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
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佛教
附敦煌艺术的价值
一、佛教价值
庄严宏大的佛教东传历史,影响了中、日、韩等国家。从敦煌壁画中的边边角角可发现其中有丰富的反映,许多作品是佛教东传历史的一个具体图象的记录。在中国,佛教哲理融合了中华传统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印度风情的佛教艺术转化成为地道的中国佛教艺术。因此敦煌艺术潜含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图象,在壁画中有所表现。当然,敦煌壁画是以具像的图形来表现佛教思想、经典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对佛陀生平的描绘,佛教精神的宣扬占据了敦煌艺术的核心。壁画中有许多美丽的印度民间故事、传说等,而这些内容都是以中华审美观表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另外,密宗、密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佛教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了汉密和藏密之分,从藏密传入后,汉密逐渐衰落,而藏密的传教方式的独特性,使得这方面的资料遗存很少,而在密教(以汉密为主)盛行时,在敦煌壁画中有一定的表现,因而,敦煌画中还得存了珍贵的汉密资料。
二、社会价值
敦煌艺术在社会价值方面也有充分体现。首先,壁画中以描写人物为主,因此,其中有大量的服饰及纺织物的图形,不但历史风格各异,而且有许多少数民族和国外的服饰纹样。这充分体现敦煌这颗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昔日的辉煌,这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服饰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在敦煌壁画中,还表现了历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如: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商贸;军事和体育方面的珍贵画面和史料;也是中国古代生活的写照;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记录等等。另外,敦煌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馆。1000年间的中国古代民俗概貌活现于壁画之上,不仅包括现今已看不到的事象,还包括流传到今天的民俗民风。由于纸绢绘画作品不易保存,宋代以前的民俗画真迹已绝无仅有,敦煌壁画堪称珍贵记录。
三、艺术价值
□从心灵深处所产生的任何东西都有其价值。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敦煌的艺术作品保存到了今天还显得栩栩如生,是因为画家们是用心、用灵魂来创造的。
□飞天大概是人类自古的梦想,中国的飞天与欧洲的天使,是这古老梦想驱动下的美好的艺术表现。敦煌的飞天不靠羽翼,以衣带飘举、祥云来烘托其轻盈风姿,成为敦煌重要的艺术形象,飞天虽也是佛教神祗,但多而美,值得单独欣赏。
□真正的艺术品,即使经历千百年,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很强烈的生命力。
□唐宋以来,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类型,使中国艺术树立了特色,获得世界地位。敦煌壁画在宗教艺术的空间中,,山水画仍有出色的表现,并且因敦煌石窟延续时间长,由人大于山的风格到成熟的青绿山水,均有保存,大大有助于中国山水画史的探索。
□从北凉(397--439年)到元朝(1271--1368年),经历了千百年的营造,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文化为背景,所以不同时代的壁画就反映出其不同的特色。这也是敦煌壁画的价值所在。
□敦煌石窟是建筑、绘画、塑像一体的,要充分体会敦煌的艺术,不能不留意敦煌的石窟建筑,更何况窟前的木檐斗拱等,有存留甚少的唐宋遗构。至于壁画上的建筑物更是包罗万象,包括西域房屋。
□纵向有千余年的岁月,横向有印度、西藏、西域诸国、中原等广阔的空间。从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这一点上,即使从佛教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敦煌艺术也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敦煌的动物画被中国美学家称之为有神魔性,奇禽异兽的泼辣表现,透进了生命的原始境界。敦煌北朝动物画的想象和满壁流动感,的确另人眼界大开,而唐代的则与今见唐画摹本精神相通,而件件均为珍品,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一笔。
□煌艺术的表现对象,是佛、菩萨、佛教经变的内容,这些作品,与捕捉自然风景和人性美的艺术作品相比,可以称作是对于直接的永久性的东西的敬畏和祈求中产生出来的艺术。
□人物画在中国绘画中有重要位置,而敦煌的人物画极丰富,光是供养人像已有8000余身,经变画中的人物更不计其数,具见健陀罗艺术的传入与中国有人物画合流的多彩面目。
