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的故事
当年孔子有个学生在大院里扫地,从远方来了一个人,通身绿色的衣服绿衣人问孔子的学生说,听说你是孔子的学生,应该很厉害,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说,请问你一个问题,说一个季节?
学生回答:一年四季。
绿衣人说:不对,一年是三个季节。
学生一听就笑了,说怎么可能呢?于是二人就起了争执,一个说三个季节,一个说四个季节,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没办法,只好去找孔子评理,并要求错了的人给对方磕三个头。
孔子听完这事之后,很认真的看了一眼通身绿衣的人,并跟他说你是对的,一年确实只有三个季节。
学生当时就懵了,我的老师怎么这样说呢?一年不是四个季节吗?为什么要骗他呢?但他碍于老师在现场,只好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头。绿衣人很开心的走了。
等绿衣人走了之后,学生问自己的老师说,老师,你为什么要骗他呢?明明他是错的,我是对的,明明一年是四个季节啊,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骗他呢?
这时候孔子就跟他讲,你看到没有,这个人通声穿着绿色的衣服,他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春生秋死,对于蚱蜢来讲,一年就只有三个季节,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冬天,它活不到冬天就挂了,所以对于一只蚱蜢来讲,它的一年只有三个季节,他并没有错。
这个学生听完后顿悟了。
原来,我们所有的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性的。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也想到了庄子讲的那句话:夏虫不可与语冰。不要跟夏天的虫子去讲冬天的冰雪,因为他从未经历过冬天,从未看到过冰雪在他的认知系统里就没有过,你跟他说什么她都会认为你是错的,你在撒谎。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三季人。
认知都是有局限的,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那么,不管是在任何关系里,都会有无尽的纠缠、争斗(权利斗争)。
最后,将关系弄的一团糟糕,与人相处都不会愉快。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也有点《笔的故事》的味道。
是人还是蚂蚱,三季人和四季人的故事
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三季人是持一己之见的人你和秋后的蚂蚱能谈冬天么?人有四季,蚂蚱有么?
2L似乎更有道理。
这是一个故事,说当年一个穿这一身绿衣服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争论,到底一年有几季,绿衣人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弟子说有四季,他们约定,谁错了,就磕3个头。结果孔子对他们说,一年有3季,孔子的弟子不得不向绿衣人磕三个头,绿衣人很得意地走了。事后孔子的弟自问孔子,为什么一年有3季,明明是4季吗。孔子说:“你没见到那个人一身绿衣服吗?他就是个蚱蜢,生于春季,死于秋季,就没见过冬季,你跟这种三季人争什么,就算争到天黑也没完,还不如给他磕三个头,反正他也活不过秋天。”
三季人的故事 三季人的故事原文及翻译
1、原文: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2、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
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容苍老,它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