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造句,噤若寒蝉的意思及造句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800

噤若寒蝉的意思及造句

噤若寒蝉

拼音:

噤若寒蝉造句,噤若寒蝉的意思及造句

[jìnruòhánchán]

基本解释:

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造句:

1.在校长面前,李芳噤若寒蝉。

2.在这关键时刻,你要作一个谠论直发的勇者,还是噤若寒蝉的懦夫?

3.有时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

4.夫妻两人吵得正凶,却忽略了脸色发白,噤若寒蝉的孩子,瑟缩地躲在墙角。

5.这国家如此不自由民主,也难怪大家噤若寒蝉,不敢发表言论。

6.一敲卓子,孩子马上噤若寒蝉。

7.说几个美女也早已吓得噤若寒蝉。

8.道不行则隐,莫怪我噤若寒蝉,不谈国事。

9.我们噤若寒蝉地站着,眼看那条蛇逍遥自在地游来游去。

10.没有圈子的时候,就会老老实实,噤若寒蝉。

11.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12.平日高谈阔论,但该他们说话时,却又噤若寒蝉。

13.赵氏曰:我把你们吓得噤若寒蝉。

14.母亲只用眼角一瞄,我们马上闭紧嘴巴,噤若寒蝉。

15.持比较乐观看法的分析家,这样的人很多,纵使目前噤若寒蝉,都认为这种看法是过时的观点。

16.在这关键时刻,你要作一个谠论直发的勇者,还是噤若寒蝉的懦夫?

17.哪知她色厉内荏,平日吵闹不休,真到紧急关头,她却噤若寒蝉。

18.美国的建筑市场可能噤若寒蝉,但是在中国、印度的建筑工地、矿井和农场中,卡特彼勒的黄色大机器正发挥着几倍的速度。

19.我就是了解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蝉。

20.冠以爱国之名,反对派随之噤若寒蝉。

详细解释:

1.【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2.【出自】:《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3.【示例】: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近义词:

仗马寒蝉噤口不言默默无言默默无声沉默寡言守口如瓶

张口结舌默不作声缄口不言理屈词穷缄口结舌

反义词:

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直言不讳滔滔不绝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侃侃而谈口如悬河议论纷纷畅所欲言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噤若寒蝉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噤若寒蝉jìnruòhánchá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噤若寒蝉】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噤若寒蝉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噤若寒蝉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明时;事贤主;履高位;噤如寒蝉;或至导谀以误国。”

[正音]噤;不能读作“jīn”;蝉;不能读作“dāo”。

[辨形]噤;不能写作“襟”或“禁”。

[近义]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用法]形容因遭受恫吓或其他原因而不敢说话。有时也形容冷得像寒蝉那样一声不响。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主谓式。

[辨析]~与“守口如瓶”有别:~多指由于害怕而不敢作声;“守口如瓶”多指由于谨慎而不肯多说。

[例句]杨沫《青春之歌》:“他的话完了;台下有个人拼命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

[英译]keepmumabout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有个文人叫杜密,刚正不阿,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过打击宦官集团斗争,他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必惩。后被革职回颍川老家。

在家他仍关注国家大事,经常拜会颍川郡守、县令,畅谈天下大事。可是同郡的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与他迥然相反,闭门谢客。

颍川太守王昱找杜密说:“刘胜清高,公卿屡次推举他任职,他都拒绝了。”

杜密听出王昱话中有话,提醒他出来做官,直言道:“像刘胜这样的人应当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明哲保身,一声不吭,就像冷天的知了(‘自同寒蝉’),实乃当世之罪人;而我与他相反,让你赏善惩恶,为你尽微薄之力。”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基本信息

•典故

•名词相关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词义解释【拼音】注音jìnruòhánchán

【解释】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乃以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名词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名词示例邹韬奋《萍踪寄语》:“偶遇中国有了好事,便~。”“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杨沫

杨沫(1914~1995年),当代女作家。《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名词运用【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三缄其口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相关词】寒蝉、寒蝉仗马、寒蝉僵鸟、仗马寒蝉、寒蝉凄切、自同寒蝉

【押韵词】下道齐桓、一家之言、无边无沿、扣人心弦、阿q正传、圣经贤传、荒唐之言、相顾无言、临别赠言、顺水推船、有口难言、风烛残年、完完全全、进退两难、嘿嘿无言、天理昭然、不经之谈、举止言谈、一目了然、毅然决然、十世单传、明烛天南、中国青年、乍暖还寒、珠落玉盘、载笑载言、朝歌夜弦、因利乘便、伊索寓言、传为美谈

典故[回目录]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杜密传》。

东汉末年,有个文人叫杜密,刚正不阿,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过打击宦官集团斗争,他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必惩。后被革职回颍川老家。

