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大王》:一个荒诞有趣 、呼唤童心的故事
《迟到大王》是许多孩子的最爱,一次又一次的翻页中,总会有不断的笑声,总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一起来找一找吧!
先从封面开始看起。
我们平时听说过“故事大王”“歌唱大王”“游戏大王”“放屁大王”“邋遢大王”,之所以被称为某一方面的大王,是因为他在这方面不同于常人,有的是本领超强,有的却常常伴随着某些坏习惯。“迟到大王”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一般我们认为“迟到大王”是个贬义词,是在夸张地说孩子迟到这种坏习惯。我们读题目的时候会不由得产生一些疑问:谁是迟到大王?他为什么被称为“迟到大王”?“迟到大王”是不是该受到一些教育呢?现在,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迟到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孩子们对迟到这种行为也是感到很排斥的。那么这个绘本中的迟到大王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图画书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些图画了,不仅能让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还能激起我们情感的涟漪,让读者或喜或悲、或怒或憎,或恐惧或窃喜、或疑虑或探究,可以说都与作品的主旋律分不开。《迟到大王》的封面只有两个人物,一位大个子老师,一位小个子孩子。老师大得出奇,是小孩子的三四倍,不仅高大而且很胖,胖脑袋、胖身子,细长腿,大脚板。看着这位老师,你会想到可怕的鳄鱼,长嘴尖牙鼓眼睛,大大的鼻子尖又尖,一看就是英国人的鼻子。老师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象征着高高在上的权威。大家关注一下老师的手,长长的细细的手指就像是魔鬼的手指,貌似能捏死谁。老师的脑袋大,里面装着啥?看着这幅图,我就想到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校长,封闭的思想、以书本知识为重的教学,对创新的一种排斥和压制等等,和这位老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极像。
再来看看这个一脸无辜的小男孩吧。小男孩站得笔直,右手扶着书包,看起来很紧张。他的眼睛就像颗小豆豆,嘴巴紧闭不敢多言。特别是他的头发上、身上一直在滴水,连脚底都有了一滩水。是害怕吗?还是怎么啦?再联想到题目,他可能是迟到了吧!老师会怎样惩罚他呢?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相信绘本的正文会给我们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让那些善于想象的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
这两天读了柏林罕的《宝儿》和《和甘伯伯去游河》这两本绘本,看到了柏林罕对儿童的宽容、关爱和呵护,因为他坚信谁都有自己美丽的一面。绘本故事始终在传递一种正能量,潜移默化中告诉人们不要用狭隘的心胸去认识世界,要善待一切。《迟到大王》也许也是这样吧。每个迟到的孩子都有他心中的小秘密,可能他是个调皮捣蛋的娃娃,上学路上开小差了;可能他的家里比较特殊,总是让他分心;也可能是小朋友的作业没有完成,他害怕老师的责备和训斥……我们要怎样对待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呢?跟着柏林罕一起走进故事吧!
