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电子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电子版期中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17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

七学生期末考试是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电子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电子版期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省(xǐng)凫水(fú)亢奋(kàng)戛然而止(gá)

B.犁铧(huá)告罄(qìng)皑皑(ǎi)忧心忡忡(chóng)

C.咿哑(yā)砭骨(biān)阴霾(mái)叱咤风云(zhà)

D.怂恿(sǒng)驯良(xùn)犷野(kuàng)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吁气深遂晦暗变幻多姿

B.癫狂崔巍脐带锋芒毕露

C.剽捍庇荫呵斥语无伦次

D.斑斓抽搐疮痍提心掉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敌人陷入地雷阵之中,进退维谷,非常狼狈。

B.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妄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的睡莲尽态极妍。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B.各省已有23座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度汛安全的水库得到整修、重建,消除了安全

隐患.

C.因为我从小在临沂长大,所以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自言自语道:“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B.领略过一次海风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味。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不意

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

C.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

D.其实,他们的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经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4分)

(1)《狼》选自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2)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文段中的“我”是,写的是“我”的一段生活。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2),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4),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荷笠带斜阳,。(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8)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8.认真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禁烟令”开始实施后,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期中考试后,七年级(1)班召开家长会。作为班长的你正在门口引导家长进入教室,这时,一位男家长吸着烟准备进入教室。你应该说些什么来劝阻他?(30字左右)

请根据语境,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相近。(3分)

祝福是春天里的一缕清风,给你送去凉爽;,;祝福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给你送去温暖。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

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0题。(4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群响毕绝()(2)宾客意少舒()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其一犬坐于前

B.其夫呓语不能指其一端

C.妇拍而呜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敢哗者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3.选出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文章记叙了口技表演者一段精彩表演,记叙有条理而又曲折多变。

B.本文既可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甲文写一个紧张救火的场面时,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艺人表演之“善”,属

于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14.第二段描写听众的动作、神态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16~18题。(8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18.下列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时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C.文章主要写了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和朋友爬崖摘枣三件事。

D悬崖上的枣树”启发我们,梦想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鼓舞着我们前进。

(四)阅读文章,回答第19~22题。(15分)

等待那只手

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

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⑦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⑧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

⑨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见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⑩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能神志清醒的本领。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保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11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12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13他的眼睛大多数时间望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14他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犹疑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却没有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

○15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16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中的泪水溢出来。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文/巩高峰有删改)

19.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20.赏析第○12段中的画线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说说本文标题“等待那只手”的含义。(4分)

22.老头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同作者相似的经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想。(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有人说生活是七色板,在这种神奇的七色板里,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还有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与温暖的阳光,听听身旁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根据题意,补全作文题目;(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地名、校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2分)C2.(2分)B3.(2分)C4.(2分)B5.(2分)A

(4分)(1)《聊斋志异》蒲松龄

(2)阿廖沙在母亲死后与姥姥相依为命(每空1分)

7.(8分)

(1)闲敲棋子落灯花

(2)万里赴戎机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深林人不知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青山独归远

(7)各领风骚数百年(8)即更刮目相待(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8.(3分)示例:(2分)叔叔,您(你)好!欢迎您(你)来参加家长会。(1分)不过,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1分)请您(你)配合把烟熄灭,再进入教室,好吗?(1分)(要点:称谓合理,语言得体,语句通顺。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3分)示例: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句式一致,表一清楚,句意连贯即可)

二、(一)10.(4分)(1)情感:喜爱(1分)体现情感的字是:怜(1分)

(2)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胸襟和脱俗归隐的情怀。(2分)

(二)11.(3分)

(1)消失

(2)神情

(3)夹杂

12.(2分)A

13.(2分)C

14.(3分)“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1分)“默叹”表明观众对表演者的赞赏,说明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1分)作用:从侧面描写观众举止神态的变化,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意近即可)(1分)

15.(5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些。(2分)

(2)只听见屏风里抚尺响了一下,所有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喧哗的人。(3分)

(三)16.(3分)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结满枣子的树比作彩色的瀑布;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意思对即可。)

18.B(2分)

(四)

19.(3分)“我”与“老头”在列车上相遇;并误认为他是一个小偷;最后他为“我”盖上外套,“我”深受感动。(每点1分)

