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取回来的是什么经(唐三藏取回来的什么经书)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480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共取回了多少部经书

唐僧西天取经取了657部经书。

唐三藏取回来的是什么经(唐三藏取回来的什么经书)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上取回来的到底是什么经书

玄奘法师,唐太宗时代的高僧,由于小说《西游记》的缘故,我们将其称为“唐僧。”

在《西游记》中,唐僧率领三位徒弟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战胜无数妖魔鬼怪,目的是要到“西天”求取“真经。”

那么,历史上的唐玄奘去“西天”到底求的是什么“真经”呢?他又为什么要去取经呢?

唐僧玄奘是和尚,佛教徒,所以,他所求取的经书一定是佛经,这一点自不待言。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目的是:大唐国境内流通的佛经质量不高,翻译不准,篇幅残缺。而佛经作为当时的“无上宝典”,可以起到避邪驱魔,保佑国土,滋润万民的效果。

因此,唐僧发愿要去“西天”求取真经。所谓西天,就是历史上的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在真实的历史上,玄奘去西天取经的目的,与小说几乎等同,当时唐朝国境内的佛经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很多理论都不完整。因此,玄奘要去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去寻找佛陀真经。

历史上的玄奘要求取的佛经是什么经书呢?

这部经书就是当时佛教世界最高超的论藏巨著:《瑜伽师地论》。

传说,这部论典是弥勒菩萨亲口宣说,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这就是唐玄奘西行求法的最主要目的。

那么,玄奘实现了愿望吗?

玄奘当然是实现了愿望的。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向如来佛祖直接求取真经。

而在历史上,玄奘大师是进入了当时印度最高的佛教理论学府: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当时在佛教世界的地位约等于今天的剑桥、哈佛之类的世界最顶尖名校。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玄奘取经不是直接向佛祖取,而进入了印度最高级的佛教学校去学习。

玄奘大师在印度学习了十余年,终于将《瑜伽师地论》全部融会贯通,圆满毕业。

在他留学期间,他还通过辩论战胜了不少向那烂陀寺挑战的论敌,从而名震全印度,被印度人称为“解脱天”“大乘天”,就连当时印度最有实力的国王戒日王都很器重玄奘。当时戒日王与中国的皇帝李世民关系很好,两国用公文交流时,戒日王多次提到玄奘,认为玄奘是大唐的骄傲。

所以说,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绝不是《西游记》中那个肉眼凡胎,懦弱保守的迂腐和尚,而是一位聪明绝顶,刚毅果敢的一代人杰。

玄奘法师在他心目中的“圣地”天竺取到了真经,但是,天竺同时令他有些失望!

在玄奘的想象中,天竺应该是金碧辉煌,人物茂盛,经济发达,学术高超的国度。

然而,玄奘到了天竺才发现,这是一片四分五裂,佛教开始衰落,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混乱的思想,到处是小国战争的印度。

玄奘大师在取得《瑜伽师地论》真经后,毅然回国,将真经留在了中国。

后来,外敌入侵印度,那烂陀寺毁于一旦。现在,印度人想要重修自己的古代史,还必须要求助于中国,去查找玄奘大师当年留下的记录。

"唐三藏"取回来的都是些什么经

玄奘大师从印度取回的有大小乘经律论三藏共520夹,657部。其中主要是梵文的大乘经典,有《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等。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三弥底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迦叶臂耶部经律论一十七部。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因论三十六部。声论一十三部。凡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共六百五十七部。师归后,为太宗、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太宗且曾两度劝其弃道辅政,师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固辞之。帝唯从其志,助其译经工作,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师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凡十九年,共出经论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译出之主要经典有:大般若经六百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大毗婆沙论二百卷、俱舍论、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师于印度所学遂尽传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