关于前后环衬
拿到绘本翻一翻,最先引起孩子们兴趣的就是这前后环衬了。一排排一行行黑色的文字,整齐地排列在那里。真的,对于小朋友来说,写得这么整齐还是很少见的。虽然这些字有大有小,笔画有所变化,甚至丢三落四,总体来看孩子还是很守规矩的。只是,写的累了休息片刻的时候,把手上的墨迹弄到本子上了,本子变成了花脸猫。孩子们会感叹“哇,这是谁写的呀?写了这么多,真厉害。”“老师,他写了几次呢?1、2、3……老师,是48次,哇累死呢。”等小朋友发现了后环衬也是这样以后,惊叹就更多了。孩子们产生的情感有同情,有不解。总之,他会情不自禁地去故事中找答案了。
扉页,浪漫的放学路上
太阳西斜,霞光映照天际,白云朵朵,远处的田野、村庄都是五彩的了。小男孩大踏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显得那样从容,也显得那样孤独。我翻翻绘本的正文,这幅画貌似小男孩上学图,但变了,方向变了,所以我把它想象为小男孩放学回家了。它是和故事的结尾连着的,回家后小男孩会做什么?会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我们可以让故事继续下去……
正文,荒诞而有趣,童心的呼唤
绘本最有趣的是故事的情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柏林罕在《迟到大王》中设计了小男孩三次迟到和一次不知道是否迟到的结尾。在遇到了鳄鱼、狮子、巨浪后,他迟到了。从大环境来看,小男孩上学的路上有森林、有田野、有河、有小桥,有公路,这是多么复杂的上学之路啊,试想即使不迟到,小男孩上学也是要走很久很久的。所以,我们看到小男孩上学的途中有时是黑天有时是白天,而他始终是一个人走路去上学。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这个故事很符合“变,变,变,非常变”的一种创作思路。“遇险——脱险——被罚”反复出现了三次,遇到的危险一次比一次大,受到的惩罚一次比一次多。最后却是老师遇险,小男孩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甚”。当我们一次次为小男孩感到愤愤不平的时候,故事发生了转折,老师被黑猩猩抓到房顶上了,就好像黑猩猩替小男孩打抱不平一般,让人拍手称快。
“迟到大王”可以怎样理解呢?一是天天迟到,二是迟到的理由很奇特。有一本相同体裁的绘本是大卫和本杰明合作的《我迟到了是因为……》,小孩子给自己的迟到找了各种荒诞的理由“忍者攻击我”“大猩猩吃掉校车”“遇到神秘的鼹鼠”“被神奇的魔笛吸引”……同样,约翰为自己迟到编的理由也不可信,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好玩的事情。没有了荒诞的元素,也就缺失了童趣、童心和童味。那么作为小男孩的老师,为什么会在最后反受其乱呢?我们不妨来看他是怎么对待约翰迟到这件事的吧。绘本的图画很逼真也很夸张。第一次,老师拿着拐杖敲打自己的手掌,敲打桌子,表现出很严厉的样子,还有恐吓的意味。老师只是关注到小男孩的一些看得见的变化,却不去理会小男孩说的话,“哪里会有什么?”简言之,就是不会有什么。“你给我留下来”,一点都不容你反抗。“不可以……也不可以……”简直就是下命令,不去亲自看一看,直接把小男孩“打入冷宫”。一而再再而三,甚至惩罚越来越大。三百遍、四百遍、五百遍……,让人不寒而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谁还会喜欢他呢?所以,给他点颜色看看,是每个小孩心中的梦想吧!
文字,细细咀嚼,去发现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开始)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急急忙忙地走路去上学。(中间出现两次)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结尾)
之所以中间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约翰在受到老师惩罚后心理胆怯,上学的脚步加快了。还有一个原因,不知道理解是不是正确,从画面上来看,第一天是天没亮约翰就出发了,第二天是天很亮才出发的,第三天是太阳刚刚升起出发的。因为约翰出发的时间迟了,所以要急急忙忙上学去。那么,夜里他干啥去了?为什么出发的时间迟了?也值得大家去想象。而老师被黑猩猩抓到房顶上以后,约翰上学的脚步不再那么匆忙了,他可能又在想什么呢?哈哈,有趣的绘本就是这样耐人寻味吧!
先是否定约翰的理由,接着提出惩罚方式及次数。第三次还强调要用棍子打。那个孩子会感到不害怕呢?
