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阳山贤令山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贤令山的景区景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贤令山的景区景点
内有著名景点:坐落在贤令山麓,坐北向南,因山构筑,占地约1公顷,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周围群山
相抱,树木葱茏。寺前清流,罄泻而下,寺内花木丛生,环境幽静秀美,为本县寺庙之冠。明清时期“阳山十景”之“禹门叠浪”(又名“三门雪浪”)、“寺门桃李”、“古洞韵泉”等均在此处。周围山林叠翠,溪水潺潺;寺内殿宇连接,碑刻琳琅,是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宗教建筑群。
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游古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极具势的“禹门叠浪”,山溪越两桥,流沫怒飞,近者沾袖湿襟。过了禹门桥,上八十五级石阶,有宽敞空坪,两侧山坡桃李芳菲,这便是“寺门桃李”。北山古寺原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踞山门左右。门内高放生池,清澈的九曲水源自寺后“古洞韵泉”。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壁嵌有宋书法家米芾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宁明清的八件碑刻,字体遒劲,世所罕见。三楹右为文昌祠,中为观音阁,左为读书松桂林(注:其名缘自韩愈诗)。四楹为大雄宝殿,内列三宝佛像及十八罗汉,雕工细腻,各具其姿,神态逼真。寺后有一洞,内有渗自钟乳石缝中的甘甜山泉,这就是“古洞韵泉”,寺中历来食用水皆取自此泉。
登临寺门,放眼远眺,山峦披绿锦,湟川穿银带。城郊田块整然,城区楼房矗立,勃勃生机,一览无遗。在南麓,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建于1978年,陵园碑坊上左书“英魂永在”,
右书“浩气长存”陵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屹立在山岗上。站在陵园冈顶眺望山下,连江如练,田园似锦,楼宇林立,电网横空,阳城美景尽收眼底。山腰,建自明朝嘉靖年间的北山古寺深藏于林木之中。古寺里还保留着七贤祠、前殿等古建筑。里面还保留有韩愈的“鸢飞鱼跃”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且看山斋”及历代名人骚士的珍贵碑刻。贤令山周围的几个古迹都与纪念韩愈有关。读书台游息洞,据说是当年韩愈勤奋读书和憩息的地方;打字岩摩岩石刻有宋代以来历代名人为纪念韩愈所书写的诗文碑刻,其中张本中的《皇宋圣传颂》字体刻工上乘,粤中宋刻以此为最。这些古香古色的古建筑和诗文碑刻,展示了阳山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山上还有水帘洞、朝阳洞、七窍洞、一线天等自然景色,是人们游览和憩息的好地方。北麓的城北水库,水平如镜,蓝得象一块翡翠,如一瓢明珠点缀于群山之中,把贤令山装点得更加可爱。千岩表位于贤令山上,距离读书台下方约三十米处。只见山峰顶形似鹰头,雄峰石壁上有韩文公楷体手书千岩表三个大字,另有两行小字:万石之中,巍然雄尊。与岁寒君,心契无言。诗人自比石峰,高洁情怀,一泻无遗。在石峰近处,还有清朝萧炳坤草书一笔虎石刻,虎字一气呵成,刚劲有力,如虎神威。
过金水桥即北山古寺为二楹的元帝殿,是为纪念或祭祀在阳山有政绩的韩愈(唐)、张本中(宋)、潘俊、刘广、陈九畴、庄希缵、陈子芳(明)7位县令所建。
元帝殿右边为三元祠,祠内墙壁嵌有宋书法家米芾草书且看山斋、韩愈手书鸢飞鱼跃、文天祥的忠孝廉节等唐宋明清的8件碑刻,字体遒劲,世所罕见。
著名景点“摩崖石刻”历经八百多年仍保存良好,有唐至清代石刻36题,其中尤以打字岩
的石刻最为珍贵。打字岩高约7米,宽约13米,上有韩愈“鸢飞鱼跃”草书题刻,每字长0.50米、宽0.40米,笔力遒劲;另有宋绍熙元年(1190年)阳山令张本中的楷书《皇宋圣传颂诗并序》,刻面宽4米、高3米,全文28行,每行两字至18字不等,共396字,每字长0.13米、宽0.10米,古劲遒秀,是广东杰出的宋刻。是为广东省罕见的珍稀古迹,在中国摩崖石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与潮洲葫芦山、肇庆七星岩和英德南山并列为广东四大摩崖石刻。水帘洞坐落在贤令山中,洞高十余米,飞流直下,像一幅珠帘遮蔽洞口,故名“水帘洞”。洞东西贯通,游人可以从洞侧迂回而进。洞内钟乳高悬,滴泉叮咚。洞口清潭浅绿,鱼虾跳跃。洞外藤罗紫秀,琼枝青葱,每当和煦之日,即素练排空,彩虹隐现;而春厦之间,即进珠喷玉,雪溅雷鸣,蔚然壮观。游人至此,莫不雀跃欢欣。
阳山县韩愈纪念成立于2005年8月坐落于风光秀丽的贤令山麓,占地面积(含筹建中的韩愈纪念馆)15亩,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布局合理,被誉为花园式的纪念馆。