□画家们的创造的佛、菩萨艺术具有威严感,充满慈爱、温和。这种手法占了绝对优势,在净土中,尽他们所有的想象力描绘出了非常豪华、庄严和有气派的作品,敦煌艺术也说是从这种想象力中产生出来的,由画家们完成的理想性的存在和场所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供养者的形象也有非常逼真的、写实性的刻画,这作为了解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服饰以及生活状况的资料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种用想象与写实、虚化的世界与现实的生活表现手法,而且二者合而为一,充满着人情味的艺术,这是敦煌艺术的一大特色。
□敦煌艺术的创作源泉应该说是宗教,大多数画家是信仰者,或者心存信仰,如果心中不相信佛教,绝对创作不出像敦煌壁画这样辉煌的作品。
□敦煌的艺术家们生来就具有艺术才华或造型天赋,他们出于对佛教的信仰,从心灵深处挖掘创造的源泉,从事创造活动,因此,这些艺术作品能保持永恒的生命力是必然的。
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
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艺术
公元111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敦煌就此成为佛教和佛教艺术自西域东传的第一站。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敦煌以其原有深厚的汉文化基础,融入西域传入的佛教和佛教艺术,造就了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乃指由建筑、雕塑及壁画三者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
石窟的兴建是为了配合宗教需要,先后开凿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五个庙等规模大小不同的石窟群,并设置宗教雕塑和壁画的神殿。洞窟的主体是佛的塑像,两侧都陪衬有弟子、菩萨的塑像,共同成为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壁画是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石窟寺中主要的作用是用具体的图像向佛教徒宣传、阐述佛教义理,绘画技巧高超,人物造型优美,特别是图画中线条运用得非常成功,利用铁线描、游丝描、摺鲁描、蓝艳描等表现人物的面孔、肉体、衣裙和衣褶,栩栩如生,唯妙唯肖。洞窟中壁画与塑像紧密结合,营造完整、独立的宗教世界来感染信众,使人们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利用艺术美感来潜移默化,诱导人们信仰宗教。除了展现佛教世界外,古代社会生活的点滴也一一呈现在洞窟内壁画中。值得一提的是,洞窟中的菩萨塑像相当具有特色,猛一看是女性,体型丰满,动态优美,头发微微倾斜,斜肩柳腰,还有个小肚肚,中轴呈现S形,所以说「敦煌菩萨三道弯儿」。若透过镜头以动态展现各种菩萨的姿态,简直就像是在跳舞呢!仔细再看,敦煌的菩萨从脸到身体虽是女性的特徵,但是还保留了男性的特徵——胡子,胸部饱满像男性,腰是女人的腰,因此又有一说「敦煌菩萨是男人的胸、女人的腰和肚」。至於菩萨的性别——是中性的。
对於这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佛教艺术宝库,过去由於时空阻隔,身处台湾的中国人无缘得见。本馆於4月29日推出的「沙漠中的明珠——敦煌石窟」特展是敦煌研究院历年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敦煌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希望将敦煌石窟艺术引进,让台湾地区的民众藉此机会认识中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众所周知石窟内的文物均不能搬动,故此次参展展品的主题是洞窟模型、壁画和彩塑的摹本,它们既是敦煌石窟艺术精华的代表,更凝聚了敦煌研究院艺术家们的心血。他们长期在幽暗阴冷的洞窟里从事临摹的工作,观察、揣摩、研究敦煌艺术的特点与神韵,以其娴熟的摹绘技术,精确、忠实地再现原作的精神。展出作品中不乏著名的画家和敦煌学者,如常书鸿、董希文、段文杰、史苇湘、李其琼等人的心仪之作。
敦煌石窟艺术继承发展本土汉晋艺术传统,吸收南北朝、唐宋美术艺术流派的风格,又不断接受、融合域外印度、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这次特展精选於敦煌研究院典藏的摹本和文物珍品,代表了敦煌石窟不同时代、不同洞窟、不同内容的优秀作品,可视为敦煌石窟艺术的缩影,值得您细细的品味与体会,希望您与我们一同参与这难得的艺术飨宴。
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
是一个世代对佛教尊崇的家族,他们没有派别,就每日每夜地画,练就了他们超凡的技术!,敦煌的壁画是很多层的,上一辈画完后,下一辈的人涂上灰继续再画,同时他们还抄写经书,就这样一辈辈把佛教文化传下去...
求采纳
关于本次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和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