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些搞笑小品台词
第二篇
甲:人人都有一双手,人人都有手指头。
乙:废话,谁没有手指头。
甲:指头有长有短,有大有小。
乙:没错,这是睁眼说实话。
甲:可是我越看越喜欢它(竖大拇指),越恨它(竖食指)。
乙:五指一握才成拳,怎么能说爱哪个恨哪个呢?
甲:唉,你是不知道,在我家“大拇指”是我爸,“食指”是我妈。
乙:怎么越说我越不明白了?
甲:举例说吧,有一天,我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真高兴!
乙:是该高兴。
甲:我一蹦一跳地回到家,高兴地喊了声“妈!”。
乙:那你妈肯定也很高兴。
甲:可谁知,话音刚落,“食指”就来了。
乙:怎么?你家还有客人?
甲:(伸食指)“食指”是我妈。“你怎么搞的,衣服脏成这样,又跑哪儿撒野去了?”
乙:唉,你妈可真厉害。
甲:我口渴了刚想拿苹果吃,“食指”又来了。
乙:又怎么了?
甲:(伸食指)“你怎么就知道吃,快点写字,写不完不能吃!”
乙:吃都不让了?
甲:我刚坐下写了两个字,就想尿尿。
乙:唉,这尿也不争气。
甲:哎呀,憋不住了!
乙:那就快去吧。
甲:不行啊,“食指”又来了,(伸食指)“你这孩子,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快做作业!”
乙:唉!
甲:就这样,“食指”的屡次出现使我做作业都没了精神。
乙:换了谁都不会有精神。
甲:越没精神就越出错,,越出错我妈就越批评我。
乙:这叫“恶性循环”。
甲:你说我能不恨它吗?(伸食指)
乙:“食指”在你家也真没趣,那“拇指”呢?
甲:“拇指”就不同了,GOOD!GOOD!GOOD!棒!棒!棒!你真棒!
乙:看!一说就来精神了。
甲:这不,我作业刚做完,老爸就回来了。一推门就这样满脸堆笑,赞赏地说(竖大拇指)“儿子,你真棒!回家就知道学习。”一句话说得我怪不好意思。
乙:看,一句表扬,就象一缕阳光。
甲:为了回报老爸,我去给老爸拿拖鞋,取报纸,开电视——
乙:看,给点阳光,他就会灿烂。
甲:结果,老爸又表扬我了(竖大拇指)“我儿子真乖,就是知道体贴人。我说么,我的儿子是最棒的!”我听了,甭提有多高兴了!
乙:瞧他美的!
甲:你说我能不喜欢它吗?(竖大拇指)
乙:是该喜欢,连我都羡慕你家的“大拇指”了。
甲:“大拇指”表示的是赞美,“食指”表示的是批评。
乙:天下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
甲:所以,以后我要有了儿子,我就多用这个(竖大拇指)!
乙:唉,那还早着呢。
甲:你说,他们能一样吗?
乙:是不一样,连表情都不一样,“大拇指”是这样的(笑脸),“食指”是这样的(凶相)。
甲:我多么希望我妈妈也是这个呀!(竖大拇指)
乙:你妈会的,那不她来了!
甲:啊(吓跑)?!
乙:唉,看把他吓的!
--------------------------------------------------
第三篇
甲:我们家是吹牛世家!
乙:我们家还是吹牛专业户呢!
甲:我们家吹牛不纳税。
乙:我们家吹牛还不交钱呢!
甲:不是吹,我一出生就会上厕所。
乙:爬着去?
甲:谁刚生下来就会爬呀?
乙:那怎么去?
甲:床就当厕所了呗!
乙:这叫尿床!
甲:我三个月就会跑。
乙:那准是个怪胎!
甲:三个月我妈就上班了,我只好奶奶家/姥姥家两头跑。
乙:就这么跑呀!
甲:要说吹牛,我可是没人能比。
乙:我不信,你敢不敢在这儿比一比?
甲:在这吹?没问题!
乙:要说这饭量大,我一顿饭能吃五碗面条!
甲:我一顿饭能吃八斤水饺!
乙:哎呀,我发烧了!
甲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啦!
