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感人的爱情故事
梁祝是指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
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明代崇祯版《元氏县志》里明确记载“在南佐村西北隅,书院路所经由也,桥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涨溢,冲击略不赛移,若有阴为封护者,相传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民间文学研究学者陈连山认为,该记载无疑是元氏产生“梁祝传说”最有利的史料证明。
短篇虐心催泪故事_超感人虐心催泪短篇故事(2)
短篇虐心催泪故事篇四:夜晚的读书声
作者:清风秋雨
内蒙股小姑娘晚秋以顶碗舞著称于世。你看,她轻轻舒展双臂,头上顶着几只碗,在台上飘来飘去,翩翩起舞。她动作柔美,婀娜多姿,步履轻盈。时不时将碗向天空一抛,然后头一偏,准确无比的接住了碗,是台下的观众惊叹不已。
人人都说晚秋简直是个奇迹。不仅因为舞姿优美,更在于她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
出生不久,晚秋经检查得知自己患了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在当时是绝症,没法治,对于热爱舞蹈的晚秋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晚秋当时几乎完全绝望了,好几天里,她心神恍惚,像害了一场大病似的,常常望着窗外发呆。
母亲看她整天无所事事、无精打采,自然心急如焚。一天,母亲问晚秋:“孩子,你有爱好吗?”
“跳舞,可是我得了小儿麻痹症。”晚秋悲伤的说。
“晚秋,你有没有听见,隔壁家每天晚上都传来阵阵朗诵声?”
“听见了。”晚秋漫不经心地说,她依然沉浸在悲伤中。
“其实,那是隔壁家孙叔叔的儿子发出的读书声,他从小说话就口吃,但他从未在意,每天都放声朗诵,11点才睡觉。现在,他口吃的毛病差不多要改掉了。你也一样,只要努力,一定也可以摆脱病症。”母亲意味深长地说。
“可是,我患了绝症,治不了,不是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治不好的病!”
“可是,我不行……”
“唉——”母亲失望地离开房间,走了出去。
夜,悄无声息地降临。一阵清脆的朗诵声响起,惊醒了晚秋。她想起了母亲说的话,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使出浑身解数顽强的站了起来。她一拐一拐的走着,踩在地上,就如同踩在荆棘上。没走一步,都会感到一种锥心的疼痛。但一听到那清脆的朗诵声,便想:别人还在练习,我也不能落后!她一咬牙,继续艰难的行走着,一步,一步……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晚秋终于成为了一位名扬四海的舞蹈家。就在这时,她的母亲逝世了,消息传来,晚秋悲痛欲绝,哀悼完毕,回到老家,她忽然想起隔壁的小男孩,于是敲了敲邻居的家门,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走了出来,老太太问:“你是谁?”
“您的邻居,请问那位小男孩在吗?”
“什么小男孩?”老太太不解的问。”
“就是十几年前每晚都在您家练习朗诵直至11点的那位小男孩。”
“哦,你误会了,以前有一位女人租了我的房子,却不住,要求我每天晚上打开录音机,10点关上,可真奇怪……”
晚秋突然明白了什么,放声痛哭起来……
短篇虐心催泪故事篇五
黄昏,我走在大街上。暮色笼罩的城市喧嚣着,路灯下长长的身影分外孤独。就在抬眼间,我看到了小杨,一个刚上班半年的女孩。她坐在不远处的台阶上,旁边一个男人,那是我们的同事。小杨的头枕着他的腿,而他则搂着小杨的腰,一只手拂弄着她的长发。看不清楚小杨的神情,但我能猜到这个女孩甜蜜的笑容,像只慵懒的猫咪,窝在那个男人的怀里。
一切都那么美好,如果忽略掉一个事实的话,事实就是那个男人有女朋友,而且同在我们单位,只是不在同一个系统罢了。
空气中飘荡着暧昧的味道。
我劝说过小杨,只是没什么效果。到最后,看着小杨绯红的脸,甜蜜的笑,兴奋的表情,我打消了劝说小杨的念头。这个世界,有谁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劝说呢,特别是在感情的事上。飞蛾扑火,双双化蝶,寒窑苦守,游园惊梦,谁又是谁的缘,谁又是谁的劫呢?