馆内设景点众多,刚踏入正门就可以看到气势宏伟的韩源塑山,侧边是韩公井,还有四大展厅、两大碑廊供游人观赏,其中贤令芳踪展厅(1)展出的是韩愈在阳山所作的诗词碑刻和珍贵的由清朝阳山知县萧炳堃敬摹韩愈手迹“鸢飞鱼跃”石碑四块。贤令芳踪展厅(2)展出的是景韩、仰韩的碑刻拓片和有关韩愈研究的相关照片、书籍。另外两间是我们馆藏文物展厅,展出的是阳山历代文物达1200多件,光国家二、三级文物就近300件,馆内文物都经过专家鉴定殊为真实,弥足珍贵。还有韩愈的石像,韩愈在阳山大型历史壁画、景韩轩为人们认识韩愈、了解韩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亲临韩愈纪念馆,你会享受到一份韩愈文化知识大餐,得到更大的收获。韩文公读书台又名“远览亭”,“书台夜静”,为明清“阳山十景”之一。坐落在贤令山之西南,与游息洞距之咫尺。相传韩愈闲假时常在此读书,因而后人建亭纪念。读书台旁有一股清泉像涓涓银流,穿壁而出,喝之清甜爽凉,群虾戏于其中,情趣无穷。
读书台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为砖砖木合构之四角亭。之后屡有重修,明崇祯五年(1632年)易砖为柱,清道光元年(1821年)护以木栅。1964年阳山县人民政府再次重修,亭内竖立着明弘汉十二年(1499年)镌刻的韩文公半身线条像,高1.5米,宽0.83米,是我省仅存的韩文公碑刻像。亭外石壁上,有韩文公《远览》诗:“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另有明清时代诗刻数十处,均为历代名贤达士缅怀韩文公之杰作。亭前30余米处的石峰上,有韩文公楷体手书“千岩表”三个大字,另有两行小字:“万石之中,巍然雄尊。与岁寒君,心契无言。”诗人自比石峰,高洁情怀,一泻无遗。在石峰近处,还有清朝萧炳坤草书“一笔虎”石刻,“虎”字一气呵成,刚劲有力,如虎神威。
置身读书台,一缕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追忆前贤,韩文公读书声仿佛犹在耳边。
贤令山风景区属于哪里
贤令山又名“牧民山”,位于清远阳山城郊东北1公里处,这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韩愈一生多次被贬,第一次被贬谪阳山当县令。虽然他在阳山当县令的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新唐书》说他在阳山“有爱在民”:一是把中原文化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的知识开化;二是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此地,改变了阳山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贤令山,就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此山自然风光十分美丽,峰峦起伏,曲径洄环,潺溪纵流,鱼跃于渊,松涛蔽日,雀鸟喧天,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唐以来,名贤留题于丹崖翠壁间,使韩文公读书台、游息洞、朝阳洞、打字崖等千古陈迹成为当今名胜。那神奇的朝阳洞、蜿蜒的一线天、欢腾的水帘洞,乃是天造地设,令人神往。
此山自然风光十分美丽,峰峦起伏,曲径洄环,潺溪纵流,鱼跃于渊,松涛蔽日,雀鸟喧天,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唐以来,名贤留题于丹崖翠壁间,使韩文公读书台、游息洞、朝阳洞、打字崖等千古陈迹成为当今名胜。那神奇的朝阳洞、蜿蜒的一线天、欢腾的水帘洞,乃是天造地设,令人神往。明代建筑的北山古寺,清静幽雅,树木葱茏,寺藏碑刻,件件珠玑。
从阳山县城出发,步行十几分钟,便来到了清代阳山县令萧丙坤题名的“阳山十景”之一“禹门叠浪”。
阳山烈士陵园坐落在贤令山南麓,坐北向南,占地约10公顷。陵园以大理石牌坊为正门,东西两边设侧门,在侧门框架上分别镶有“英魂永在”和“浩气长存”,八字立体篆书与坊门相映生辉。坊门内有一平台,簇红拥绿,花卉繁荣,正面嵌有大型石刻画。有2000余级整齐坚固的台阶,侧列翠柏,直贯纪念碑,象征先烈万古长青。
阳山烈士陵园坐落在贤令山南麓,坐北向南,占地约10公顷。陵园以大理石牌坊为正门,东西两边设侧门,在侧门框架上分别镶有“英魂永在”和“浩气长存”,八字立体篆书与坊门相映生辉。坊门内有一平台,簇红拥绿,花卉繁荣,正面嵌有大型石刻画。有2000余级整齐坚固的台阶,侧列翠柏,直贯纪念碑,象征先烈万古长青。
纪念碑后面是烈士陵墓,圆形、封顶、墓内放着烈士的遗骨,一片静谧肃穆。在台阶旁的山坡上,分别建有一座纪念亭,洄栏映绿,是游览的好地方。
纪念碑雄伟庄严,高矗云天,顶端嵌插着一颗耀眼的红五星,碑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字。高高屹立在山岗上。
