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胡锡进是什么身份和胡锡进的身份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胡锡进是什么身份以及胡锡进的身份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胡锡进个人资料简介(胡锡进的照片)
胡锡进代表的是谁?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是个网络红人,经常对国际问题发声,在国际社会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他虽然是《环球时报》总编辑,但写的文章和视频都是以个人名义进行,写文章署名也是他个人的名字,因此,他代表的肯定是个人立场,他的表态不能说是官方立场。但是,事件不是那么简单。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不是那么简单。
他的身份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而《环球时报》又是《人民日报》的下属单位,是正规的官方媒体。作为一家官方媒介的总编辑,作为体制内的一个媒体官员,任何发声不能不受到官方立场的制约,必须与官方的立场保持一致。
简介:
胡锡进他1960年生于中国北京,1982年,22岁胡锡进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后来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
在硕士毕业后,胡锡进进入《人民日报》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在90年代到和本世纪初,胡锡进多次到海内外采访。曾还常驻南斯拉夫、海湾等前线,报道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
胡锡进,男,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1989年获前苏联硕士学位。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胡锡进哪里人
胡锡进是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1989年获前苏联硕士学位。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2005年10月起,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强调中国媒体不要被西方媒体误导,希望媒体能独立思考,冷静建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扩展资料:
个人履历
1978年10月—1982年0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本科。
1982年07月—1986年0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7153部队教员。
1986年09月—1989年1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硕士。
1989年11月—1993年03月,人民日报国际部助理编辑、编辑。
1993年至1996年,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其间深入战火中的波黑,后写作《波黑战地采访手记》一书。
1996年06月—1997年10月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辑、主任编辑。
1997年10月—2005年09月,任《环球时报》副总编辑。
2005年09月—2010年06月,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2009年4月,《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胡锡进兼任英文版总编辑。
2010年06月—,任《环球时报》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胡锡进什么来头?作为首位中国的战地记者经历了什么?
提及战地记者这一工作,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词语就是危险。他们需要深入到战场上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且将这些珍贵的资料传回到大后方。战争发生之后,战地记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不仅需要有极高的新闻素养,能够对事件有独到的看法,同时还应当有足够的勇气和热情。
毕竟现在是和平年代,很少有人愿意以身犯险。关注新闻或实事的人对胡锡进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经常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常常能够切中要害。看到的人都不禁感慨,胡锡进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行文如此干练豪爽。
01从小怀揣文学梦,最终成为记者
胡锡进出生于北京,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厂工人,当时家中一共有五个孩子,所以生活过得很是拮据。父母两个人的工资要想养活五个孩子并不容易,因此在当时想读书都成为了一种奢望。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并没有影响到胡锡进对文学的热爱。
恢复高考时,胡锡进正读高二,对他来说那是最关键的时刻,能否进入大学成功实现自己的文学梦就看最后一年成绩如何。但就在所有人奋力备战高考的时候,胡锡进却选择了写小说。他甚至占用了复习时间来写他的小说,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大家眼中的怪人最后顺利考上了大学,虽然写小说占用了他的复习时间,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最终成绩。1978年,他成功考入南京外国语学院,主修俄语。在毕业之后,他被顺利地分配到了北京的一个军区,负责教授俄语。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胡锡进面临转业,此时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进人民日报社,第二个选择是去进出口公司。经过一番纠结之后,胡锡进选择了做一名记者。因为他向往有挑战的生活,希望做一份能够激起他热情的工作。
02选择做战地记者,深入波黑战争前线
进入人民日报社之后,胡锡进因为有当兵的经历所以就被派去了南斯拉夫做驻地记者。就在这期间爆发了波黑战争,由于曾经当过兵,并且他又向往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胡锡进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决定。他选择到前线去报道波黑战争,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战地记者。
后来经胡锡进回忆,在前线工作时,他近距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那是他第一次离战争那么近、离死亡那么近。有一次胡锡进正在房间里吃饭,一枚炸弹就落在了他房间的不远处,顿时周围枪声四起,但胡锡进依旧淡定地吃着饭,因为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过太多次了。
即使条件艰苦,胡锡进也坚持写报道,向大后方传回第一手的战争资料。由于当时深入前线的记者少之又少,所以胡锡进撰写了许多独家报道。
胡锡进曾多次远赴海外进行采访,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见识以及经验,由于能力出众,所以他策划了许多采访活动。之所以胡锡进如此犀利,面对问题能够直指要害,就是因为他经验老到、思想成熟,看待问题十分全面。正是因此,所以他发表言论的时候并不会存在偏私行为,总是公正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公众印象里,胡锡进一直是一个正直的媒体人,他总是站在国家立场上进行发声,并且毫不畏惧。由于有丰富的海外采访经历,所以胡锡进在点评国际事务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既能够保证立场客观、不偏激,同时又能够捍卫本国利益,因此让人十分敬佩。
在和平年代,能够毅然决然选择做战地记者的人少之又少,毕竟上前线就意味着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是很多人都畏惧的。但胡锡进不一样,骨子里不甘平凡、向往刺激的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既能增长见识又能为国家做事,对他来说这份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03小结
战地记者这一身份值得人们敬佩,他们深入前线,最大限度的还原战争,从这一点来看胡锡进确实很有勇气。因为亲眼见过、亲身体会过战争的痛苦,所以胡锡进更加向往和平,并且也更加珍惜现如今安定的生活。在面对争端时,胡锡进总是站在公众角度进行思考,因此才能够犀利的指出问题,并发表令人钦佩的言论。
胡锡进是东北人吗?