乙我高烧六十七度。
甲我高烧九十四度。
乙你也不怕烧死啊!”
甲:晚上睡觉我手里攥着一把玉米,第二天一看,全成爆米花了!
乙:晚上睡觉我盖着一床被子,第二天一看,被子烧了个大窟窿!
甲:我比楼高!
乙:我头顶天,脚踏地,伸手能抓大飞机!
甲:我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顶着地!
乙:那你的脸呢?
甲:吹牛的人不要脸了!
乙:哎!-----
甲怎么样?
乙再来呀。
甲还想吹什么?
乙来吧。
甲你来吧。
乙告诉你呀!我这个人能耐可大啦!
甲有什么能耐?
乙我这人能用耳朵看书。
甲你没问问我有什么能耐吧?
乙你有什么能耐?
甲我经常用鼻子吃饭。
乙那我能用胳肢窝找矿。
甲我能用嗓子眼儿发电。
乙我隔着墙能看见人。
甲我隔着你衣服能看见你钱。
乙昨天晚上我请同学吃饭啦!
甲我昨天晚上也请同学吃饭啦!
乙我怎么吹,他怎么吹呀!
甲来吧!
乙吃着吃着坏啦。我把筷子咽下去啦!
甲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勺子咽下去啦!
乙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盘子咬下一块来。
甲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把大碗咬下一块来!
乙我吃着吃着又坏啦!我把那桌子给咬下来啦!
甲我吃着吃着也坏啦。我咬……我把自己鼻子咬下来啦!
乙啊?你够得着吗?
甲我跷着脚咬的!你管得着吗?
乙像话吗?
甲我在吹牛上有祖传秘方。
乙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
甲我能把短的吹成长的。
乙我能把丑的吹成美的。
甲我能把死的吹成活的。
乙嘿,你可太厉害啦。
甲吹呀!
乙我告诉你呀,我们家是吹牛作坊。
甲我们家是吹牛工厂。
乙我们家是吹牛股份有限公司。
甲我们家是吹牛大托拉司。
乙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
甲我们……你们这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
乙嗐!比不了。你可真能吹呀!
简短搞笑的小品台词
《成语新编》
马季
【甲】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
【乙】对!因为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古国。
【甲】特别是一个相声演员对祖国语言要不断地研究。
【乙】当然!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么,你研究得怎么样?
【甲】啊!……你还看不出来么?我把肚子都研究大了。
【乙】这肚子跟语言有什么关系?
【甲】太有关系了,我研究一点儿装里面一点儿,装来装去日久天长大肚皮了!
【乙】没听说过,你那是脂肪太厚,营养过剩。
【甲】不!我这是语言过剩,他们都说我满腹经纶。
【乙】不!你不是满腹经纶,你是一肚子的板油啊!
【甲】你这是看不起我,你就上这来摸摸。
【乙】怎么?!这语言还能够摸出来?
【甲】太多了,一摸就能摸出来了!
【乙】好,我这就来摸摸。
【甲】你可别使劲了,要不然一使劲挤出来就浪费了。
【乙】那我就轻着点摸……这是什么?
【甲】一大块的?
【乙】啊!
【甲】这是外国语!
【乙】你外国语都研究?!
【甲】yes!
【乙】你就别说外国话了。
【甲】这不是我说出来的,是给你挤出来的。
【乙】这儿是什么语?
【甲】这是少数民族语。
【乙】这儿?
【甲】这是汉语。
【乙】这儿?
【甲】这是方言土语。
【乙】这儿?
【甲】民间谚语。
【乙】这儿?
【甲】歇后语。
【乙】这儿?
【甲】成语。
【乙】这儿呢?
【甲】一条一条的?
【乙】啊!
【甲】这是排骨。
【乙】这连排骨都出来了!你研究这么多的语言,其中研究得最精的是哪一种?
【甲】那要算是成语。我这人对成语有特殊的爱好,研究的时间最长,积累得
最丰富。
【乙】是啊,那成语有什么特点呢?
【甲】成语文字简练,语意深刻,人们都喜欢用。如果不用成语,写出文章来
就没有色彩,说出话来就没有“味道”。
【乙】你举个例子。
【甲】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只有同甘共苦,才能够同心同德。
【乙】这一句话谁都听得懂。
【甲】这一句话就用了两个成语。
【乙】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甲】可如果不用成语,而用一般的大白话,那可就太罗索了。
【乙】那怎么说呀?