我冷眼看着小杨幸福的样子。
简陋的宿舍,她对着他灿烂的笑,手里举着一个红色的气球,那是他给她的,他说,“妹妹,哥出去买东西,赠个气球,送你了!”她欢快地拍打着气球,像打排球的模样,在他面前蹦蹦跳跳。而他柔柔地看着她,带着宠溺的笑,如暖风袭人。
下班后的办公室,只剩下她俩。她坐在椅子上,而他坐在她面前的桌子上,低着头,眼睛柔柔地注视着她。他在讲自己和女朋友的故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那么走在了一起。”
她喜欢和他一起,喜欢他注视着自己时候那种宠溺的感觉,仿佛是他在说,“我喜欢你哦”,她喜欢俩人在一起无话不谈的亲密的感觉,他们讲自己的大学,讲自己的工作,讲自己的家庭,琐琐碎碎的,什么都说。
她刚入职半年,上司是女孩的天敌--一个中年女人,每次看见年轻的男同事就笑逐颜开,看到年轻女同事就百般挑剔。而小杨就莫名其妙成了她每天挑剔的对象,有次报关申请书填写错了,她在办公室声色俱厉地把小杨大声训斥了一顿,小杨委屈的很,自己明明就是按照她的要求填写的啊,为什么出了错,就全部成了自己的责任呢。
更厉害的那次,简直让小杨崩溃,觉得屈辱。那是不知道谁去了厕所没有冲水,那个中年女人排查来排查去,就把这个盆子扣到了小杨的头上,倒霉的是小杨确实在那个时间段去了厕所,但事实真相是小杨去的是另一个。可是,无论如何,却成了说不清楚的事,那个中年女人当着很多同事的面,斥责小杨说,“还是大学生呢,这素质。”
那天夜里,小杨宿在了他的宿舍,她在他的床上,在他的怀抱里呜呜哭泣,仿佛要把她所有的委屈释放出来,他紧紧搂抱着她,仿佛要把她揉碎到骨髓里。最后,两具身体的温度升温,仿佛要融化了彼此。小杨任性地在他怀抱里扭动着身体,他则紧紧地抱着她,制止着她的动作,她听见他在自己的耳边不停地说,“好妹妹,你千万别动了,我不能害了你。”
故事就像在高潮时候嘎然而止了。那夜就是俩人在床上仅仅是躺了一整个晚上,天亮之前,她悄悄溜出来,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然后,小杨觉得一切都变了。
小杨跑来找我哭诉。她哭着问我说,“姐,你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不再理我了呢?为什么他不再对我好了呢?明明他曾经那么温柔地待我?明明我要把我自己给他,他还压抑着没有动我?难道这不是爱惜我的表现吗?难道这不是喜欢我的表现吗?姐,可是,为什么他突然就不理我了呢。姐,你说,我还有希望吗?姐,我不奢求别的,我就是想还像过去那样啊,我知道他有女朋友啊,我没有逼迫他啊,为什么他就突然不理我了啊?明明我们俩曾经那么近距离的呆过啊?姐,你说我到底哪里不好啊?我到底哪里错了啊?为什么他就不理我了呢?姐,我该怎么办啊?”
小杨哭的声嘶力竭,哭的悲痛欲绝,仿佛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想竭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我轻轻拍着她的手,让她安静下来,我问她,“他告诉你他要结婚了吧?”
“是啊,再有俩月就是他的婚期了。”小杨有些失落地说。
“如果他还是像从前那样和你相处,那么他结婚后呢?”
小杨像是从来没有考虑过一样,吃惊地抬起头来看着我,喃喃道,“结婚后?”
“是啊,他结婚后,你怎么办?”我紧紧盯着她的眼睛。
小杨的眼睛里全是迷茫。
小杨离开了公司,在那个男人结婚前夕。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走着,仿佛风吹过了水面,虽然激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但是,终归又是一片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几年后的某一天,疏于联系的小杨突然联系了我。
“姐,前几天我去考一个证书,又看到了他。他竟然微笑着向我走来,还想和我说话,还露出一副惊喜的模样,你说可笑不?”
我能听出小杨忿忿不平中夹杂的忧伤。
“姐,你说,他怎么就敢那样,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他怎么就敢微笑着和我打招呼?他怎么就敢呢?当年他那么绝情,转身就是一个冷冷的背影,没有一个解释,没有一个理由,无论我多么卑微,无论我怎么苦苦哀求,他没有一句交代,就这样一下子不理睬我,现实中躲着我,网上屏蔽了我,拉黑了我,其实我哪里是想纠缠他,我就是想要一个理由,我就是想知道我到底哪里错了啊,我就是想要一个解释,可是,他就那样吝啬的什么都不说,只是躲着我,现在竟然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什么那样,竟然还露出惊喜的样子?他怎么敢?”
小杨的声音带着一种莫名的哀伤。“姐,我没有理他,直接走了,可是,现在,我好难过。姐,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好姑娘,你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你动了心,他却只是想暧昧,他或许也困惑啊,他只是撩拨了你一下,你怎么就认真了?怎么就陷进去了呢?他觉得他没有做错啊,最后关头他不是控制住自己,没有动你吗?也许他还认为自己很高尚呢?
