人兴,后人跟,修的桥自然就多了。
六洞桥在(康熙)《贵州通志》上有一个统称:“月殿虹桥”,(道光)《贵阳府志》记载:“六洞桥原名‘月殿虹屯’,有桥六。”“屯”,是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两志都没有记载每座桥各自的名称。
解放后,因为整修河道、城市建设等因,六洞桥中4座被拆除,保留下来的两座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如今,两桥也淹没在四周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中,谁也不会注意到这里曾有很多桥的往事。
有关桥的作文
平望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相传古时此地自南正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由此得名平望.古老的大运河与波涛汹涌的太浦河在平望交汇,千年的頔塘与宽阔的新运河在平望相聚.莺逗湖,南草荡,长荡,白漾荡等湖泊象一块块翡翠镶嵌在平望的锦绣大地上.有水必有桥,平望的桥梁之多,桥的历史之悠久,桥的规模之大,在吴江大地可算首屈一指.
平望的桥年代悠久,传承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平望钲区就有十庙九桥之说.岁月沧桑,如今十座古庙只剩下了遗址和庙名,而九座古桥目前还幸存两座,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古老的石拱桥——安德桥,安民桥,至今还巍然屹立在大运河上,它们见证了平望钲千百年来的兴衰,成为古老平望的象征.安德桥初建于唐朝大历年间,现存之桥为同治十一年重建.安德桥为单孔拱桥,全长54米,宽4.5米,高10米,跨度11.5米,桥孔高,跨度大,气势雄伟.南宋诗人杨万里途经平望时,曾留下"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诡"之句.形象地描绘了安德桥之高大.而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溪港东林桥,则纤小玲珑.桥全长不过5米,拱形单孔,跨度仅3米.而桥上的楹联"浩渺波光涵笠泽,参差帆影接莺湖",不仅创造了美好的意境,还留给人们美的享受.据说旧时平望钲有35座石桥,
随着历史的变迁,古石桥仅剩不到10座.
平望的桥雄伟壮观,透射着时代的气息.平望钲郊205省道上的竹港桥在50年代曾经是吴江县里最大最长的木头建造的公路桥,如今已建成现代化的公路大桥,半个多世纪以来,它承载着苏嘉公路和湖嘉公路南来北往的车辆,为吴江的交通运输作出积极的贡献.而初建于1958年的平望太浦河大桥曾经是苏州地区最大最长的公路桥,也是太浦河上第一座公路桥.近50年来,平望大桥两次重建,桥的规模越来越宏大,目前,它每天承载着318国道和205省道奔涌而来的车辆,最多达到日流量五万辆,为吴江经济乃至苏浙沪皖的交通运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重建于1998年的318国道上的平望新运河桥则是吴江市规模最大引桥最长质量最优的公路桥梁之一,总长1500多米,造价达2千多万元.而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平望运河大桥则是吴江市最雄伟最壮观的公路桥梁,也是吴江市第一座公路立交桥,它连接着318国道,跨越205省道,那三根耸入云天的拱形水泥跨梁象三条彩虹,横卧在大运河上,成为平望的一大景观.据说从上海飞往广州的飞机上,能清楚地看到大运河桥的壮观.
位于平望钲中心的人行天桥在吴江市是独一无二的,这座2002年12月才通行的,横跨于205省道与318国道交汇段的人行天桥是吴江经济与交通飞速发展的产物.这座桥投资3百多万,运用了最先进的造桥技术和现代化的材料,雄伟美观,还减轻了交通压力和事故.每当夜幕降临,桥上华灯齐放,宛如银河落九天.
平望的桥秀美,展现着一幅幅绚丽的图画.风景如画的莺逗湖上2000年建造了望波桥,揽胜桥,这些七孔混凝土结构拱形桥似长虹卧波,连接着黄漾墩,平波台和莺湖公园,使平望与莺湖名胜平波台交融一体,互相辉映.每当夏日春秋,斜阳夕照,暮色降临,登上望波桥极目远眺,平波台尽收眼底.那种"积水明于镜,中流峙此台.云从湖岸落,浪涌寺门回.柳外千帆去,沙边一鸟来.昔年题咏处,古壁满霉苔."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平望的桥,荟萃了千百年来的桥梁艺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构筑了浓郁的水乡风情.每当我登步雄伟古老的安德桥,漫步高雅平坦的人行天桥,信步车水马龙的平望大桥,不禁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从心地赞美平望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