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园中草木葱茏、鲜花似锦,更为贤令山添色增辉。满园苍松翠柏间,点缀着簇簇鲜花,与亭台楼宇浑然一体。园内宽阔的墙壁上,是一组大型浮雕,题名为“铭志颂”,这三字为我国著名书画家关山月所题写。
过禹门桥,拾级而上。在葱绿掩映中,一座古刹——北山古寺,霎时映人眼帘。这座建于明代的古刹,是粤北寥寥可数的名寺之一。它历数百年风风雨雨,菩萨虽一度“云游仙境”去了,但寺观犹存。20世纪后期。一些热心人土出资对寺宇重新修葺,请来了和尚师傅,使该寺恢复了生机。
阳山北山古寺坐落在贤令山麓,坐北向南,因山构筑,占地十多亩,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周围群山相抱,树木葱笼;寺前禹门叠浪,馨泻而下;寺内花木丛生,环境幽美,为本县寺庙之冠。
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寺原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居山门左右。门内设放生池,清撤的九曲水,从寺后“古洞韵泉”处徐徐而注;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嵌有宋书法家米蒂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笔意精劲,世所罕见。
登临寺门,放眼远眺,山峦披绿锦,湟川穿银带;城郊田块整然,城区楼房矗立,勃勃生机,一览无遗。
如今的北山古寺,按仿宋风格、十方丛林建筑规划建造,宝相庄严,风格独特,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罗汉广场气势雄伟,钟鼓楼错落有致。西方极乐世界、藏经阁、莲花池、佛塔等全部落成,北山古寺成为广东又一佛教圣地和粤北旅游名胜景区。
北山古寺作为清远市区域内一座著名古刹,属佛教禅宗南宗一派,亦是粤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金碧辉煌的金身佛像安放在寺内的各个大殿、广场上,是亚洲拥有最多佛像的寺庙。
韩愈纪念馆位于广东阳山县境内贤令山,这是为了纪念曾任阳山县令的大文豪韩愈而修建。展厅内挂满了韩愈在阳山留下的手迹石刻及历代文人景韩诗文的拓片。
展厅内,有一张珍贵的韩愈全身像的拓片。在阳山韩愈纪念馆内,存有肖炳_的摩刻附有诗及诗序,诗及诗序富有热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
韩愈一生多次被贬,第一次被贬谪阳山当县令。虽然他在阳山当县令的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新唐书》说他在阳山“有爱在民”:一是把中原文化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的知识开化;二是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此地,改变了阳山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贤令山,就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
朝阳洞位于贤令山西南面,洞口朝东,故称“朝阳洞”。洞外松林叠嶂,芳草掩影;洞内窈窕幽暗,东西贯通,秉炬可通。洞宽约2至4米、高3至6米。洞中钟乳银柱,溪水碧透,如磷如镜;如檀如柳;石矶屹然,如椅如桌;米石玲珑,如贝如珠,光怪陆离。每当旭日东升,朝阳直射洞内,洞口石眉上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阳山县令冯大受所书“朝阳洞”三字便破雾而出。洞口壁上还有“朝阳洞通游息洞”及无题七律诗刻多首。人们小漫游洞中,那离奇景色,别有一番情趣。
坐落在贤令山中,洞高十余米,飞流直下,像一幅珠帘遮蔽洞口,故名“水帘洞”。洞东西贯通,游人可以从洞侧迂回而进。洞内钟乳高悬,滴泉叮咚。洞口清潭浅绿,鱼虾跳跃。洞外藤罗紫秀,琼枝青葱,每当和煦之日,即素练排空,彩虹隐现;而春厦之间,即进珠喷玉,雪溅雷鸣,蔚然壮观。游人至此,莫不雀跃欢欣。
一年四季,贤令山游人络绎不绝。
贤令山的简介
贤令山又名“牧民山”,位于城郊东北1公里处,这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韩愈一生多次被贬,第一次被贬谪阳山当县令。虽然他在阳山当县令的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新唐书》说他在阳山“有爱在民”:一是把中原文化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的知识开化;二是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此地,改变了阳山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贤令山,就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
好了,关于阳山贤令山和贤令山的景区景点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