“不可以……也不可以……”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一句中提出了两个要求,让人觉得老师的不可理喻。
绘本《迟到大王》中的语句还有很多值得小朋友去学习的地方。如怪兽出现的“钻”“咬”“打来”等动词的准确性,以及约翰和怪兽抗争时的一直拉、一直等,等等,都是很新鲜的词语,可以阅读体会,加以运用。
孩子们的阅读的乐趣会是在哪里呢?不同的孩子关注点是不同的。可能有的始终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的就可能认为这是好有趣的一本绘本,还有的可能就会随着画面打打闹闹手舞足蹈,甚至大声学老师训斥约翰的情境,因为他们是学生,最懂约翰的心理了。等拿着绘本走进课堂,再去揣摩孩子们的阅读感受也不迟。关键是我们要从中学到什么呢?对于我,一位老师来说,要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想法,不要成为高高在上的“权威”。对于孩子们呢?他们又会学到什么?可能会为自己迟到找借口?可能会编更多离奇的故事?也可能会和老师好好沟通一番,说说自己对老师的小建议吧!
一本绘本,如果能让我们在欢乐的笑声中受到内心的触动,那就是绘本大家的魅力所在了。期待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百问百答》读后感
《百问百答》读后感1
我看完了百问百答这本书,获得了很多新知识,让我知道了“蛹”是如何变成了蝴蝶的,蝴蝶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先从雌蝶产出卵,然后长成幼虫,幼虫长大后把卵皮咬破,然后爬出来,它一边吃叶子一边长大,后来吐丝把自己包起来,然后幼虫变成了蛹,最后蛹变成了蝴蝶。还让我知道了有长得像树枝的昆虫,它的名字叫竹节虫,它利用自己像树枝的特点来欺骗敌人的眼睛吗,如果碰到它的身体,它就会一动不动的掉在地上,如果抓住它的腿,它就会折断自己的腿逃跑,它的腿以后就会再长出来,还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从这本书里我都了解到了。
这是我第一本知识漫画书,书中以漫画图片为主,里面的每个小故事都很好看,让我更快的了解书里的小知识,让我知道了动物,昆虫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动物和昆虫之中有些腿和尾巴断掉之后还会再长出来,这使我很吃惊,它们的恢复能力很强!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吧?你们也会喜欢的!
《百问百答》读后感2我是一个小书迷,我看过很多书,而且每一本书我都会有很多感受。不过我最喜欢看的书是《百问百答》,因为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知识和感受。
《百问百答》主要是讲有两个淘气包的一系列风趣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科学的奇妙,恐龙的历史悠久,等,还有很多感受。
《百问百答》的作家是道奇胜编写的,有宇宙片篇、有恐龙篇、有科学篇、有人体篇,等,我最喜欢的那小篇是:科学篇,因为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很久以前有些东西是没有的,可是科学的力量给了我们很多奇迹,如果没有一代一代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可能我们现在过着和原始人一样的生活。所以这篇课文的两个淘气包值得我们去学习。因为他们努力学习,认真观察,所以他才能观察到那么多值得我们去观察的东西,所以她才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百问百答》给了我很多知识和这本书的感受,所以这本《百万百答》我会一直看下去的。让我去看到那么多知识。
《百问百答》读后感3我很喜欢动物植物,也喜欢看一些动植物的书籍和电视片。最近我看了一本有关有毒的与珍稀的动植物的书,读了以后很有感想。
我一直都很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觉得它们是那么的可爱,我也知道自然界有很多有毒的动植物,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生活在大海中的毒蛇,居然比眼镜蛇毒性还大。有一种海洋动物叫鬼鲸,听到这个名字你就觉得害怕。它长得也非常可怕,它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出现袭击猎物。非常的恐怖。除了这些,身上穿着漂亮衣服的红箭蛙有毒,我喜欢的铃兰花居然也有毒,太让我失望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好吃的蘑菇里也有剧毒。