【甲】我们大家呀,只有有罪一块受,有福一块享。有了甜的大家一块分着吃,有了苦的谁也跑不了。谁也别藏,谁也别躲,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谁也别多,谁也别少,谁也别特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个心眼、一个劲头、一个目标、一个德性、一个模样……
【乙】行了!行了!看来还是得用成语。
【甲】也甭说是写文章、作报告,就连谈恋爱也得用成语哪!
【乙】搞对象还用什么成语呀?!
【甲】我来给你学学,我是那男的,你就是那女的。
【乙】可以。
【甲】小唐!
【乙】……我还小唐那,我都四十七了。
【甲】这不是模仿嘛!小唐,今天风和日丽,约你出来散散步,我心里格外的高兴。
【乙】那是啊。
【甲】我们虽然初次相逢,说老实话,我对你是一见钟情。你落落大方,又含情脉脉,真是让我感到有点手足无措了。
【乙】这跟真事似的。
【甲】就这么两句话,说出了多少成语啊。
【乙】对,这既文雅又含蓄。
【甲】你说,要不说这几句成语,说大白话,那可就要坏事了!
【乙】怎么?!
【甲】能有这么说的吗?小唐,今儿这天可够意思啊,我打电话把你勾出来,主要是想让你跟我出去溜达溜达。坦白的说,跟你头回见面,我心里就痒痒了,你看你长得是多帅啊,头是头脚是脚的,尤其是这俩大贼眼珠子,跟大灯泡似的,都把我给照“毛骨”,你真是……那什么……咱俩登记去得了。
【乙】这真是神经病啊!看来多少大白话也代替不了成语。
【甲】这成语的含义啊,有时是用多少的大白话表达不出来的。
【乙】行啊,看来你对成语还真有点研究。
【甲】那当然了。
【乙】这样吧,咱俩在这说说成语,怎样?
【甲】噢,看来你也会说啊。
【乙】这有什么。要说成语,跟你比起来,虽不敢说是略胜一畴,起码也和你不相上下啊。
【甲】哎呀,你看瞧他这样儿是洋洋得意、摇头摆尾。
【乙】谁啊!
【甲】你要是能说,咱俩就比着说,看谁用成语用得最恰当,看谁用成语用得最巧妙。
【乙】那就开始吧。我说长安街的夜晚,那是十里长街、火树银花。
【甲】这是两成语。我说这天安门的城楼是金壁辉煌、古色古香。
【乙】我说人民大会堂是巍然屹立、气势雄伟。
【甲】我说毛主席纪念堂是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乙】好!我说中山公园是春光明媚、百花吐艳。
【甲】我说劳动文化宫是景色宜人不可多看。
【乙】什么叫不可多看呐?
【甲】那儿尽是谈恋爱的。
【乙】嗨!我说剧场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
【甲】我说观众们是笑逐颜开、目不斜视。
【乙】要是往两边看呢?
【甲】那是在找厕所呢!
【乙】嘿!我再说咱俩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甲】好!我说咱俩是比翼双飞、狼狈为奸!
【乙】啊?!
【甲】看来这不太合适。
【乙】我这个人是才华出众。
【甲】你呀?!我这是智慧过人!
【乙】我是多才多艺。
【甲】我是祖国花朵。
【乙】你呀!我是出类拔萃。
【甲】我是登峰造极。
【乙】他老比我高,我谦虚谨慎。
【甲】我和蔼可亲。
【乙】我比您是望尘莫及。
【甲】我比您是小巫见大巫。
【乙】我比您好比是九牛一毛。
【甲】我比您好比是沧海一粟。
【乙】他这又谦虚上了,我长的是眉清目秀。
【甲】我长的是小巧玲珑。
【乙】你长得还小巧玲珑那?!
【甲】也没你这眉清目秀的呀!
【乙】我有闭月羞花之貌。
【甲】我有沉鱼落雁之容。
【乙】我呀,漂亮得月亮见到我就躲,花儿见到我都害羞呀!
