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什么谁的)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16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什么谁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什么谁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什么谁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敢问世间情是何物?竟能让人付之死生!冬去春来,情便无限,翅已先老。相守越是欢乐,相离就越是凄苦,但世间仍有痴男怨女沉醉其中。告诉我!层云延万里、暮雪覆千山,形单影只,今后该往何处去?

旧路可见,而当年鼓乐繁华无存。瓦砾荒烟,曾经破秦平楚之地,今日也不过如此!英魂与豪情何在?山风与苦雨狂鸣。天妒真情,不必信我,且看当年莺歌燕舞,今日已然化尘入土。悠悠千载无解,但凭诗人咏叹。我亦无能,只醉酒高歌,纵情凭吊。

扩展资料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

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跌宕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

词人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妒”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哪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全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全文赏析: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痛苦。可无论团聚还是离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就像人间的一对痴男怨女,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时刻骨铭心。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首诗是谁写的

这句话是金朝末年的诗人元好问写的,是一篇名为《摸鱼儿·雁丘词》词作中的其中一句。元好问从小便有“神童”之名,年仅十一岁便获得翰林侍读学士的青睐。可惜颇有才情的他并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16岁与19岁时前后两次参加科举均名落孙山。虽未能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但是元好问却在第一次赶考途中创作了一篇名作。这篇名作便就是《摸鱼儿·雁丘词》。

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从陵川前往并州参加府试,途中他偶遇一位捕雁人。由于二人同路,于是这捕雁人便主动与元好问搭讪,一来二去之下这捕雁人就说起了他手中两只大雁的来历。他说他一开始就只打中其中一只大雁,另一只侥幸躲过捕杀的大雁却久久不肯离去,而是一直盘旋在空中。这捕雁人本以为这只大雁没一会儿便会离去,不曾想它在哀嚎了一阵之后便飞速撞向地面。

元好问听捕雁人说了这个故事之后觉得大雁原来如此重情,甚至不惜以死相随。深受感动的元好问出钱买下这一对大雁,并将它们妥善埋葬了起来。不仅如此,由此受到启发的元好问还创作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名句。后来金庸在《神雕侠侣》这一作品中也引用了这句话,随着该作品的广泛传播这句话也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话说元好问在两次参加科举均未中的情况下,他在23岁那年又再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不过依旧未能高中。后来直到过了而立之年元好问才进士及第,可惜没多久便又因牵扯入科场纠纷而放弃选任。三年之后元好问再次参加科举并获得优异成绩,此次高中之后他便留在了汴京任职。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什么谁的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