看了这本书,我就在想:是谁发现了这些有毒的动植物的呢?他们可比我厉害到哪去了,我觉得他们都和勇敢,他们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各种庞大的危险的动物,研究各种各样的有毒与珍惜的动植物,让人们更深地了解大自然的更多秘密。我很佩服他们!我长大以后也想向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动物学家,探索更多的珍惜和有毒的动植物。
《百问百答》读后感4自从我看了这本《百问百答》,我知道了很多知识。
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有350块骨头,随着不断地成长,这些骨头会逐渐结合在一起,等到16——18岁的时候就只有200块骨头了。我们所有的骨头重量大约占我们体重的10%。
《百问百答》里面还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苹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泻?原因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特别多的果蔬胶;为什么晚上要刷牙?因为口腔里的细菌会使食物碎屑腐败发酵。总之,《百问百答》是一本好书,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我喜欢《百问百答》,当你翻开书卷,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你扑朔迷离;我喜欢《百问百答》,这套丛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我。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条通往大自然知识高峰的小路,我将沿着这条小路,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做个有用的人。
《百问百答》读后感5今天,我看了《百问百答》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从外星来的旺仔,有少年儿童放屁大王罗奉九,还有漫画家大叔。
书中讲了在山中遇到熊如何躲避。说到熊,我想大家想到的办法应该是装死吧,那种做法是错的!科学家用人体模型做过实验,熊如果看到人装死,有可能会发起更凶猛的攻击。所以,如果在山中看到熊的话,一定要赶紧逃跑,或者用高糖分的食物来吸引熊的注意力。
我再给大家讲讲第二个知识,大象和狮子战斗的话谁会赢呢?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吧,大象重约八吨,皮肤坚硬,无论狮子如何攻击,都不会留下伤疤。狮子喜欢躲在草丛里,一旦有猎物出现,就会猛地扑向目标,紧紧咬住,不让它逃跑。若大象真的碰上了狮子,比赛战斗的结果有两种:如果是一对一的话,大象的胜率会高一些;如果是一只大象对一群狮子的话,结果就很难说了。
书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好处,无限的知识,无限的道理。我们要好好向“书长老”学习。
《百问百答》读后感6一提到科普读物,对于科学毫无兴趣的人的脑海里一定会马上浮现出“无聊”、“死板”这样的词,一向对科学一窍不通、提起专业名词就傻眼的我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平时看到科普书也常常是避而远之,更别提好好静下心来读了。可是,前段时间妈妈莫名其妙从网上买来的一套科普书让我对它的同类改变了看法。
这是一套通过漫画形式来呈现的科普读物。在这套书里,看不到复杂难懂、让人头晕的长篇大论。作者选择通过简单而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漫画来向我们讲述一个个小故事,然后再由这个故事引发出科学问题,最后用一小段话总结。
拿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举个例子:“某个奇怪学校里的小猫老师,经常喜欢用指甲“吱吱啦啦”地划黑板,全班听到后都毛骨悚然。由此,一个问题不由得从每个人心中萌发:划黑板的声音为什么让人感到刺耳?经过大家的讨论和查阅最后仅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划黑板的声音和猴子的悲鸣很相似,说不定这种声音会让我们想起我们的祖先遇到野兽时的嘶叫。这和声音的高低大小有关。”虽然并没有真正挑明,但这反而更加能够激起读者亲自去试验、发现的欲望。
一套通过特别方式来呈现一个又一个千奇百怪的科学的书,你值得拥有!
《迟到大王》:一个荒诞有趣、呼唤童心的故事
《迟到大王》是许多孩子的最爱,一次又一次的翻页中,总会有不断的笑声,总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一起来找一找吧!