【甲】我呀,漂亮得鱼儿见到我就沉底,大雁瞧见我就自杀!
【乙】你呀,沉的是泥鳅鱼,落的秃头雁!
【甲】那你闭的是残月,羞的狗尾巴花!
【乙】好嘛!咱俩全都不怎么样
【甲】这成语说的还行吧?
【乙】还可以。
【甲】用这些成语来歌颂我们的祖国,赞颂人的美德,既生动又形象。
【乙】对!歌功颂德,又恰如其分。
【甲】那咱俩再说说贬义的成语。
【乙】什么叫贬义的?
【甲】刚才说的都是好的,是褒义的。现在开始说贬义的,都是坏的。
【乙】要说坏的你可说不过我。
【甲】那当然,你比我坏多了。
【乙】你才坏呢,现在开始说吧!
【甲】我看你说的这相声呀,是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啊!
【乙】我看你说的这相声呀,是甜言蜜语、空洞无物啊!
【甲】你的表演呀,是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啊。
【乙】你的表演呀,是油腔滑调、不堪入耳。
【甲】你是口若悬河、口蜜腹剑呀!
【乙】你是嬉皮笑脸、笑里藏刀呀!
【甲】你胸无点墨、沽名钓誉!
【乙】你不学无术、欺世盗名!
【甲】瞧你这模样!长的是肥头大耳、呆头呆脑的!
【乙】你那模样长的好!长的是大腹便便、脑满肠肥!
【甲】你……你是猴儿贫恶厌!
【乙】你是丑态百出!
【甲】你是猴戴胡子一撮都没有!
【乙】你是猴添蒜罐子翻了白眼了!
【甲】你是猴攀杠子就这么几下!
【乙】你是猴翻跟头就这么几回!
【甲】你是猴拿虱子纯属瞎掰。
【乙】你是猴摘帽子等着要钱。
【甲】你是猴拉车子就这么几圈。
【乙】你是猴儿……这怎么出这么多的猴来了?
【甲】我说的这是俏皮话,歇后语。
【乙】咱不是说成语嘛!
【甲】对!
【乙】你呀,言不由衷。
【甲】这怎么回事?
【乙】这不是一句成语嘛!
【甲】那我不客气了,你异想天开。
【乙】你胡言乱语。
【甲】你胡作非为。
【乙】你自命不凡。
【甲】你厚颜无耻。
【乙】你臭名昭著。
【甲】你阴险毒辣。
【乙】你……
【甲】你无法无天,你非驴非马,你气急败坏、阳奉阴违、称王称霸,你两面三刀、贼眉鼠眼、罪该万死、死有余辜。
【乙】你什么毛病啊!
【甲】这贬义成语用得怎么样?
【乙】不怎么样,全扣我头上了。
【甲】你这叫罪有应得嘛!
【乙】又来了!这说得全都是贬义成语。
【甲】用这些贬义成语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最好的武器。
【乙】对!但用成语可不能一知半解、张冠李戴。
【甲】有些人用成语不太认真,不理解,拿过来就用,结果风马牛不相及,笑话百出。
【乙】咱再学一学这胡用成语的。
【甲】胡用的?不管用的对不对?以什么为题吧?
【乙】你随便吧!
【甲】这样吧,比如咱俩在这碰面随便聊聊。
【乙】可以啊!
【甲】唉!你不是……那谁吗?
【乙】我是谁呀?
【甲】你贵姓来着?
【乙】我姓唐啊!
【甲】咱再重来。
【乙】想着说成语。
【甲】放心吧,哪句都有成语。唉,你不是那糖衣炮弹嘛!
【乙】我这姓放这里面了。
【甲】这不是一句成语嘛!
【乙】啊,对!你不就是那马马虎虎嘛!
【甲】我这也不怎么好听。唉,糖衣炮弹……
【乙】唉!……你就别这么叫了。
【甲】你怎么在这金鸡独立呐?
【乙】啊,我这不是鹤立鸡群嘛!
【甲】你可有点苟延残喘呐!
【乙】是啊!我可不是在这垂死挣扎着嘛!
【甲】你最近怎么显得有点自作自受嘛!
【乙】不!我最近在损公肥私了!
