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故事50字
1、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
那个人便无言以对。
2、牛舌被割案
天长县时,包拯遇到一件棘手的案子。某日有一农人至县衙,状告歹徒割去其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罪犯。
割去牛舌并无财利可图,故包拯推断此事必属怨家的报复行为,于是命农人宰牛卖肉以引罪犯上钩。
宋代宰杀耕牛是犯法的,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见牛主杀牛,欲加其罪,果然前往县衙首告,遂自投罗网,疑案立破。
3、不持一砚归
端砚历来是文人士大夫寻觅的珍品,包拯出知端州时不仅革除了诸前任在“贡砚”数额之外,加征数十倍,以饱私囊和贿赂权贵的流弊,而且任满离去时“不持一砚归”。
扩展资料:
中国民间关于包拯故事的颇为丰富,在通俗文学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包拯去世后,包拯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合同文字记》(《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是最早的宋人创作的包拯断案故事。
元代时,政治黑暗,人民期待清官,元杂曲里大量包公戏流传,保存下来的有完整剧本的清官断案戏有十六七种,其中包拯断案的就有十一种之多;
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合同文字》、《神奴儿》、《盆儿鬼》、《包待制智赚生金阁》,关汉卿的《蝴蝶梦》、《鲁斋郎》,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李行道的《灰阑记》,曾瑞卿的《留鞋记》,武汉臣的《生金阁》,还有一种是科白不全的《张千替杀妻》。
有哪些关于包拯的有趣故事
包公审乌盆扬州商人李浩,从外地赶回家乡与家人共度中秋节,途中遇见卖缸盆的人丁干。丁干见李浩身怀巨款,把他骗回家,一斧头杀之,与邻居江万里合力将尸体焚毁。与陶土混合制成乌盆,翌日,丁干将乌盆卖出,被书生王进购进。书生把乌盆带回,突见盆中之水变为血水。李浩鬼魂更现身向王进诉说冤情,并请他代向包拯告状,王进允之。李浩请王进将其魂魄带回家,与此同时,乌盆往开封府寻冤之说也传遍镇上。江万里闻之甚为惊恐,与丁干商量,欲杀王进灭口,夺回乌盆。江万里欲杀王进时,李浩现身相救。江万里慌张逃走,并遇浩之妻云娘。李浩回到家中,见到妻儿不禁悲从中来,相云娘述说相思之苦及遇害经过。云娘与王进带乌盆到开封府鸣冤,可惜,李浩鬼魂为二门神所阻。不得入内向包拯现身陈冤,包拯谓二人之说为一派胡言,不受此案。乌盆伸冤一案成城中佳话,卖乌盆的魏老板前往丁干处探问并怀疑他与命案有关,希望拿些好处,丁干对他杀念骤起。包拯对此案亦感诧异,派张龙赵虎访查。但魏老板夫妇已被杀害,只剩血刀一把。包拯下令各路人马全力侦查此案,展昭暗中查探,觉得烧乌盆的丁干及江万里嫌疑最重,包拯下令速拿审问。另一方面,丁干等人到王进处欲取回乌盆,王进坚决不透露云娘母子下落。怎料一日,王进到云娘家时,丁干也尾随赶到,挟持小孩要回乌盆,幸李浩施法吓走丁干。云娘再带乌盆夜往开封府,李浩终能现身申明冤情。丁干与江万里起冲突,把万里杀掉并逃难,庙中遇云娘母子。丁干向云娘请罪,希望能一笔钩销,此时,开封府众人出现,所见其自述罪过,立即缉拿归案,并以大铡候刑。
包公铡包勉的故事,详细点,谢谢
包公铡包勉的故事如下:
包公自幼父母双亡,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科举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独子包冕作为地方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用来赈灾的粮钱,后被人举报。作为监察官的包拯,亲自审理此案,查明事实真相后,下令处死自己的亲侄子包冕。
临行刑时,面对嫂子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因为职责所在,要严格执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为了解脱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愿代替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扩展资料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包拯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南宋时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和戏曲,元杂剧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戏如《陈州粜米》。
包拯是以龙图阁直学士职名任权知开封府,包拯世称包龙图。有小说《三侠五义》流行,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