好姑娘,你没有做错,所以别多想了,去谈一场门当户对的恋爱吧,远离那些暧昧的手,找一个想和你结婚的小伙子去谈一场对等的恋爱吧。你会发现,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终归会有一天,你会像我一样,云淡风轻微笑着谈论起过往,曾经的爱,曾经的伤,在心里埋藏,脸上不带丝毫的忧伤。
猜你喜欢:
1.虐心的爱情文章
2.每日虐心催泪爱情段子精选
3.虐心催泪爱情段子精选
4.每日最新虐心催泪爱情段子精选
感人的短篇故事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每当我们想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感人的短篇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感人的短篇故事篇一:小可怜儿人类有养殖动物的传统,对自己饲养的动物,养久了自然会有感情。阿云就有这种经历,她曾经养过一小群羊——一只母羊和三只小羊儿。
那一年,阿云养的母羊一连气地下了三只小羊羔。一般情况下,母羊一胎会生一到两只羊羔,生三只就是高产了。母羊只有两支奶,先生下来的两只羊羔一出生就能顺利地吃到奶,吃得饱饱的,所以长得壮壮的。而后生下来的那只小羊羔,身子弱,挤不过两个姐姐,吃不上奶,急得咩咩地直叫,没办法,阿云只好喂它牛奶。
看着它那可怜的样子,阿云给它起了个名字——“小可怜儿”。
小可怜儿很通人气,每当阿云要喂它奶之前,只要喊一声小可怜儿,它就会飞快地从羊圈里跑过来,欢快地往阿云身上拱、围着阿云蹦跳。
在阿云的精心喂养下,小可怜儿也跟两个姐姐一样,一天一天慢慢地长大了。
阿云两岁的女儿也非常疼爱这只小羊,经常逗它玩,一到该喂它时候,女儿也跟着妈妈一起喊小可怜儿的名字。平时,当小可怜儿看到阿云母女在院子里的时候,就会跑过来,跟在她们后边溜达。
由于是人工喂养的,小可怜儿不像两个姐姐那样从母乳里获得了天然的免疫力,相比之下,它就吃了大亏。
在小可怜儿快四个月大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它病倒了。
喂它奶也不吃,卧在地上,眼睛望着阿云,流淌出一滴一滴的眼泪;它张开嘴想要叫,却叫不出声儿来;它想往起站立,可是起了两次,还是无力地倒下了。
阿云知道小可怜儿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它是多么地想重新站在主人的面前啊,可是它始终没有再站起来。阿云蹲在小可怜儿身边,轻轻抚摸着它的头,而它用眼睛一直望着阿云,看着它可怜的样子,阿云鼻子一酸,难过地掉下了眼泪。
后来,小可怜儿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它就这样静静地“睡”去了,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可怜儿走了。阿云在自家园子的一个角落里为它挖了个坑,把它的小尸体装进一只箱子掩埋了。以后,每个早晨起来,阿云都会不由自主地往那个角落望一望,每当这时,她就会问自己:“小可怜儿也会有灵魂吗?”
“希望小可怜儿来生一定要比今生幸福。”阿云暗暗祷告。过了很长时间,只要想起那只可怜的小羊,阿云心里依然很难受。
当时,阿云的女儿还小,不擅用语言表达,但是也看得出,虽然她小小的年纪,也懂得感情。就在小可怜儿没了的那些日子里,她明显地不爱吃饭、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耍。
她去姥姥家时,眼睛里流着眼泪对姥姥说:“小可怜儿没有了。”她还时常到羊圈去看另两只小羊,对这只小羊说:“乖,你是小可怜儿的大姐姐。”又摸着另一只说:“你是小小可怜儿的二姐姐。”
可想而知,小女孩儿是多么地怀念小可怜儿呀!