【甲】到我的四海为家去吧!
【乙】我没功夫到你那里游山玩水。
【甲】你干么整天手忙脚乱的?
【乙】我有事儿!
【甲】你不就是狗仗人势嘛!
【乙】……我说不了这个。
【甲】这说明你会的成语不多啊!
【乙】你要是会的多,你自己说去吧!
【甲】可以啊!
【乙】我问你,你来干什么来的?
【甲】我来邀请你到我那儿坐井观天去。
【乙】邀请我干什么?
【甲】因为你是我那儿的不速之客。
【乙】这样,你先走吧!
【甲】那我可就在家等你了!
【乙】可以!
【甲】我可在家守株待兔了。
【乙】我……不去了。
【甲】这不是一句成语嘛!
【乙】行!那你们家住在哪儿呀?
【甲】我家住在倾国倾城。
【乙】属于哪个市?
【甲】属于门庭若市。
【乙】什么路?
【甲】原形毕露。
【乙】哪个区?
【甲】宁死不屈。
【乙】我可上哪去找这去啊!
【甲】那好找!你由这儿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然后再上窜下跳。
【乙】我还是那兔。
【甲】这样吧,你由这儿勇往直前,不要瞻前顾后,就能隐隐约约发现一座庙。
【乙】什么庙。
【甲】莫名其妙。
【乙】我现在已经莫名其妙了。
【甲】顺着庙旁边的小路爬上开门见山,翻过山去,前边有一条河。
【乙】什么河?
【甲】信口开河。
【乙】你现在就已经信口开河了!这河我怎么过呀!
【甲】河里面有条代代相传。
【乙】这种船我还是头一回坐。
【甲】到了弹丸之地就要下船乘车了。
【乙】乘什么车?
【甲】闭门造车。
【乙】这车好!在什么地方下车?
【甲】你在骑虎难下。
【乙】下车还有多远?
【甲】没多远,也就鹏程万里吧!
【乙】还不远呐?那我怎么走啊?
【甲】那你要不耻下问。
【乙】我还得道听途说。那你们家住在哪儿?
【甲】我们家的那条街大伙都熟悉。
【乙】什么街?
【甲】老鼠过街。
【乙】哎呀!我到那儿非要挨顿打不可。你们家住哪个胡同?
【甲】没胡同,我们家就住在万人空巷里面。
【乙】门牌多少号?
【甲】不三不四。
【乙】是楼房还是平房?
【甲】我们家住的是空中楼阁。
【乙】住在几层?
【甲】七上八下。
【乙】有院门没有?
【甲】有一堵墙啊!
【乙】什么墙?
【甲】狗急跳墙。
【乙】狗急跳墙?!
【甲】你要是有急事就跳。
【乙】我不跳!我叫门。
【甲】你要叫门就叫那边的门。
【乙】什么门?
【甲】清水衙门。
【乙】有什么特征?
【甲】门是五光十色的。
【乙】门前有什么标记没有?
【甲】有三棵大树。
【乙】什么树?
【甲】蚍蜉撼树。
【乙】蚍蜉……
【甲】还有心中有数、滥竽充数。
【乙】瞧这树长的。
【甲】你可别看不起这树,这树四季长青、荆棘丛生、花儿朵朵、果实累累。
【乙】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果?
【甲】开的是头昏眼花,结的是自食其果。
【乙】您留着自己吃吧。
【甲】你进我们家院子的时候可要提高警惕。
【乙】怎么啦?
【甲】我们家的院子是冤家路窄,到处是草木皆兵。我帕您误入歧途。
【乙】不要紧,我小心翼翼是了。
【甲】进门之前要按门铃。
【乙】按什么门铃?
【甲】掩耳盗铃。我一听见铃声,就快马加鞭地给你开双喜临门。
【乙】那我可以进屋了吧?
【甲】别忙!你可不能轻举妄动、独断专行。
【乙】又怎么了?
【甲】我屋是龙潭虎穴,到处鸡鸣犬吠。屋里养了些丧家之犬,还有打草惊蛇。
【乙】瞧养的这些东西。
【甲】那我先领你进我的卧室。
【乙】您卧室怎么样?