胡锡进是北京人
胡锡进
职业:记者
生日:1960年4月
代表作品:《波黑战地采访手记》
简介:胡锡进,男,1960年04月出生,籍贯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第一个战地记者胡锡进什么来头
关注时事的朋友们,对胡锡进必然不会陌生。胡锡进的口头禅就是“老胡”如何如何,紧接着就是各种犀利的观点。尽管胡锡进发表的内容没有华丽的辞藻,可是绝对不会无病呻吟。他的评论角度,总是能够切中要害。他的行文风格,总有一丝快意恩仇的豪爽,也有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干练。人们不禁感叹,胡锡进究竟是什么来头?
胡锡进生于1960年,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胡锡进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父亲是会计出身。胡锡进兄妹五个,在家排行老三。在大家庭中,父母的薪资就显得捉襟见肘。因而,胡锡进想要读一本书都成了一种奢望。然而,正是在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胡锡进心中的文学梦想冉冉升起。1977年恢复高考,正在上高二关口的胡锡进,不想着如何去复习功课,而是一反常规的写起了小说。
没错,胡锡进就是这样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怪人”。既然是“怪人”,必然有过人之处。1978年,胡锡进考上了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由此,他拥有两个身份:一个胸怀文学梦的大学生、一个拥有军籍的军人。军校毕业之后,胡锡进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某部担任教员,专一教授俄语。
20世纪八十年代末,胡锡进从部队转业。然而,胡锡进又迷茫了,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都很不错的选择:人民日报社、中国进出口公司。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胡锡进最终选择成为了一名记者。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他认为自己的性格中充满不安,而他又渴望激烈的人生。
于是,胡锡进就这样成为了人民日报社的国际部一员。1993年,有从军经历的胡锡进,被选为派驻南斯拉夫的记者。在驻南斯拉夫期间,胡锡进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波黑战争爆发了。军人的战争意识、文人的家国情怀、少时的不按套路出牌,让胡锡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深入前线报道波黑战争。
在波黑战争中,胡锡进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根据他多年后的回忆介绍,当年他趁着间隙忙里偷闲吃饭,顿时楼上的机关枪就劈里啪啦地响起来了。胡锡进淡定的看着汤盘里的汤上下直跳,原来战争离他如此之近,死亡离他也是如此之近。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胡锡进坚持以笔为枪,写下了关于波黑战争的诸多独家报道。
倘若说记者的光荣是还原真实,那么战地记者的光荣,就是还原战争。战地记者出身的胡锡进,他确实是够爷们儿。这也难怪胡锡进总是能够有振聋发聩的言论,他经历过战争,更懂得和平的珍贵。所以,胡锡进的思考出发点,就于大多数“公知”不一样,心里装的是“家国天下”!
胡锡进的身份是什么
《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他不是一个公务员,而是一个资深编辑。
胡锡进是1960年生人,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曾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他也是非常厉害的媒体人,我们不妨看看胡锡进的履历:
1989年,胡锡进进入《人民日报》,曾在美国、日本等国采访。
1993年,胡锡进进入南联盟采访,深入报道波黑战争,出版《波黑战地采访报道》一书。
1995,胡锡进进入台湾采访。
2003,胡锡进进入伊拉克采访,获取大量有价值新闻。
事实上,胡锡进采写过大量独家新闻,并参与策划了一系列重大新闻采访活动,多次陪同政要出访。现在,胡锡进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说他是一个资深的媒体人,也是很合理的。
胡锡进是一个充满国家情怀和坚定正直的媒体人。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胡锡进的评论往往都是非常正面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实事求是的,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从早年还是现在,胡锡进基本上都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始终都是维护中国的利益,从现在国内的情况来看,胡锡进的确是一位非常正直而且正能量的媒体人。胡锡进对于国际事物的点评也是非常的有主见,言语犀利,看完之后总让人振奋。在这次的疫情期间,胡锡进对于国际事物的评论,就说得很有好,立场客观,不激进,也给外人好颜色看,这也正是他讨人喜爱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都说胡锡进是一个“骑墙派”,但是这种观点也是得不到认同的,胡锡进是一个真正的媒体人,在涉及到国家核心利益、国家体制、民族团结、自信等方面,作为媒体人,他始终都站稳了立场,而且一直敢于出手,并且立场鲜明,勇于和西媒坚决斗争,这种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在国际舆论场中,胡锡进不像一些吃里扒外的伪国民,满嘴胡话,如果网络中没有像胡锡进这类人,而是充斥着向方舟子之类的公知,中国如何在国际舆论场立足,如果与反华势力作斗争?
总而言之,胡锡进的身份并非是公务员,仅仅是一个资深编辑。胡锡进的具体职位是《环球时报》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胡锡进多年奋战在新闻采编第一线,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胡锡进在新闻界中以敢于发声而为人所熟知,甚至连一些美国人都对他非常忌惮,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段时间,美国还在联合国会议上要求中国代表解释胡锡进关于中国增加核弹头的言论。
胡锡进是什么身份和胡锡进的身份是什么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