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最新消息新闻(乘客几次遇害滴滴做了什么)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950

今天给各位分享滴滴事件最新消息新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乘客几次遇害滴滴做了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滴滴事件为何直接上升到国家安全

滴滴事件最新消息新闻(乘客几次遇害滴滴做了什么)

滴滴公司被罚款80.26亿,侵犯用户的隐私信息,严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在2015年滴滴就通过打车信息推演出国家各部委的工作情况,由此推测国家重要部门的关键数据,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安全来说,可谓是致命的背刺!

💡💡公司背景

滴滴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第二大股东是美国优步,此外在董事当中,还有一位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美国人,曾经是美国的军官,2020年就曾要求滴滴公司把数据交由美国检查,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国家安全不容破坏!

滴滴公司的行为已经触碰了绝对的红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恶意收集我国基础信息,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情节极其严重,让所有人在滴滴面前毫无隐私可言,一些政府要员、科研人员、军人亲属也都在使用滴滴,这已经不仅仅是侵犯个人隐私,更是危害国家安全!

💡💡过度收集

滴滴在运行过程中存在16项严重违法事实,收集用户截图信息、剪切板信息、人脸识别、年龄工作、家庭住址、单位地址等等,真的是细思极恐,凡是手机里的信息都被过度收集,这不仅仅适用于滴滴程序,而是有着更为不可告人的目的,早已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滴滴公司也不断壮大,在长达七年的时间中,我们国家上亿人的海量出行数据全部处于透明的状态,国家的街景、数据测绘对滴滴来说一览无余,就相当于在街道上安装了无数个摄像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透明,处于别人的监管之中!

💡💡信息安全

对滴滴程序的通报中也严厉地指出网络安全审查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早已经不是一家合法运营的公司,让国家的国民个人信息和基础数据信息处在危险的边缘!

滴滴公司的运行显然不仅仅是一家商业公司的目的,在责令其整改的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改正,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国家安全,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隐患!

💡💡小结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企业也要尽职尽责,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恶意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乘客几次遇害滴滴做了什么

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一名20岁女孩赵某在上了一辆滴滴顺风车后失联。25日,@乐清公安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失联女孩赵某遗体已被寻获,犯罪嫌疑人为顺风车司机钟某,已被抓获。钟某随后交代了强奸并杀害赵某的犯罪事实。

而就在今年5月,祥鹏航空公司空姐李某珠同样也遭到了滴滴顺风车司机刘某华的毒手。

5月10日,空姐李某珠是在与航空公司签约的宾馆换装洗浴后,夜里11点50多分出门乘坐滴滴,准备回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

在乘车不久,李某珠曾微信和同事说司机有些变态,说她漂亮想亲她一口,同事就劝她快下车,其间同事还给她打电话,但她称“没事没事”,同事就挂了电话。随后,李某珠被顺风车司机刘某华奸杀,刘某华则跳河死亡。

时隔不过3个月,就在许多人还在空姐遭到滴滴司机杀害的恐惧中时,没想到又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出现了……

整改三个月,滴滴干嘛了?

当又一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案件曝光后,网友的愤慨再次被挑起,诸多针对滴滴平台的质问也一一出现。

5月,空姐遇害案引起广泛关注后,滴滴曾对顺风车及快车服务等进行了整改,并在微博平台进行公示:

①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②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

③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

④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

⑤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但为什么,在已经进行了大范围整改之后,依然存在“漏网之鱼”,再次出现了乘客遇害事件?此为其三。

滴滴回应:车牌系临时伪造

25日下午,滴滴方面在其官方微博对网友的质问进行回应:

①经核实,嫌疑人钟某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是用其真实身份证注册;

②在接单前通过了平台的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钟某线下临时伪造;

③钟某作案前一天,被另一名乘客投诉,客服没有及时调查处置,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④至于为何不给车牌号等信息,滴滴称,无法短时间内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实性,也无法确认用户本人是否愿意平台将相关信息给到他人。

年轻的生命,

如花的年纪,

短时间内,接连凋零。

除了道歉和赔偿,

滴滴,还有别的吗?

交通部约谈滴滴,滴滴再被约谈的原因是什么

滴滴公司在3月5日下午,被交通运输部约谈,主要原因是滴滴公司在部分城市调整经营策略时沟通评估不到位,涉嫌侵害了司机的合法权益。这其实不是滴滴公司第一次被相关部门约谈了,这次滴滴爆出在成都、沈阳、南昌、绍兴等城市调整了经营策略,导致部分司机组织要“罢工”抗议,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扒一扒这起事件。

一、滴滴调整经营策略,伤害驾驶员切身利益。

3月1日,滴滴曝出在上述等城市调整导致部分司机抗议,据成都的一位司机描述,成都地区的起步价降至4.2元,减去滴滴公司0.5元的信息服务费,实际一单到手只有3.7元。滴滴公司这次调整后价格规则十分复杂,包括了起步价、里程费、时长费和远途费。不同类型价格都有所调整,按照滴滴的说法是整体算下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还有增长。但由于宣传和沟通不到位,很多司机对新规没有正确理解,才导致了大规模的抵制行为。

二、约谈的主要内容。

本次约谈重点强调了三点:第一点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经营行为要坚决整改,保证网约车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第二点是调整经营策略要科学,虽然是自主定价,但必须加强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沟通,广泛征求意见,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合法权益,坚决不能出现“店大欺客”的现象;第三点是要履行社会责任,关爱司机群体,保证司机的收入和身体健康,对利益分配制度要科学研究。

三、滴滴公司的是是非非。

经过当年的网约车烧钱大战后,滴滴公司基本上可以说是行业内的独角兽企业,这些年的发展也屡屡爆出一些负面新闻,也屡屡被国家相关部门约谈要求整改。它的存在也确实弥补了出行市场的不足之处,但随之而来也带了一些行业问题。实际上资本是逐利的,以前滴滴也调价了多次,但都没有这次引起广泛的抵制,希望引以为戒,大家能理解企业赚钱的想法,但希望是取之有道。

以上就是关于滴滴公司这次被约谈的一些情况,滴滴公司也表示了将会按照部委的要求认真整改,确保行业稳定,期望他能说到做到,让我们静观后续发展。

关于滴滴事件最新消息新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