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来历15个字,国庆节的来历15个字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710

国庆节的由来15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次日宣布每年十月一定为国庆节。

国庆节来历15个字,国庆节的来历15个字

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六次大阅兵。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

1、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

2、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3、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第一次列出阅兵条款。随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4、1984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1984年国庆35周年时举行大型的国庆阅兵式。

5、1999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建国50周年阅兵,于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型的阅兵式。

6、2009年国庆节举行建国60周年大阅兵。

扩展资料: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庆节

国庆节的来历简单二十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该节日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被订为法定假日或者公众假期,法定的国庆假日在中国大陆为10月1日至10月3日共3天,但根据当年国庆节是星期几进行调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马叙伦因病委托委员许广平向会议提出“请政府明定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会议决定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国庆节期间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先烈。自2008年起,每逢节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北面向天安门展示孙中山先生画像,以示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纪念。

世界多地华侨社区,也会举办庆典、巡游或升旗仪式等活动庆祝。

扩展资料:

节日意义:

一、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二、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三、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庆节

国庆节的由来(15O字)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