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ofmassdestruction缩写WMD),指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它包括三类武器:核武器(包括放射性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利用化学能以外的杀伤机理和手段,具有大范围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使用后可造成敌方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并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
什么算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一般简称为WMD(WeaponofMassDestruction),是用来大规模屠杀人民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一般而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具备实用性,因为一旦使用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弹和灾难性后果。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种(总称为ABC):
核武器(包括放射性武器)Atomic
生物武器Biological
化学武器Chemical
历史
1937年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针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就是在这时被提出的,最早只是指这种轰炸行为。在冷战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就是核武器。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学武器都巨大,一些人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应该只包括核武器。
第一次将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并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在1991年的联合国安理会第687号决议中,该决议提到“因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引起的对和平和安全的威胁”,然后特别指出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提到了三个相关的国际条约:
《核不扩散条约》
《化学武器公约》
《生物武器公约》
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回应
事实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很少被用于战场,因为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对方也将以类似的武器回击,最终的后果是无可设想的,伤害规模之大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冷战中这就被称为“确保相互毁灭”(MutualAssuredDestruction),也是为何冷战最终没有演变为美国和苏联之间真正的战争的原因。
一般而言,大多数人不欢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担心一旦落入危险的领导人手中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很多人士都在推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对现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销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经常成为布什主义“先发制人”打击“流氓国家”的借口,对此各国的意见都不相同。反对者认为,美国是地球上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而且是唯一曾经在战争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因此没有资格来指责别国,更无资格以此为由而发动战争。但是支持者就认为,应该防止一些危险的独裁领导人取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确保世界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1999年的推测,中国拥有大约500枚核武器,1964年进行首次核试验,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国之一,该国否认拥有和发展化学与生物武器,并在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1996年加入《化学武器公约》。
俄罗斯、美国和英国都对中国否认拥有生物武器的说法表示怀疑。俄罗斯认为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就在从事生物武器开发,并从未间断;美国称中国在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之前就开始进行生物武器的开发,并且在整个1980年代不曾间断。
1999年4月5日,美国《纽约时报》报导,一前苏联武器专家表示,对于中国向伊朗转移生物武器技术表示担心。2002年,美国对几家向伊朗出售用于生物和化学武器研发材料的中国公司进行制裁,中国方面否认,并在2002年底通过立法,控制相关生物技术的出口。
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虽然目前军事领域还没有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做一个比较准确的界定,但从其涵盖范围来看,通常是指造成较大的区域性伤害的武器系统。美国政府在2002年12月公布的《抗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中,则是将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认定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接下来,许多问题便好理解了。原子弹、氢弹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而造成大规模破坏效果的武器,所以,核武器是名副其实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洲际导弹也就是战略弹道导弹,通常是指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导弹系统。它是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呢?只要我们看一下它的弹头便能知晓。洲际导弹的弹头一般由壳体、核装药和引爆控制系统等组成,这就是核弹头,其威力用梯恩梯当量来表示,有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甚至是千万吨级的。如美国的“民兵”系列、“和平卫士”弹道导弹,俄罗斯的SS-18和SS-19弹道导弹等。所以,洲际导弹也是典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如果将核武器与生化武器相比,生化武器更加面目可憎。长期以来,生化武器因其具有杀伤范围广、扩散速度快、威力大和持续作用时间长等特点,早就被列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列。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一架战略轰炸机对完全无防护的人群进行(想像)袭击所造成的杀伤面积是:1枚100万吨级当量的核武器为300平方千米,15吨神经性毒剂为600平方千米,而10吨生物战剂可达到10万平方千米。不久前在我国东北的齐齐哈尔市发生的50多年前侵华日军遗留的芥子气泄露事件,截止8月15日12时,已使49人受到伤害。
有数据表明,在核武器方面,目前全球有近40个国家具有(或潜在具有)核武器或核材料生产能力;在化学武器方面,目前已有近10个国家拥有化学武器,另外至少有10多个国家正在研发化学武器,还有10多个国家宣布有生物武器研发计划。
哲学笑话 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布什说 我知道他没有
这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基本被消灭,加上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长期的对其封锁,国内已经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机会再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发生伊拉克战争真实原因有以下几个:1、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也就是维护美国霸权中心,围绕三个基本点展开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的作用。2、美国地缘经济考虑。由于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美国发动战争的目标,在于这个目标是否具有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资源价值。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控制伊拉克就能控制中东石油库,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3、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4、进一步控制欧洲。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