在家他仍关注国家大事,经常拜会颍川郡守、县令,畅谈天下大事。可是同郡的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刘胜辞官回家,与他迥然相反,闭门谢客。

颍川太守王昱找杜密说:“刘胜清高,公卿屡次推举他任职,他都拒绝了。”

杜密听出王昱话中有话,提醒他出来做官,直言道:“像刘胜这样的人应当为国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对好人不予举荐,对恶人坏事不敢揭露批评,明哲保身,一声不吭,就像冷天的知了(‘自同寒蝉’),实乃当世之罪人;而我与他相反,让你赏善惩恶,为你尽微薄之力。”

噤:闭口不作声。“噤若寒蝉”原意是像冷天的知了那样一声不吭。形容不敢作声。含贬意。

名词相关[回目录]

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语本《后汉书·杜密传》

而吾乡士夫,顾噤若寒蝉,仆窃深以为耻。——清嬴宗季女《六月霜》

这个报对中国的态度也很坏,遇着中国出了什么坏事,便张大其词;偶遇中国有了好事,便噤若寒蝉。——邹韬奋《萍踪寄语》

照他原来的设想,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也许可以收到效果,使工人在暴力下噤若寒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60501.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噤若寒蝉的造句

噤若寒蝉的意思是什么呢?如何用它来造句,我为大家整理了噤若寒蝉的造句,供大家参考学习。赶紧过来围观吧!

噤若寒蝉的意思:

【词目】噤若寒蝉

【拼音】jìnruòhánchán

【解释】原指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形容不敢做声。中含贬意。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形容因为害怕而不敢说话。

【出处】语出《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噤若寒蝉的造句:

1)爸爸正在气头上,大家都噤若寒蝉,深怕再惹他生气。

2)他冷峻的神色,沉稳的步履,软绵绵的奥地利口音教人噤若寒蝉却又隐隐心安,对于午夜下窗户“梆梆”敲响,窗帘飒然飘起的桥段实在很相衬。

3)惊惶万状兢兢战战惊恐失色惊恐万状噤若寒蝉。

4)顾心很想继续问下去,有过前车之鉴,还是噤若寒蝉的好。

5)吓的文东岳赶忙拱肩缩背,低头耷脑,噤若寒蝉。

6)乌商第二句让都廷百官包括秦帝都噤若寒蝉,接一下来一句更是万赖俱寂。

7)此言一出,众人看出少帅的雷令风行,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他们都用同情的目光望着我。

8)刚才还喧腾不已的水手们现如今全然平静下来,噤若寒蝉,只有偶尔一两个敢说上几句,但即便是说,也是相互之间的窃窃私语,远没有刚才那般肆意。

9)见卓天宇如此威猛,其他三个家伙顿时噤若寒蝉,再不敢靠近这个脚劲惊人的年轻人,都龟缩在一角。

10)却说正在大嚎的大汉看到奔来的王伦,登时便噤若寒蝉,心中更是凉了半截。

11)殿中弟子都低眉垂眼,噤若寒蝉,几个老祖吵架,他们恨不能离得远远的,别说插嘴,就连看都不想看,就连一向在几人面前得力的云清,此时却也不敢张嘴插话。

12)童子噤若寒蝉,良久,老者喟然低叹:此子不凡,今后如非天涯孤客,那必贵不可言。

13)二宗一门已至,霸道绝伦气势震骇的众修噤若寒蝉,一时间玄寂之地外除了轰鸣不止的大笑外,竟无半点声音传出。

14)在这关键时刻,你要作一个谠论直发的勇者,还是噤若寒蝉的懦夫?

15)在校长面前,李芳噤若寒蝉。

16)有时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

17)夫妻两人吵得正凶,却忽略了脸色发白,噤若寒蝉的孩子,瑟缩地躲在墙角。

18)这国家如此不自由民主,也难怪大家噤若寒蝉,不敢发表言论。

19)道不行则隐,莫怪我噤若寒蝉,不谈国事。

20)我们噤若寒蝉地站着,眼看那条蛇逍遥自在地游来游去。

21)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22)平日高谈阔论,但该他们说话时,却又噤若寒蝉。

23)母亲只用眼角一瞄,我们马上闭紧嘴巴,噤若寒蝉。

24)持比较乐观看法的分析家,这样的人很多,纵使目前噤若寒蝉,都认为这种看法是过时的观点。

25)哪知她色厉内荏,平日吵闹不休,真到紧急关头,她却噤若寒蝉。

26)美国的建筑市场可能噤若寒蝉,但是在中国、印度的建筑工地、矿井和农场中,卡特彼勒的黄色大机器正发挥着几倍的速度。

27)我就是了解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蝉。

28)冠以爱国之名,反对派随之噤若寒蝉。

29)当知识分子对政治都噤若寒蝉时,国家的活力也就丧失掉了。

30)人群挤满了广场,他们秩序井然,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