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炉,都有哪些亮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炉,都有哪些亮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国务院批复同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
2月18日,国务院批复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显示,国务院原则同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并请认真组织实施。
批复指出,《方案》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能力,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方案》实施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程序报批。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方案》实施的协调和指导,在政策实施、体制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协调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适时组织开展《方案》实施进展情况评估,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此前于2019年11月份,上海公布了《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后于2020年1月份,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上述方案。
该方案明确了虹桥商务区的定位和目标,即实现151.4平方公里商务区整体协调发展,到2022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具体措施包括:一、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包括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提升国际高端都市商业功能。做优做强特色园区和特色楼宇。形成高品质商务活动集聚区。推进虹桥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建设。
二、建设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包括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促进各类贸易平台集聚。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率先打造全球数字贸易港。
三、增强联通国际国内的开放枢纽功能,包括打造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推动会展经济提质增效。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集聚高能级国际组织和机构。实现更高水平“走出去”。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重点领域开放的先行先试。
四、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生态环境,包括加快智慧虹桥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创设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建设协同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施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到2022年,虹桥商务区将集聚一批高能级贸易主体和功能型平台,形成若干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产业经济集群,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虹桥商务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不断提升,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大型会展目的地,成为总部企业、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首选地,成为国际商务资源集聚、贸易平台功能凸显、各类总部企业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这是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昨天正式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所披露的内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虹桥商务区的定位和目标,提出了对标国际、面向全球,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际举措和政策支撑。
推进商务区拓展区协调发展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虹桥商务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为《方案》的制定明确了十分清晰的目标定位。为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方案》在虹桥商务区86.6平方公里基础上,将四至范围外、所涉街道(镇)区划范围内的64.8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拓展区,推进虹桥商务区与拓展区共151.4平方公里整体协调发展,进一步实现产业功能统筹、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标准统筹和政策管理统筹。
根据《方案》,本市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虹桥商务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及其项目建设,扩大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规模,加大对虹桥商务区内重点功能打造、人才引进、产城融合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和鼓励建设用地综合化、复合化兼容利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商办、会展、物流、研发等用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高质量利用。强化计划总体控制,统筹做好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出让计划、重大投资项目计划等的制定实施,严格执行相关开发标准,强化开发时序控制。加大金融服务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虹桥商务区内创新型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设相关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设施。
形成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
《方案》的亮点还包括: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将在虹桥商务区推出和应用。重点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定位、大数据、航空服务、科技服务、大健康医疗和绿色金融等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建设中高端消费品发布展示中心等,提升国际高端都市商业功能,形成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国际化消费体验中心。在区域内实施“一地一策、一楼一案”聚商,形成高品质商务活动集聚区。
建设一批面向“一带一路”的商品直销平台、国别商品交易中心、专业贸易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培育壮大一批贸易集成商,加快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长三角囯际贸易走廊。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区域,建设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等,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向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升级。依托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依托进博会平台,开展国别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投资促进活动。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经贸组织、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等入驻,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
探索研究长三角国际贸易走廊
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商务生态环境。一是加大专业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提升面向长三角的海外人才就业服务功能,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和工作居留直通车制度。二是推动一批高水平教育、医疗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落地,优化医师区域注册管理制度,支持设立面向全囯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外商投资建设文化场馆。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发展商务区。三是建设“智慧虹桥”,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光纤宽带网、无线宽带网、移动物联网深度覆盖,完善商务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平台,形成全区域覆盖、跨区域协调、统一监管的管理指挥平台。
另外,虹桥商务区在着力开发建设和功能打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探索研究建设G50长三角国际贸易走廊,支持推进虹桥-嘉定-昆山-相城等一批功能性科创走廊建设;强化带动引领,支持商务区优势产业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形成产业集群,加强商务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联动,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炉,都有哪些亮点
交通可以说一个国家发展的大计,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可以体现在交通上。
就在前不久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功能布局和主要任务,标志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继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承载地。
此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炉,都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从空间上看,“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展到杭州湾北岸,纵贯南北、江海通达,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内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3),2020年经济总量近2.3万亿元,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大思路和大手笔,也必将成为长三角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亮点二:从形态上看,“一核两带”功能布局犹如一张蓄势待发的“弯弓”,居于中心位置的虹桥商务区是其“动力核”,将长三角乃至更广腹地的发展动能和开放势能汇聚于此、辐射而出,进一步凸显了虹桥商务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定位、开放优势和枢纽功能。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在全国开放格局中将发挥独特作用。这表明我国将在在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远,中国经济建设事业将取得突破进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奠定基础。
对于本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出炉,您有什么更好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