【甲】前面有两扇十年寒窗,旁边还有一幅画。
【乙】什么画?
【甲】是一幅胸有成竹,画两边还贴了副门当户对。床上铺的是德才兼备。
【乙】这被子真好!
【甲】您呀,到我们家就别客气,您是贵客临门,我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您臭名远扬。
【乙】我让您来夸我了?
【甲】我代表我们全家向您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永垂不朽。
【乙】我成死的了。
【甲】您到我们家可以随心所欲,想吃点什么就自取灭亡。
【乙】不吃了。
【甲】那我给你沏杯水。
【乙】什么水?
【甲】拖泥带水。
【乙】这水怎么喝呀!
【甲】那我给你抽一根七窍生烟,再给你点上赴汤蹈火。
【乙】这烟抽得动嘛!
【甲】那您等一会,我给你做饭。
【乙】别忙了,时间太晚了。
【甲】晚了怕什么,吃完了可以在我们家寿终正寝。
【乙】我还是死的。您准备做什么给我吃?
【甲】简单一点就煮面条给你吃。
【乙】什么面?
【甲】油头粉面。
【乙】这面没法吃。
【甲】要不然就给你烙几张画饼充饥。
【乙】这跟没吃一样。
【甲】再不然就给你煮一碗粗茶淡饭。
【乙】干脆您说说您烧什么菜吧!
【甲】我有四个凉菜保证能对您的口味。
【乙】哪四个凉菜?
【甲】狼心狗肺、鼠肚鸡肠、提心吊胆、抓耳挠腮。
【乙】吃完了我非中毒不可。有没有热菜?
【甲】当然有!我专门为你杀了只呆若木鸡。
【乙】还是只傻鸡!
【甲】煎了条缘木求鱼,炖了锅行尸走肉,还煮了碗通宵达旦。
【乙】这蛋能吃得动吗?!
【甲】我那还有红烧虎背熊腰,清蒸马失前蹄,再给你炒一个我拿手的菜。
【乙】什么菜?
【甲】孤苦伶仃!
【乙】这没法吃啊!
【甲】要是没法吃,那我煮碗粥给你喝。
【乙】什么粥?
【甲】顺水推舟。
【乙】有酒没有?
【甲】有!我那儿存了瓶好酒。
【乙】什么酒?
【甲】天长地久。
【乙】谁陪我吃呀?
【甲】对不起了,只有您一个人狼吞虎咽的了
【乙】我咽得下去吗?
【甲】我要不然我陪陪,咱哥俩一块吞吞吐吐。
【乙】你家里人呢?
【甲】他们都腾云驾雾去了。
【乙】你爱人呢?
【甲】她看戏去了。
【乙】看的什么戏?
【甲】看的是粗中有细。
【乙】你哥哥呢?
【甲】他打球去了。
【乙】打的什么球?
【甲】梦寐以求。
【乙】你嫂子呢?
【甲】看电影去了。
【乙】看的什么电影?
【甲】看的是捕风捉影。
【乙】孩子们呢?
【甲】唱歌去了。
【乙】唱的什么歌?
【甲】唱的是四面楚歌。
【乙】你妹妹呢?
【甲】跳舞去了。
【乙】跳的什么舞?
【甲】群魔乱舞!
【乙】伯母呢?
【甲】我母亲?别提了,病入膏肓。
【乙】怎么?病了?什么病?
【甲】白雪皑皑。
【乙】癌症哪!什么症状?
【甲】尽咳嗽,夜里大口大口的吐老生常谈,痰里带着阳春白雪,血里长着坚贞不屈,这蛆的背上都长了轻如鸿毛啦!
【乙】这病可真够厉害的!请了医生没有?
【甲】请了!
【乙】中医还是西医?
【甲】请的唇齿相依。
【乙】开的什么方子?
【甲】开的是贻笑大方。
【乙】吃的什么药?
【甲】吃的是简明扼要。
【乙】打的什么针?
【甲】打的是弄假成真。
【乙】现在怎样了?
【甲】现在已经停职反省了。
【乙】才醒过了?!要说你们家可真够惨的。
【甲】现在我是萧条冷落、凄凉破败、举目无亲,这真是乐极生悲啊!