先从封面开始看起。
1.题目新奇,引发联想
我们平时听说过“故事大王”“歌唱大王”“游戏大王”“放屁大王”“邋遢大王”,之所以被称为某一方面的大王,是因为他在这方面不同于常人,有的是本领超强,有的却常常伴随着某些坏习惯。“迟到大王”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一般我们认为“迟到大王”是个贬义词,是在夸张地说孩子迟到这种坏习惯。我们读题目的时候会不由得产生一些疑问:谁是迟到大王?他为什么被称为“迟到大王”?“迟到大王”是不是该受到一些教育呢?现在,我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迟到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孩子们对迟到这种行为也是感到很排斥的。那么这个绘本中的迟到大王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2.画面新奇,触动内心
图画书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些图画了,不仅能让读者产生无穷的想象,还能激起我们情感的涟漪,让读者或喜或悲、或怒或憎,或恐惧或窃喜、或疑虑或探究,可以说都与作品的主旋律分不开。《迟到大王》的封面只有两个人物,一位大个子老师,一位小个子孩子。老师大得出奇,是小孩子的三四倍,不仅高大而且很胖,胖脑袋、胖身子,细长腿,大脚板。看着这位老师,你会想到可怕的鳄鱼,长嘴尖牙鼓眼睛,大大的鼻子尖又尖,一看就是英国人的鼻子。老师戴着博士帽,穿着博士服,象征着高高在上的权威。大家关注一下老师的手,长长的细细的手指就像是魔鬼的手指,貌似能捏死谁。老师的脑袋大,里面装着啥?看着这幅图,我就想到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校长,封闭的思想、以书本知识为重的教学,对创新的一种排斥和压制等等,和这位老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极像。
再来看看这个一脸无辜的小男孩吧。小男孩站得笔直,右手扶着书包,看起来很紧张。他的眼睛就像颗小豆豆,嘴巴紧闭不敢多言。特别是他的头发上、身上一直在滴水,连脚底都有了一滩水。是害怕吗?还是怎么啦?再联想到题目,他可能是迟到了吧!老师会怎样惩罚他呢?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相信绘本的正文会给我们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让那些善于想象的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
3.初识作者,绘本畅想
这两天读了柏林罕的《宝儿》和《和甘伯伯去游河》这两本绘本,看到了柏林罕对儿童的宽容、关爱和呵护,因为他坚信谁都有自己美丽的一面。绘本故事始终在传递一种正能量,潜移默化中告诉人们不要用狭隘的心胸去认识世界,要善待一切。《迟到大王》也许也是这样吧。每个迟到的孩子都有他心中的小秘密,可能他是个调皮捣蛋的娃娃,上学路上开小差了;可能他的家里比较特殊,总是让他分心;也可能是小朋友的作业没有完成,他害怕老师的责备和训斥……我们要怎样对待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呢?跟着柏林罕一起走进故事吧!
关于前后环衬
拿到绘本翻一下,最先引起孩子们兴趣的就是这前后环衬了。一排排一行行黑色的文字,整齐地排列在那里。真的,对于小朋友来说,写得这么整齐还是很少见的。虽然这些字有大有小,笔画有所变化,甚至丢三落四,总体来看孩子还是很守规矩的。只是,写的累了休息片刻的时候,把手上的墨迹弄到本子上了,本子变成了花脸猫。孩子们会感叹“哇,这是谁写的呀?写了这么多,真厉害。”“老师,他写了几次呢?1、2、3……老师,是48次,哇累死呢。”等小朋友发现了后环衬也是这样以后,惊叹就更多了。孩子们产生的情感有同情,有不解。总之,他会情不自禁地去故事中找答案了。
扉页,浪漫的放学路上
太阳西斜,霞光映照天际,白云朵朵,远处的田野、村庄都是五彩的了。小男孩大踏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显得那样从容,也显得那样孤独。我翻翻绘本的正文,这幅画貌似小男孩上学图,但变了,方向变了,所以我把它想象为小男孩放学回家了。它是和故事的结尾连着的,回家后小男孩会做什么?会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我们可以让故事继续下去……
正文,荒诞而有趣,童心的呼唤
1.上学之路多漫长
