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夕阳无限好(但得夕阳无限好全诗)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210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是什么意思

只要看到夕阳无限美好,又何必只不过接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但得夕阳无限好全诗)

原句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典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全诗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如下: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游原

但得夕阳无限好全诗

但得夕阳无限好全诗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只找到这一句,没找到吴兆江写的这首全诗。

是近人吴兆江所写。

朱自清很喜欢近人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有一个同学看后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这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著于现实的意思。”

夕阳无限好全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映出彩霞飞满天。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寻觅真情在人间。

但得夕阳无限好,().对对联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可惜余晖尽黄昏。

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

下联:永保余晖心中留。

上联:夕阳无限好和上联:但得夕阳无限好的下联分别是什么?

夕阳无限好

岁月总关情

但得夕阳无限好

唯愿岁月不需忧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很喜欢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反其意而用之,曰: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

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

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

《春》《欧游杂记》、《你我》、

《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

《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请采纳

诗人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全诗

乐游原/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哪来?

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917年报考北大本科,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对学生热情鼓励,但并不轻易称许,往往为一个问题会与学生争得不可开交。他曾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不易说服我,我也不易说服你们,甚至我连我的太太也说不服,虽然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

朱自清对教学十分认真,他对学生作业格式有具体规定:作业本第一页要空下来,把一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讫页数,以便查阅。

朱自清治学上认真严肃,从不滥竽充数。1934年应郑振铎邀请,一个晚上赶写了一篇《论逼真与如画》,其材料依据《佩文韵府》,因来不及检查原书,就在文章后面写明是“抄《佩文韵府》”。

朱自清写作时,喜以笔尖沾纸,速度不快,往往要细心斟酌后才写下,所以写下后无需多加删减,即成佳作。在清华大学时,他每天只能写500字;而李长之有一天曾写过15000字的论文,还外加两篇杂文。

朱自清、浦江清等相约在每周三下午2至5时,在清华园中文系会议室,把《历代诗话》和《历代诗话续编》分人剪贴,另设总论及杂类,均按罗马字母排列,半年后完成剪贴《诗话大系稿本》。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提及蝉,有人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他请教昆虫学家后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推论。例如有些蝉子夜晚不叫,推论到所有的蝉夜晚不叫。”

1921年除夕,叶圣陶与朱自清促膝长谈,点起两支白蜡烛。朱自清即写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两支摇摇的白蜡烛光里,我眼睁睁瞅著,1921年轻轻地踅过去了”。

1923年8月俞平伯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年10月朱自清也以同名写了一篇。原来是两人同去的,各写所见,倒为后人留下散文游记两篇,可以一比异同。

朱自清晚年在书案的玻璃板下压有纸条,上书:“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逝世,许德珩写挽联:“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存留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来源:《光明日报》

“但得夕阳无限好“全诗内容是什么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不是一首诗,是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