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秧歌舞教学,以及秧歌基本步法有哪些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秧歌基本步法有哪些
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步法:
a)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b)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c)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拓展资料: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在城镇,秧歌队要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在农村则是坐着大车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大户宅院中演出,也有登门拜年之意。这种演出,受拜者要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走时给“秧歌头”赏钱,有的还要管饭。
所以秧歌队拜年事先已选好对象,起码是要给得起赏钱的才能去,否则人吃马喂各种费用就难以开销了。当然,演出时当地男女老少都可以白看热闹。过去农村过年,一是图“喜兴”,二是讲面子。
秧歌的历史秧歌源于汉民族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至今已有千年。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的人物或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传统花样的二龙吐须,卷白菜心,基本动作较简答,仿造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秧歌
秧歌步的基本步法
(一)前踢步
前踢步两拍完成,2/4拍(中速)以右脚为动力腿。Da:右脚蹭地快速向前踢出15度,同时左腿快屈膝。第1拍:慢收回右脚,左腿同时直膝,成双腿直立。Da:左脚蹭地快速向前踢出15度,同时右腿快屈膝。第2拍:慢收回左脚,右腿同时直膝,成双腿直立。动作时注意踢步要快踢慢收,慢移重心。
(二)后踢步
后踢步两拍完成。2/4拍(中速)以右脚为动力腿。Da:左腿微屈,右腿勾脚向后踢出。第1拍:右腿慢收回,落地成正步。左腿同时直膝、直立。重心移至右腿。Da:右腿微屈,左腿勾脚向后踢出。第2拍:左腿慢收回,落地成正步。右腿同时直膝,直立。重心移至左腿。
(三)走场步
走场步两拍完成。2/4拍(稍快)两脚交替向前或向后走,1拍1步,膝关节微屈,一步一顿,小腿放松,脚腕有控制地勾后脚。动作时,保持基本体态。
(四)跑场步
跑场步两拍完成。2/4拍(快板)做法与走场步基本相同,动作时一脚掌蹭地走,落地时沉稳有力,另一脚稍后踢。
扩展资料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提压韵——正步位,双手叉腰,腰部为轴,身体以肋带动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摆动,用呼吸带动上身动律,重拍在下。
划圆韵——正步位,双手叉腰,腰部为轴,左右两肩交替由1点向后画8字立圆,胯保持不动,重拍在下。
前后韵——正步位,双手叉腰,头部有节奏、干净、利索地2、8点斜上方甩动,要求有停顿,眼神先到。同时,压脚跟随动。
怎么学习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那可以这样学习秧歌:
1、复习秧歌的四方。
2、了解秧歌的基本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几种秧歌步。
3、先记好步奏“比如哪个步奏多少步”先学会脚步,再学手的动作搭配。
4、能随节拍优美地扭出秧歌十字步。
5、多听要学的舞蹈音乐,懂得听音乐就一定能配跳得好。
扩展资料
秧歌种类:
1、东北秧歌: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2、华北秧歌:关于华北秧歌,李炳卫等《民社北平指南》所记北京“鞅哥会”:“全班角色皆彩扮成戏,并踩高跷,超出人群之上。其中角色更分十部:陀头和尚、傻公子、老作子、小二格、柴翁、渔翁、卖膏药、渔婆、俊锣、丑鼓。以上十部,因锣鼓作对,共为十二单个组成。
3、河南秧歌:河南地区的秧歌有“回民秧歌”,“军庄秧歌”,“大营秧歌”等。“回民秧歌”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回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汉族传统秧歌有区别。回民秧歌分布在周口项城的南顿集。
4、高平秧歌:高平秧歌渊源于高平市东南乡,流行于高平全境及晋城、陵川等邻近县份。演唱时只有梆子击节、锣鼓伴奏,故又称“千板秧歌”。由坐摊说唱发展为一个独立剧种。
5、西北秧歌:西北地区的秧歌表演,有所谓“白髯、花面、红缨帽,白皮短褂反穿,手执伞灯领队”者,相当于东北秧歌中“反穿皮褂”的前导者、华北秧歌中“长袍短褂、皂靴羽缨、持红罗伞者”。所谓“浪子”与“娼妓”,大概相当于华北秧歌中的“公子”和“美女”。
6、伞头秧歌:在晋西和陕北,流行着一种“伞头秧歌”,秧歌队中有一举足轻重的歌手,左手摇响环,右手执花伞,俗称伞头。是一支秧歌队的统领,其主要职责是指挥全局、编派节目,带领秧歌队排街、走院、掏场子,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答谢致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秧歌
关于本次秧歌舞教学和秧歌基本步法有哪些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