20.(3分)环境描写(1分)描写了车厢内的黑暗与寒冷(1分),烘托了“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心理。(2分)

21.(4分)一是指等待老头输“我”东西的手(2分);二是指等待父亲对孩子关心的手: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孩子对父亲的思念。(2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时分钟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写一手好字是令人羡慕的,请你把下面的话抄写到空格里。(2分)

平心静气,相信自己,细心阅题,耐心答题。

2、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写出已给拼音的汉字。(2分)

骊歌()污秽()chóu怅()澎pài()

3、请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2分)

①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醒了。

改为

②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改为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

A.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来势汹汹。

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C.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04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雅典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

B.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6、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2分)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2分)

例如: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可以提高你的文学素养。请你把下面的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A.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B.,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C.《木兰诗》中描写战场苦恶环境的诗句是,。

D.《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E.不识庐山真面目,。

F.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写诗来讴歌她。

请你选取你知道的一个描写黄河的连续两句诗写在下面:

,。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①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②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大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③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④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⑦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段③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段④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4.段⑥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2分)

5.段⑦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6.段⑤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2分)

7、联系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一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个人体会。(2分)

(二)门的悬念(12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打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道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的回答。(3分)

2、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3分)

3、“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3分)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我多么惊讶——当我在乡下看到一个农民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它会跑掉的?”我担心地对老农说。老农呵呵一笑,十分肯定地告诉我说:“才不会哩!”他说:“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子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地要从木桩上挣出来。可是,那时它的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有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有一回,我来喂它,有意把饲料放在它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可它只有‘咴咴’叫了两声,脑袋就蔫了。——你说,它有多乖!”

我恍悟,原来,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1、“我”惊讶什么?(2分)

2、文中有几处表述“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请指出来。(3分)

3、文中“高高大大”与“细细短短”两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文中所表述的寓意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5、“细细短短的木桩”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如果有,请用简明的话表述出来。(3分)

(四)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A.世隶耕()B.未尝识书具()

C.或以钱币乞之()D.不能称前时之闻()

2、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忽啼求之B.或以钱币乞之

C.余闻之也久D.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余闻之也久。

4、你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庸人的原因是什么?(用选文中原句回答)(2分)

5、从方仲永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写作(30分)

如花之开放,如笋之拔节,人生是一种静悄悄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曾经有过幸福、甜美的回忆,也曾有过尴尬、为难的经历。请你敞开心扉,以“成长”为话题,讲述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故事。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抄写时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即可得分。

2、(2分)Líhuì惆湃

3、(2分)①醒省②婉宛

4、(2分)A

5、(2分)C

6、(2分)略

7、(2分)例如:

8、(6分)

A.明月来相照

B.此夜曲中闻折柳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只缘身在此山中

F.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1、(2分)蹦到杯子上……玻璃瞅我。

2、(2分)大鸟再三叫唤,小鸟才回笼里。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3、(2分)“淘气”一词写出了珍珠鸟顽皮的特点。“再三”一词不能删,因为它显示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程度。

4、(2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2分)揭示全文主题。

6.(2分)信赖。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的和平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

7、(2分)略

(二)门的悬念(12分)

1(3分)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能够使人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

2(3分)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

3(3分)形象的写出了学生倾注充分的爱,以及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中。

4(3分)教导主任:用换门阻止踢打,主张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学生。校长:用信任和爱使学生懂得珍惜,主张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1(2分)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上不会跑

2(3分)惊讶担心恍悟

3(3分)不能,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4(3分)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5(3分)略

(四)伤仲永(10分)

1(2分)A.属于B.曾经C.求取D.相当

2(2分)D

3(2分)

①(他)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向邻居借了这些东西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4(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2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都很重要,但后天教育更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怎么能查到电子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人教版电子版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找到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人教版的电子版:

1、在网上搜索:您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人教版电子版”等关键词进行搜索,会找到一些相关的网站或资源。

2、在教育资源网站上查找:您可以在一些教育资源网站上查找电子版的语文练习册,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网站、中国教育资源网等。

3、联系当地教育局或学校:您可以联系当地的教育局或学校,咨询是否有提供电子版的语文练习册,或者是否有其他渠道可以获取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