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栈桥(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120

很多朋友对于青岛 栈桥和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

青岛 栈桥(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扩展资料

栈桥在铁路轮渡中是供机车车辆驶上和驶下渡船的桥梁建筑物。在宽阔的河流、海峡等水域中,栈桥都是相对应地建筑在两岸,渡船的航线为S形。在较狭窄的江河中,栈桥是错开设置于两岸的,渡船的航线为V形。

栈桥由桥墩、桥台、钢梁、跳板梁和升降机械设备等组成。栈桥的结构形式与桥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桥梁的梁部结构和轨面固定不动、全部跨越河道,栈桥的梁部结构和轨面可随水位的涨落而升降,轨面坡度可随之调节。

此外,栈桥只伸入水域一部分。栈桥的下部结构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桥墩和桥台;上部结构为钢板梁或钢桁梁。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和荷载的构筑物。桥台在栈桥靠岸一端,与路堤相连。跳板梁是连接栈桥和渡船的设备,它在栈桥入水的一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栈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栈桥

青岛栈桥在什么位置

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

青岛栈桥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青岛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身供游人参观并在此停靠旅游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岛。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

山东青岛栈桥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用呢

回顾清末历史,桩桩屈辱仿佛就在昨日,那些刻骨铭心的不平等条约时刻提醒着我们,学会居安思危。青岛作为我国沿海城市,在军事方面发挥着不容或缺的作用,导致清朝时期外国对其虎视眈眈,曾被德国军队强行占领,而青岛栈桥便是德军暴行的强有力证据。

青岛栈桥作为清朝时期唯一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地位不言而喻,德军的暴行无疑给中国军事捅了致命一刀,好在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从曾经的水深火热,变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国,不断赢得国际的认可。然而作为一名中国人,在享受如今幸福安逸的生活同时,更应当铭记历史,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

如今的青岛栈桥不再发挥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但留下的历史痕迹却历久弥新,永远不会随着身份的改变而消逝。青岛栈桥地处青岛中山路前端,人头攒动,成为青岛海滨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游人纷至沓来,在大饱海滨风光的同时,重温历史,回顾那些定格在书本里的峥嵘岁月。

初见青岛栈桥,就被其雄浑壮美的气势所吸引,桥身从海岸探入蜿蜒的青岛湾深处,全长440米,宽8米,桥的尽头矗立着一座精致古朴的八角楼——回澜阁,成为栈桥一道吸睛的靓丽风景线。沿着栈桥缓缓前进,两侧风光旖旎,栈桥下波涛汹涌,气势如虹,桥身在海浪的拍打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彩,浓郁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沿桥设有路灯,错落有致,黄白相间,典雅十足。前进的步伐中,偶有海风吹拂,湿润的空气亲吻脸颊,让人倍感神清气爽。远眺海面,鱼帆点点,大大小小的轮船散落其中,星罗棋布,使得原本静谧的海湾多了几分生气,将青岛的活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回澜阁,金色的瓦片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飞檐的造型极具流线美,宛若一顶巨型金伞,赫然而立,气宇轩昂,为栈桥增添了几分艺术美。拾级而上,你会发现别有洞天,凭栏远眺,海面碧浪涌动,惊险刺激的海上摩托酷似一把利剑,向你飞奔而来,让人望而却步。

当无人机拍下栈桥的俯视图时,我更被这份深邃的气质美所打动,海面像是一块碧绿的翡翠,清冷而动人,此刻的栈桥像是一条银白色的裂纹,将这份得天独厚的碧绿一分为二,四周游轮极速滑行,以动衬静,营造出一幅云淡风轻的碧海蓝天。

OK,关于青岛 栈桥和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