【乙】得了,你也别难过了!
【甲】那比得了您家呀?您家是男女老少、皆大欢喜,共享天伦之乐!
【乙】这倒也是。我还有爷爷奶奶呢!
【甲】那叫福寿双全。
【乙】我父亲母亲?
【甲】老当益壮。
【乙】孩子们
【甲】生龙活虎。
【乙】我和我爱人?
【甲】一丘之貉!
【乙】啊?!
【甲】您家是三代同堂、合家欢乐、各得其所、锦上添花呀!
【乙】就是人口多了些。
【甲】人口多了好啊!
【乙】人口多了怎么了?
【甲】六畜兴旺呀!
自己改一改
搞笑小品台词剧本简单又爆笑
简单又爆笑的搞笑小品台词剧本参考范例如下:
主考官:老包(公正严明、识人能力强)、东坡(大文豪,著名学者)、八戒(美食专家)。
剧本正文:
东坡:今天是咱们饮食部面试的第一天。这次招考,面向全球,广揽英才。今天的面试学生都已经通过了公务员笔试、专业考试,老外还加考了中文托福毛笔考试。领导让我来凑凑热闹,当个主考官,还有两位,大法官老包!另一位,八戒。
老包:今天面试者,个个能文能武与众不同,既会吃喝玩乐,更会雪月风花。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面试。第一位,泰有才!
泰有才:我叫泰有才。泰国的泰,不是变态的态!小的时候我的智商是75,但是我真诚、善良对待人生和他人;坚持人生自我政策不动摇。我要将我的社会观,世界观,价值观带入食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东坡:啰嗦!
泰有才:还有呢……
老包:你说得很好。好的,下一个,至尊宝。
八戒:有人说,事业和爱情,好比鱼与熊掌,很难兼得,如果你面临事业和爱情的抉择,你会怎么做?
至尊宝: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男猴,我也曾经面临过事业和爱情的痛苦抉择。
老包:可以说一说吗?
至尊宝:五百年前,唐僧救了我,还邀请我和他一起去印度留学学习佛经专业。我知道,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完成这个任务以后,我就会扬名中原的。可是,当时我心爱的紫霞姑娘希望我留下和他结婚,但是我毅然拒绝了她。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老包:你为什么拒绝紫霞姑娘呢?
至尊宝:因为她请我到滋然苑吃饭。
老包:那你师父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吗?
至尊宝:丑,极其的丑!
老包:哦,你继续吧。
至尊宝:如今,由于我虽然功成名就,但是,我的心里一种声音,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八戒:我好感动啊,多幺凄美的爱情故事。哦,对了,你师傅唐先生最近身体可好?好些日子没看到他了。
至尊宝:师傅成了狗仔一族,听说最近出了歌曲专辑,其中有一首是写给中国英雄的。
东坡:什么歌曲?
至尊宝:Onlyyou……
老包:好了,以后有机会再唱吧!
老包:最后一个,如花!
八戒:好诶,好诶。终于来了个女的,希望是个美女哦。
如花:小女子如花拜见三位评委。
八戒:大妈。你没走错地方吧,我们这里在招牌管理员诶。
如花:讨厌。
东坡:不知您有何工作经验。
如花:我曾经在香格里拉稀餐厅工作。
八戒:难怪客人见了你要拉稀,那么为什么要离开呢?
如花:你看我的体型都成什么样啦!
八戒:这位小姐。
如花:说谁小姐呢。
八戒:大妹子行了吧。跟你商量个事。
如花:什么?
八戒:请您,到门的外边,把门关上。
如花:这还不容易。
关上门,反应了一下又进来。
如花:什么意思?要我走就说要我走,还叫我到外边把门关上,没俩智商还听不出来呢。本小姐见过评委千千万。可还没见过像你们这样的。
老包:哎呦,我的娘诶,总算走了,我都要吐了!
八戒:老包你的脸色确实不好啊。
东坡:欲知结果,请于四月一日后,登陆我们的户部主页。
小品创作
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像黄宏、宋丹丹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小品《如此包装》等,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演出,使观众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
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地下岗咧”,赵本山在说到与老伴重新和好时的“后来又涛声依旧”了,都是高超的借用语言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