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解释】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
【出处】《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拼音】[shěběnzhúmò]
【示例】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近反义词
【近义词】贪小失大、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寻流逐末、轻重倒置、事倍功半、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损本逐末、秦伯嫁女、因小失大、劳民伤财、离本趣末
【反义词】逐本舍末、大处落墨、追本求源
贪小失大
【拼音】[tānxiǎoshīdà]
【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舍本求末和舍本逐末是一个意思么
是一个意思。
舍本逐末: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出处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舍本求末: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小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关尹子·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为百姓图富教,为国家谋久长,毋瞻徇私情……毋舍本求末,毋畏难苟安,置身家性命、功名富贵於度外。”