虽然它是一只动物,而且仅仅与阿云母女相处了四个月,但是,它却给她们娘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感人的短篇故事篇二:唯一的朋友深秋的一天上午,在北美某城市的一个交叉路口的便道上,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年人靠坐在向阳的墙根儿下,他的腿上卧着一条黄色的大犬。
此人名叫约翰,他穷困潦倒得连每天吃饭都没有谱儿。
想当年,约翰可不是这个样子,他年轻时曾在一家电信公司当过工人、做过职员。后来,脑筋灵活的约翰发现投资证券赚钱快,于是,他在股市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由于当时西方证券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所以,投资者买入股票后想不赚钱都难。几年下来,约翰便赚了个钵满盆满,资产翻了几倍。
志得意满的约翰索性辞掉了工作,专职于证券投资。多年之后的一次偶然机会,约翰发现了一个新的、更赚钱,而且省心的投资渠道:有一家投资公司承诺在三个月内可以回报投资人百分之四十的利润。若是按着这个利率算来,即使不算复利,资金亦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翻倍。
投资就是趋利的,约翰立即从股市抽出一小笔资金投到了那家投资公司,三个月后,他果然得到了百分之四十的利润。而此时的股市,由于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情况愈来愈严重,经常造成股票价格的大幅动荡,投资者不仅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赚钱,而且每天开市期间总是提心吊胆的,恐怕自己的股票会突然落入万丈深渊。
约翰庆幸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比证券投资更好的投资渠道,于是,他在几个月内分批清仓了所有股票,全部转投到了那家投资公司。不仅如此,他还向亲属、好友们融了大笔资金,一并投资于该公司。
现在的约翰,比投资证券时轻松多了:不用盯盘、不用做技术分析、不用再关心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每天谈天、喝酒就行了。
起初,到了为期三个月的结算日,百分之四十的利润就可收入他的囊中;后来,收益又激增为一个半月百分之五十。才半年多的时间,约翰的账面资金已经翻倍了,何其美哉!
此时,约翰觉得自己是本城市里最幸运的人,估计不久将来,他那逐月膨胀的资产足以买下一座小的城市。
一年之后,又一个结算日到了,约翰又该爆发一次了。可是,约翰这次得到的却是晴天霹雳:那家投资公司的老板踉铛入狱了——他被指控为诈骗和非法集资罪。
而包括约翰在内的众多投资人的资金,其实根本没有像那家投资公司老板当初描绘的投资计划那样去资本运作,而是用于给投资人付息、用于他和家人超前消费、肆意挥霍。
由于约翰投入的资金中相当一部分是向亲友融的资,所以他得到法院判给的那点儿偿还金,还不够还债的。于是,一夜之间,约翰就倾家荡产,并且负债。
约翰昔日高朋满座的场景不见了,亲朋们要么避其如瘟疫、要么乌鸡眼儿似地跟他讨债。更为可悲的是,他的妻子竟然与其离异、另攀高枝去了,而孩子们也与他断绝了关系。他完全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而如今的约翰,已经老迈,再重操旧业做电信公司的工作已经力不从心了,自然他就成了一个无业的流浪汉。唯一可以庆幸的是,他两年前捡的那条小金毛克里,不嫌他穷、不嫌他老,依然跟他不离不弃,相依为命。
此刻,在萧瑟的秋风中,看着唯一的朋友——已经长大的克里卧在自己的腿上打盹儿,约翰心里有了一丝暖意。
感人的短篇故事篇三:脊梁一个国家要独立自主、一个人要自食其力,这是一条最起码的底线。
在芸芸众生中,有两类人是不愿意自食其力的,一类是那些惯于好逸恶劳、投机取巧的丐帮净衣派,这个名字是从武侠小说里趸来的,之所以用此名字,是要将他们与那些真正的乞丐区别开来,因为两者确实不一样:后者无以为生,只能靠讨来的一口饭求得活命;而前者却以此为业,是不讨饭的,而是要讨钱的,并且真能赚尽甜头。另一类,是那些啃老族,也是好逸恶劳之辈,有脑力、有体力,却不爱劳动、不爱工作,甘于长期蹭父辈的饭,并以此为荣。
这两类人是在合法的条件下生存的,代表着一种消极的社会因素,用现在时髦的话叫做负能量,为所有正派的人士所不齿。
放下负面的东西不再提,单说说正面的、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激励,而能够称之为有脊梁骨者。这是一位老者的小故事,是我听来的。
在江南某个小城市的一条街道旁,时常有一个小摊儿,小的不能再小了:一个小推车,上面摆着煮熟并装好袋儿的花生、瓜子等。摊主是一位中等身材、年近八旬的老爷子,他的“装备”除了小推车之外,还有一支煤气罐、一支高压锅、几个盆和收纳箱。
打理这个小摊儿是他每日的营生,从天明到傍晚。他用的包装袋儿是那种自封口的,他将每袋儿花生或瓜子尽量装得满满的,偶尔感觉一袋儿不太满时,便打开封口再装上一些,直到满意为止。
当有人来光顾时,他就笑着递给顾客所要的花生或瓜子。他的背是微驼的,这是沧桑岁月给他留下的痕迹;人们能听出,他的话语是含糊不清的,也能看到他的手在颤抖着,这些都能表明,他并非一个健康的人。
一位身体并非健康的耄耋老人,就是靠着自己的力量,用一包包的花生、瓜子带来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