绘本最有趣的是故事的情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柏林罕在《迟到大王》中设计了小男孩三次迟到和一次不知道是否迟到的结尾。在遇到了鳄鱼、狮子、巨浪后,他迟到了。从大环境来看,小男孩上学的路上有森林、有田野、有河、有小桥,有公路,这是多么复杂的上学之路啊,试想即使不迟到,小男孩上学也是要走很久很久的。所以,我们看到小男孩上学的途中有时是黑天有时是白天,而他始终是一个人走路去上学。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2.解读情节的同和异
这个故事很符合“变,变,变,非常变”的一种创作思路。“遇险——脱险——被罚”反复出现了三次,遇到的危险一次比一次大,受到的惩罚一次比一次多。最后却是老师遇险,小男孩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甚”。当我们一次次为小男孩感到愤愤不平的时候,故事发生了转折,老师被黑猩猩抓到房顶上了,就好像黑猩猩替小男孩打抱不平一般,让人拍手称快。
“迟到大王”可以怎样理解呢?一是天天迟到,二是迟到的理由很奇特。有一本相同体裁的绘本是大卫和本杰明合作的《我迟到了是因为……》,小孩子给自己的迟到找了各种荒诞的理由“忍者攻击我”“大猩猩吃掉校车”“遇到神秘的鼹鼠”“被神奇的魔笛吸引”……同样,约翰为自己迟到编的理由也不可信,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好玩的事情。没有了荒诞的元素,也就缺失了童趣、童心和童味。那么作为小男孩的老师,为什么会在最后反受其乱呢?我们不妨来看他是怎么对待约翰迟到这件事的吧。绘本的图画很逼真也很夸张。第一次,老师拿着拐杖敲打自己的手掌,敲打桌子,表现出很严厉的样子,还有恐吓的意味。老师只是关注到小男孩的一些看得见的变化,却不去理会小男孩说的话,“哪里会有什么?”简言之,就是不会有什么。“你给我留下来”,一点都不容你反抗。“不可以……也不可以……”简直就是下命令,不去亲自看一看,直接把小男孩“打入冷宫”。一而再再而三,甚至惩罚越来越大。三百遍、四百遍、五百遍……,让人不寒而栗。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谁还会喜欢他呢?所以,给他点颜色看看,是每个小孩心中的梦想吧!
文字,细细咀嚼,去发现
1.上学的不同心理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开始)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急急忙忙地走路去上学。(中间出现两次)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结尾)
之所以中间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约翰在受到老师惩罚后心理胆怯,上学的脚步加快了。还有一个原因,不知道理解是不是正确,从画面上来看,第一天是天没亮约翰就出发了,第二天是天很亮才出发的,第三天是太阳刚刚升起出发的。因为约翰出发的时间迟了,所以要急急忙忙上学去。那么,夜里他干啥去了?为什么出发的时间迟了?也值得大家去想象。而老师被黑猩猩抓到房顶上以后,约翰上学的脚步不再那么匆忙了,他可能又在想什么呢?哈哈,有趣的绘本就是这样耐人寻味吧!
2.老师的咄咄逼人
先是否定约翰的理由,接着提出惩罚方式及次数。第三次还强调要用棍子打。那个孩子会感到不害怕呢?
“不可以……也不可以……”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一句中提出了两个要求,让人觉得老师的不可理喻。
绘本《迟到大王》中的语句还有很多值得小朋友去学习的地方。如怪兽出现的“钻”“咬”“打来”等动词的准确性,以及约翰和怪兽抗争时的一直拉、一直等,等等,都是很新鲜的词语,可以阅读体会,加以运用。
孩子们的阅读的乐趣会是在哪里呢?不同的孩子关注点是不同的。可能有的始终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的就可能认为这是好有趣的一本绘本,还有的可能就会随着画面打打闹闹手舞足蹈,甚至大声学老师训斥约翰的情境,因为他们是学生,最懂约翰的心理了。等拿着绘本走进课堂,再去揣摩孩子们的阅读感受也不迟。关键是我们要从中学到什么呢?对于我,一位老师来说,要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想法,不要成为高高在上的“权威”。对于孩子们呢?他们又会学到什么?可能会为自己迟到找借口?可能会编更多离奇的故事?也可能会和老师好好沟通一番,说说自己对老师的小建议吧!
一本绘本,如果能让我们在欢乐的笑声中受到内心的触动,那就是绘本大家的魅力所在了。期待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