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需要背诵的课文有哪些
1、《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春》——朱自清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秋天》——何其芳
《秋天》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32年9月创作的诗歌。此诗是以季节为题,虽朴实平常却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诗人向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与美好秋天的感情。全诗以整齐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4、《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有哪些课文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
2.走一步,再走一步
3.蝉
4.贝壳
5.紫藤萝瀑布
6.童趣(文言文)
第二单元
6.理想
7.行道树
8.第一次真好
9.人生寓言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1.春
12.济南的冬天
13.夏感
14.秋天
15.古代诗歌四首
第四单元
16.化石吟
17.看云识天气
18.绿色蝈蝈
19.月亮上的足迹
20.山市(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风筝
22.羚羊木雕
23.金色花
24.荷叶
25.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
第六单元
26.皇帝的新装
27.天上的街市静夜
28.女娲造人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寓言四则(其中两篇文言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三国)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提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泊秦淮杜牧(唐)
浣溪沙宴殊(北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宋)
如梦令李清照(宋)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附录:
硬笔书法
写好硬笔书法
求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中的所有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如下: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选自《曹操集》上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íao)县(现在安徽毫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临:到达。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澹澹(dàndàn):(水波)荡漾。
竦峙(sǒngzhì):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留。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夜将尽未尽。
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字号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集》。
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暖树:向阳的树。
不足:不够。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五、《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选自《曹操集》上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张中的最后一章。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腾云雾升天。骥:良马。枥: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盈缩:原指岁星长短的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养怡:指调养身心。怡,愉快、和乐。永年:长寿。
六、《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过,造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黍(shǔ):黄米饭。合:环绕。
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子,面对着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把酒:端起酒杯。
桑麻:这里泛指庄稼。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接近。
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常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破山寺,在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
初日:早上的太阳。禅房:僧人的房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空寺里有空心亭。
钟磬:钟和磬,佛教法器。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诗人。龙标,唐朝县名(现在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五溪:现在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随风:有版本写作“随君”。
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九、《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选自《李商隐诗集疏注》卷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再。
十、《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商女:歌女。
后庭花:是《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十一、《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选自《朱熹集》卷二(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现江西婺源)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共徘徊: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渠:它。指方塘。
那:哪。
十二、《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选自《珠玉词》(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浣溪沙,词牌名。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十三、《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选自《李清照集笺校》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李清照(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如梦令,词牌名。
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黄昏时候。藕花:荷花。
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