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说(不少于20字)急!!急!!要短!!!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节风俗形成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民俗活动
1、扒龙舟: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3、拴五色丝线:五彩丝线或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遗俗,《汉书》:“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的传说 20字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扩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说20字左右
高兴为你回答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简短和比较详细的回答如下,满意望采纳。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粽子节,重五节,五月节等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一些传说,现在最广为接受的是为了纪念屈原,简短的写法可以这样写,
相传,屈原因为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国攻破而十分痛苦,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进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以端午节来纪念屈原。
如果要写得较为详细,可以这样写,交代清楚背景,事情的经过。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致使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为力,他心如刀割,于5月5日写下《怀沙》之后,投汨罗江以明志,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当地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思念,百姓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担心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这天要吃粽子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