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地三尺有神明,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头顶三尺的地方有神明存在。告诫人们做事要正大光明,坦坦荡荡。
出自:叶存仁[清代]
原句: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出自清代的叶存仁,他为官三十余载,甘于淡泊,毫不苟取。离任时,僚属们趁夜晚用一叶扁舟送来临别馈赠,他即兴赋诗一首以拒赠: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已知。
扩展资料:
由来
古代人因为信仰神灵,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会到相应的祭庙中叩拜。这里举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摆放香火的供桌。原意是指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如果你虔诚祈祷供奉的话,神明会显灵帮助你。
后来出现了引申义,表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所以任何人不要以为没有人在旁边就做坏事。是劝善规过的意思。所以后来又有了“举头三尺有神明”,“抬头三尺有神灵”等等类同的说法。”
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
俗语:“举头三尺有神明”,后面还有一句你知道吗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的俗语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辈人常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还有后半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举头三尺”真的有神明。中国古代的人们都信奉神灵,不仅在家中都供奉神像,人们还认为处处有神灵,所以白天有日游神,夜晚有夜游神,他们平均分管十二个时辰,白天日游神就下凡巡游记录人间百态,夜晚夜游神就接替日游神的工作继续书写看见的善恶。因为他们身负重任,所以他们的居住之地也不可能距离人世间过于遥远,因此离地三尺就是属于他们的长居之所,以便更好地记录下瞬间的人间善恶,这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来源。
虽然这仅仅是个神话故事,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人们:头上的神明们是在时时刻刻地监视着范人们一举一动的,所以千万不要做坏事。要是你有了动了坏的念头,就算你隐藏得很好,无人知晓,但是还是会被神灵发现,从而受到惩罚的。“人在做,天在看”,有时候看起来做恶的人很风光,但是总有一天也会自食恶果,所谓“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自然便是玄之又玄的神
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做了坏事,不管隐藏的多么深,最后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例子,就拿最近来说操场埋尸案16年后真相才得以重见天日,刚好印证了“正义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这句话,害人性命的人最后也被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举头三尺有神明”,有的人不做坏事是害怕神明的怪罪,而有的人不做坏事是因为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所以才有了后半句,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不害怕别人知道,也不害怕神灵惩罚,最害怕的是自己的良心过不去。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名臣杨震曾任荆州刺史,后来被调任为东莱太守,在他赴郡途中,路上要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此时正担任昌邑县令,所以就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这番话,羞愧难当,拿着黄金出去了。
人和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要自己开心,就算是做了坏事,也从来不会偶一丝一毫的内疚,而有的人不行,他们只要做了做事,不管有没有被人发现,最先受不了的就是自己良心的谴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神灵的存在,也还是不敢理所应当的做坏事,就是害怕自己内心的谴责。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世事纷杂,人心浮躁不安,人人追名逐利,将这个看作是人生的目标。看见有人一夜暴富就眼红不已,急于找寻一样的办法,看见别人跌落深渊就暗喜得意,恨不得再上去踩几脚。这样的人的心太受外界的影响了,从来没有好好为自己考虑一下,看看这些是不是适合自己。而“心安”是一种很难得的境界,只有自己的心安了,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只有做事心安理得了,才能抵抗诱惑。
小编有话说: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曾经写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知道礼仪的人才会被礼仪左右,一个拥有道德的人才会被道德约束。因此,道德高尚的人,“不畏人知畏己知”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不仅会想到自己头顶三尺的祖先和神灵,同时更会扪心自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这些人才是真正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的人。
为什么说离地三尺有神明
举头三尺有神明
摘自广化法师见贤思齐
(一名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
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佛家的说法是:每个人身上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另一个是「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是白的、是计善的神;同生神是女的、黑的、是计恶的神。我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他们都会记下来。所以我们最好不要随便起心动念,以免造恶因。万一造了恶因,就要赶快回头,不要一直继续下去,触犯了戒律。《无量寿经》说:「神明记识,犯者不赦。」有神明记下我们所造的善恶,如果犯了罪,他是不会饶恕你的。他们是每个月六次以上,到天堂、地狱去校对那里的善恶簿,我们要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而去受苦受乐。讲这些都是为了警惕大家持戒。现在,我讲一个我学佛以前,看过一本世间法的杂志,上面所记载的故事给大家听。
清朝末年,有一个举子要到北京去考状元,状元是春榜,是过了年才考的。一般远地方的人,就要在冬天时出发赴京,才能赶上春天的考期。在大陆上,一到冬天,北方就是冰天雪地,一片白茫茫,根本分不出路在那里,出外的人,若是遇上了大雪封路,就只有等,根本没地方可走。这位举子在赴京城的途中,就遭遇到这种情况,无法向前行,就只好住到一家客栈里面。这家客栈的老板娘是位年轻的寡妇,先生才去世不久。这位举子原来只打算在这家客栈住一晚,第二天就继续赶路,没想到大雪连绵不断,道路上的积雪很高,无法成行,就只好继续在客栈住下去。一天复过一天,一个是青年男子,一个是年轻寡妇,孤男寡女,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就动了念头了。在动了淫念时,就犯了「远方便」的轻罪。在起了淫念之后,男的就起身走向女的房间,在他举手敲门前,这个举子想到:「不可以!我是去考状元的,这一进去要是犯了淫,天庭会除名的,回去吧!」他这边回去了;她那边起了念头,想去找他了。一出门,心里想到:「咦!不可以,我是个寡妇,应该为丈夫守住贞节才对,怎麼看到年轻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
在我们中国,女子若是嫁了丈夫,就要为丈夫守节,丈夫去世,要为他守寡,守得贞清白,死后可以升天的;但若是寡妇犯淫,这个罪恶也足以令她下地狱的。所以这个寡妇想到这里,就回房去了。那个男的回去以后,又禁不住欲火的煎熬,又来到女的这门边了,到了门边就是「中方便」,敲了门,那个寡妇就起来开门时,那男的又赶快跑掉,因为他又觉得不可以这样做,怕犯了淫会被革名。我们古时候有这种说法,纵然你有很好的学问,命中注定是状元,倘若是犯了淫、或是造了恶,天庭会除去你的状元名份的。所以他趁女的将要开门,赶快回头去了。但是那个女的已经知道了,也跟过来敲他的门,而内心又挣扎的告诉自己,不可以失节,又回去了。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走了两三次。最后一次,这个男的起来开了门,这时候就是「近方便」了,两个人在那边半推半就,又想要,又想不可以这样做,就在这要成不成的时候,听到空中有声音说话了:「你们两个王八蛋,要又不,把我的功过簿,划得稀疤烂!」说完就用下一个东西来。他们两个在床上听到这些话,吓得发抖,赶快捡起来看,原来是一本「功过簿」,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一个今科状元,犯淫革名,打差划掉了;一个是守节寡妇,死后升天,现在犯淫,也划掉了。再看看,又写「不犯」,勾上去。又再看下面,又写「犯」,又划掉了。然后又是「不犯」,勾上去。「犯」,划掉。把这本功过簿又划又勾的弄得一塌糊涂,连神只都生气得破口大骂。这两个人一看,赶快各自回房,从此再也不敢犯淫念了。书上虽然把状元的名字隐藏起来,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大陆上凡是书香家庭的子弟,都会听到这类故事的告诫,学问好,道德操守也不能亏损,才有求取到功名的可能。出家人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一犯淫戒,什麼功德都没有了,所以要特别小心。
录自《戒学浅谈》页二○九~二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