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张养浩行义和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翻译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
出自《元史张养浩传》,其原文为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翻译为,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
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
张养浩(1270年到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要品行端正,勤奋刻苦;做官要勤勉政事,宽容待人,执法公正。这样才能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成,受到后人的敬仰和怀念。
张养浩从小就有拾金不昧的好品德,并且勤奋读书,受到山东按察使的举荐,后来还被选授为堂邑县尹。
为官后,张养浩体察民情,顺应民意,废除不合理的制度,依法严惩坏人,不但受到百姓拥护,也受到朝廷重用。
张养浩行义文言文翻译
大家看的懂张养浩行义文言文吗?下面我整理了张养浩行义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养浩行义文言文翻译原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310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上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相互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10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310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1、帛1,以旌其直。
天历2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103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10与5,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1千8105万5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10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因而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4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整天无少怠。每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610。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翻译张养浩,宇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1次他出门,碰到1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历来都不放弃读书,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张养浩)1天到晚不停地读书,他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独自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摧毁了滥设的神祠310多所,免除有匪徒前科的人每个月初1、105例行到官府接受审判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仁慈的百姓,由于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匪徒。已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匪徒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匪徒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1个叫李虎的人,曾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暴,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耐,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办,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10年,百姓依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以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310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庭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以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以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因而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赏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天历2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途经西岳,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候,天空忽然阴云密布,1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3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10分高兴。当时1斗米值103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10贯只给5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因而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1千8百510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10贯和5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即可换取银两,因而那些奸商污吏不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带领富人家出卖食粮,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要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1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4个月,历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1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1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1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因而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610岁。陕西的老百姓,悲痛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关于张养浩行义和文言文张养浩行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